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一、我国石英矿产资源的分布态势
1、分类
1)岩类矿床:石英岩、石英砂岩、脉石英、水晶
2)砂类矿床:石英砂(海相砂、河相砂、湖相砂)
我国石英工业类型表
2、成矿区域
根据含矿层特征及矿床地理区域分布情况,将我国玻璃硅质原料矿床的分布划分如下的成矿区,以概略反映矿床的分布规律。
石英成矿区域分布
3、矿床分布
截至2007年底我国玻璃硅质原料矿产地共有228处,其中,大型矿床61个,查明资源储量407960万吨,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86.8%,中型矿床89个,查明资源储量54990万吨,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11.7%,小型矿床78个,查明资源储量7050万吨,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1.5%。图上标出了大中型玻璃硅质原料矿山150处。
二、我国石英矿产资源储量分布
石英矿数和储量分布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矿床储量分布
单位:万吨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一、基础设施与建筑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快速增长。2003年至2006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271亿元,是1978年到2002年的近两倍;年均增长26.1%,比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速高15.7个百分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2006年,中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施工项目比2002年提高6.4个百分点;项目完成投资21178亿元,占全国的53.0%,比2002年提高5.5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奥运场馆等一批特大型工程相继落成或正在建设,标志着我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住宅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极大改善了城市面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安居需求。各地重视建筑业的改革发展,目前已有9个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大中型建筑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效益逐步提高,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从2002年到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由18527亿元增加到40975亿元,年均增长120%,建筑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元。在国民经济的20个 行业 中,建筑业排名第5。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更加明显。此外,我国建筑业队伍不断壮大,吸纳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解决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外工程承包营业总额、市场地域范围、涉足专业领域不断扩大,业务遍及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上半年,由于受到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奥运会即将到来、节能减排工作正式开始、年前完成公路主体框架等多方面的影响,令投资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各地方、企业积极投资,进行城市化建设和节能减排建设投资增长速度较快,投资态势继续上升。建筑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也得到快速发展。据统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213亿元,同比增长22%。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9%。
2007年上半年,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建筑工程 行业 景气依旧高涨。预计下半年,在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三农”工作、节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 行业 将依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下半年我国建筑业应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房地产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重要的建筑市场。
2008年建筑 行业 保持了景气高位运行的态势, 行业 各项指标平稳增长。作为与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的 行业 ,国家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将会带动建筑 行业 的增长。
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 行业 ,在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建筑安装工程的比例始终稳定在60%以上。伴随着国家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建筑 行业 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在当前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建筑 行业 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8年前3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7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6%。建筑 行业 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全 行业 实现本年新签合同额41836.2亿元,同比增长25.2%。 行业 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过去几年中,建筑业 行业 景气指数及 行业 企业家信心指数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 行业 景气指数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略有下滑。
