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特钢业生命周期 分析
周期性 行业 是指它的运动形态和国内或国际经济波动相关性较强的 行业 。当经济处于上市时期,这些 行业 会紧随其扩张;当经济衰退时,这些 行业 也就相应衰落。比较典型的周期性 行业 包括大宗原材料 行业 ,如钢铁,煤炭等,还有工程机械和船舶等 行业 。对于周期性 行业 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
在一个国家的钢铁总量中,特钢产品的比重代表国家钢铁工业的整体水平。目前在发达国家钢铁工业总量中,特钢产品一般占比15-25%,例如日本、美国、欧洲分别占比25%、20%和18%左右,而我国特钢产品只占全国钢铁工业总量的8%-10%,这一比例明显偏低。我国要实现成为钢铁强国的目标,必须加快发展特钢产品,在这一大背景下,特钢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具备相近的原料和产品属性,特钢价格随普钢价格波动,具备相似的周期性,但由于以下差异的存在,特钢较普钢拥有较小的价格的波动和更稳定的盈利。
1、普钢产品的下游主要集中于建筑部门,在销售上直供比例较低,主要通过中间贸易商进行,这使普钢价格的波动性很大。而特钢下游主要集中于汽车、机械等装备制造业 行业 ,直供比例达到60%以上,长期的合约关系使特钢产品销售价格的波动较普钢小。
2、工艺流程和附加值不同,特钢产品较普钢需要更高的品质要求、更多的合金成份和加工环节,因此特钢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附加值通常高于普钢产品(高端特钢产品的这一属性非常明显),这也决定了特钢产品销售价格波动小。
3、管理的要求不同。相对于普钢,特钢的市场需求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品质要求高,直供比例大,特钢原材料中需要添加更多的合金成份,需要更多的工艺流程,这些属性决定了企业管理效率对特钢的盈利更为重要。在成本的控制、下游客户的开拓和维护服务上,特钢公司比普钢公司面临更多竞争压力,对高效管理机制的依存度远高于普钢公司。
由于供应过剩,2005年国内普钢价格在下半年持续下跌,但国内对特钢尤其是对其中高质量品种的需求仍保持强劲,尽管特钢产品之平均价格也有所下调,但幅度远远小于普钢价格的跌幅,其中,高质量产品之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节 特钢业与宏观经济周期性相关性 分析
1、为了理清钢铁 行业 走势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下面简单回眸近十多年来相关的历史时段。
1)1993-1996年
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55%。在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房地产过热、通货膨胀等。为使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中央在1994年下半年实施了宏观调控,出台了收紧银根、严控投资等多项措施和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中国经济逐步降温,1996年基本实现了宏观经济的“软着陆”。但在经济“软着陆”后,又出现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钢材需求下降,快速发展的钢铁 行业 受到制约。
2)1997—1999年
1997年7月,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并波及到全世界,由于政府采取“硬挺”的应对措施,使中国经济备受影响。1998年全国GDP增长速度仅为7.8%,1999年又降为7.1%。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大幅下降,导致钢材需求也随之减少,中国钢铁 行业 的发展再次受到冲击。
3)2000年—2002年
为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政府从1999年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刺激了经济较快增长,全国GDP逐年提高,2000年达到8.0%,2002年达到9.1%,使国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需求增长、价格上扬、利润增加,也使中国钢铁 行业 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
4)2003-2004年
面对经济发展中包括钢铁、房地产在内的过热现象和某些不稳定因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宏观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中国钢铁 行业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产销两旺,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各项指标均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创下了世人注目的辉煌业绩,为全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5)2005年
国家先后发布:《铁矿砂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关于钢坯等钢铁初级产品停止执行出口退税的通知》、《关于降低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口废钢铁审批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停止执行加工出口专用钢材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在空前密集的政策调控下,全国钢材市场大幅波动,钢材价格应声下跌。
2、政策因素的影响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较强的国家干预性,因此国家政策对钢铁 行业 的走势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行业 发展中的政策因素不可忽视。
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钢铁 行业 走势变化与国家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的相关性,特列出13年来全国GDP增长走势与钢材消费量相关数据的变化理清思路,看看政策阶段性变化对 行业 发展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因为毕竟长期以来,GDP这个指标是我国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程方面最敏感的代表指标,是一段时间内政策导向及其结果的“风向标”。
单位GDP钢材消耗量与GDP增长速度有着较强的关联性,GDP增长速度下降,单位GDP钢材消耗量也随着下降;GDP增长速度上升,单位GDP钢材消耗也随之上升。这走势足以显示中国钢铁工业的走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钢材消耗随GDP的起伏而“随波逐流”,而且其离散度如此之小,走势如此地相似,明显映衬出国家政策因素在 行业 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及其控制力。
3、特钢 行业
世界上其他钢铁强国如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一国普钢需求量在达到饱和之后,其特殊钢的需求量将会出现大的上升。以美国为例,自1973年以来,美国普钢的需求量就开始下降,与此同时,特钢需求持续上升。
在一个国家的钢铁总量中,特钢产品的比重代表国家钢铁工业的整体水平。目前在发达国家钢铁工业总量中,特钢产品一般占比15-25%,例如日本、美国、欧洲分别占比25%、20%和18%左右,而我国特钢产品只占全国钢铁工业总量的8%-10%,这一比例明显偏低。我国要实现成为钢铁强国的目标,必须加快发展特钢产品,在这一大背景下,特钢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据中国钢铁协会预测,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大规模、高速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家电产能的扩张后,未来普钢的消费需求将从前几年的高增长逐渐降温为稳定增长。目前我国已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下一步是重化工业阶段,汽车、机械、石化、航空、军工、铁道等 行业 将迎来快速发展,对特钢的需求量大幅增长。
第三节 特钢业的 行业 增长性 分析
优特钢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美、日等国家钢产量达到最高点后,虽然数量不再增长,但优特钢、合金钢比重上升,其钢铁产品已经向特、精、高的方向发展,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目前我国特钢比例和产品结构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决定我国特钢发展空间和成长性。
1、特钢比例低—中国特钢的数量空间
与成熟工业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特钢占总钢产量的比率明显为低,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的统计,2006年中国共生产优特钢3592万吨,占国内粗钢总产量的8.5%,而同期工业化国家优特钢比例一般在15-20%之间,从中国日益成为全球制造大国的角度 分析 ,未来中国特钢在钢铁总量中的比例将逐步提升,特钢的成长性将好于钢铁的平均增长。
2、特钢不特—产品结构提升空间
目前中国特钢企业粗钢产量中普钢和优钢比重较高,真正特钢产品只占30%;在优特钢产量中,主要中低端的碳钢和低合金钢产品,高端产品的比重很低,根据2007年1-5月份的数据,高合金钢占优特钢的比重只有6.1%,而同期日本高合金钢比重接近26%。从国内供需基本面 分析 ,一般中低端的特钢产品供大于求,而高质量、高性能的特钢产品(主要是高合金的模具钢、工具钢、特殊高合金)仍大量依赖进口,而高级轴承钢和齿轮钢通过进口机械装备和零部件间接大量进口。
3、技术研发—品质的提升空