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 行业 ,在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建筑安装工程的比例始终稳定在60%以 行业 景气高位运行上,建筑业对GDP的贡献则稳定在6%左右。由此可知,大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进行转化,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的规模。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由此导致海外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出口量大幅萎缩。国内消费在短期内亦难以实现快速增长,在此情况下,要实现“保增长”的政策目标,投资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从增加铁路建设投资到传闻酝酿中的5万亿元的交通投资计划,再到正式推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要完成这些措施中的工程建设,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中央同时强调“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充分显现了政府加大基建投资的力度和决心。伴随着投资的增加,建筑 行业 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8年,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房地产 行业 进入景气下行区域,购置土地面积与新开工面积增速均出现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同比也呈下降趋势,显示房地产 行业 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9年 行业 能否走出低谷仍存在不确定性。受到房地产 行业 的拖累,2009年房屋建筑 行业 的景气走向亦存在不确定性。
二、玻璃
1)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玻璃 行业 产能增加过快,使得 行业 供给过剩, 行业 景气不断下滑。2006年末开始, 行业 产能增速明显放缓。从产品价格来看,受需求拉动,玻璃价格开始触底反弹。自2007年6月以来浮法玻璃价格不断上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重点联系的44家企业浮法玻璃均价同比增幅分别为1.21%、9.17%、15%和9%,其中2007年9月均价为78.43元/重量箱,创下30个月来的新高。
从产品产量来看,2007年我国平板玻璃产量达5.72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7.2%,增速比去年同期快6.2个百分点。产能扩张放缓、需求旺盛使得玻璃 行业 供给过剩局面出现显著缓解。从重点企业盈利能力来看,受益玻璃价格持续攀升,玻璃 行业 整体实现大幅扭亏。2007年比上年同期增长28.7%;整体扭亏。从 行业 市场集中度来看,平板玻璃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前十大玻璃企业集团的 行业 集中度为45.8%,远高于水泥 行业 前十大企业集团约15%的 行业 集中度,因此,对平板玻璃企业而言,相对容易形成价格联盟并防止恶意竞争,也有助于平板玻璃价格的逐渐回升。
2)市场需求
在建筑业稳健发展,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深化,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等利多因素驱动下,我国玻璃市场的增长势头将甩开全球其它地区。此外,政府致力于进一步改善国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且令房产产权私有化,外国直接投资资金维持稳步增长,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日益创新也令平板玻璃业受益匪浅。以平方米计,平板玻璃原片(包括格法玻璃,压延玻璃和浮法玻璃)占中国平板玻璃需求总量近87%。2011年以前,浮法玻璃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将为8.8%,在所有平板玻璃原片中所占的份额将会有所上升。在产品质量提升,建筑业稳健成长以及外国企业投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浮法玻璃的利润也会随之增长。到2011年,受限于中国政府致力关闭老旧,高能耗(低效率)且产品低劣的玻璃生产熔炉的政策,格法玻璃和压延玻璃的生产将会继续拉低整个平板玻璃原片业的获利水平。
预计到2011年,中国的平板玻璃需求量将达29亿平方米,年均增长速度达8.4%;以实际金额测算,届时中国的平板玻璃市场容量将为9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将超过11个百分点。
三、水泥 行业
随着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落实以及各地基础建设项目启动,水泥 行业 被视为有望迎来最早的一缕阳光的 行业 之一。有专家乐观地预计,2009年全国水泥消费量将达到15.41亿吨,同比增长6.3%,增量为9170万吨。
但是,在 行业 前景看好的前提下,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水泥 行业 尚未真正走出困境,整个 行业 的无序状态依然存在,需要各方理性对待。
1)理性看待产量激增
由于受国内水泥需求增长趋弱的影响,2009年1月,我国水泥产量增速几乎为零。1月份我国水泥产量为8200万吨,与2008年1月持平。进入2月份之后,情况似乎发生了逆转,据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水泥产量同比激增42.5%;1月~2月累计产量也增长17.0%。
虽然数据显示2月份水泥产量大幅增长,但并不表明目前国内水泥需求回暖。2008年2月我国广大地区都受到雪灾影响,各项工程建设都被迫停工,水泥需求下降,当月我国水泥产量仅为5958.3万吨,环比下降6.2%;而2009年2月我国水泥产量达8290万吨,同比劲增42.5%,但环比却仅增长1.10%。此外,政府4万亿元扩大基础建设投资对水泥企业扩大生产也产生一定积极作用。
另外两项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现状。一是,2009年1月,我国出口水泥仅97.2万吨,比2008年同期下降59.8%,月度出口量4年来首次降至100万吨以下,创2005年3月以来水泥月度出口量最低。二是,2009年1月水泥价格全国各地区无一上涨,环比下降0.5%。即使后来短期内上海、广东等地水泥价格环比略涨,但是今年3月上旬,东南部地区一直笼罩着同比量增价跌的阴影。据网络监测的城市价格显示,3月水泥价格同比下降的8个城市中7个在东部地区,其中广州3月水泥价格同比去年下降30%,南京同比下降13.33%,上海同比下降7.81%,南昌同比下降6.45%。另据监测,其他22个城市价格同比却不同程度上涨,尤其是西北地区涨幅远远超过去年。其中,兰州市、西宁市、银川市水泥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41.38%、77.78%、60.78%。
2) 行业 发展受阻结构性矛盾
纵观水泥 行业 的发展可以看出, 行业 的整体发展水平粗放,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生态和环境压力大,单产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我国水泥 行业 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企业规模小、装备落后、布局不合理、恶性竞争激烈等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落后生产能力比重大,产品质量档次低。截至2008年,我国落后装备生产的熟料比例仍占全国熟料生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另外就是集中度问题。2007年数据显示,其他国家水泥 行业 集中度已经达到了80%,而我国的集中度仅为30%左右。
现在的水泥 行业 ,企业数量已经足够多、产量足够大,但大而不强,企业过分分散、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要改变这一现状不能仅靠企业自身滚动发展,必须通过联合重组的方式进行。
严格控制产业布局
2003年以来,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下,全国水泥工业产能已连续7年年平均增长超过1亿吨,预计今年全国可生产水泥将超过15亿吨,总量已基本满足经济建设的市场需求。因此,控制水泥总量,谨慎适度投资,维护未来 行业 健康发展已刻不容缓。
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已从技术结构调整步入重组联合、提高生产集中度的组织结构调整阶段。仅2008年内我国就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20条,新增水泥熟料产能1.433亿吨,新型干法水泥占总量比重已接近70%。水泥需求大省结构比例已经达到70%以上,西北、西南欠发达地区在建项目今年投产后也将达到70%以上。这说明以新建为主调整水泥工业技术结构的任务已在许多省份基本完成,只需少量项目对不完善的地区填平补齐。
3)水泥 行业 前景看好
2008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水泥需求能否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中短期水泥供过于求将成为严重影响公司未来产能投放后的经济效益最为不利的因素。虽然,政府不断出台刺激经济的措施,但未来3年内固定投资下降引起下游需求不足,加之水泥工业投资在2006年~2008年加速,打破供需的弱平衡,将对水泥企业业绩增长构成较大威胁。
中国水泥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和2008年,水泥 行业 产能利用率为84.3%和81.4%。但2008年水泥工业投资完成1051.46亿元,同比增长60.76%。2008年全国已开工建设的新水泥熟料生产线初步统计有208条,如投产将新增熟料产能24177万吨,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
全国水泥 行业 整体不景气的情况,给大型水泥企业进行重组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落后,当地水泥产能不足,加之国家的基础建设投资将刺激水泥需求,西部地区的水泥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尤其值得看好。
四、耐火材料
1)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球耐火材料工业面临着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呈现产量降低,企业重组,竞争加剧,研发创新力加强,服务用户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耐火材料的主要用户工业如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等工业的技术和管理进步导致耐火材料的消耗下降,同时对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新的苛刻要求。另一方面,这些 行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向耐火材料提出了降低价格和消耗、保持和提高使用寿命的要求,致使耐火材料企业不但要降低原料和生产成本,还要以更大的投入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2005年全年中国耐火材料制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6,652,766千元,比2004年增长38%;全年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4,008,990千元,比2004年增长39.97%;全年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327,979千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40.72%。2006年,中国耐火材料制品工业企业继续保持上一年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年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85,233,426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2.59%;全年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79,369,467千元,同期增长31.52%;2006年1-12月中国耐火材料制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313,594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3.15%。2007年的耐火材料 行业 同样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年销售收入达到1080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36.07%,我国耐材产业的生命周期处于上升状态的特征更加清晰。
2005-2007年我国耐火材料年销售收入
单位:亿元
2)市场状况
(1)总体供大于求,局部供不应求
全球耐火材料总体上是供大于求,其中我国与独联体国家尤甚。这种状况在今后若干年内无望改变。然而局部区域也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如中东地区、伊朗、土耳其以及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这些地方由于经济建设(有的是战后重建)的需要,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等工业正在或即将蓬勃发展,而本土缺乏耐火原料资源、缺乏技术和装备,进口耐火材料是必然的补充。
(2)全球化的理念增强
若干年前,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出于本民族工业的利益或政治的原因,在采购耐火原料或产品时,往往存在本地化、国产化的理念。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全球化的理念逐渐加强,采购耐火材料时已突破地域和国度的限制,主要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以及性价比,而不必非本地化或国产化不可。用户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使“地方保护主义”受到遏制。这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体现,使许多耐火材料企业和用户企业受益。同时竞争也趋全球化,而非区域性。
(3)兼并重组形成新的格局
与其他工业一样,近年来世界耐火材料工业也经历着兼并重组的结构变化,兼并收购风靡全球。竞争力弱的一些中、小企业濒临破产、倒闭,竞争力强的企业则正在强强联合,不断壮大,有的已有垄断之势。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也已面临着结构调整,虽然进展较慢,但势在必行。国家大型工业企业中的6家耐火材料企业(营口青花集团公司、海城西洋耐火材料公司、海城华宇耐火材料集团公司、海城峰弛耐火材料总公司、太原刚玉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和洛阳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多数是在重组中脱颖而出的。但它们的年销售额都在1亿美元以下,目前的规模尚不足以与国外的大公司相提并论。
可以说,我国耐火材料的现代企业结构仅初见端倪。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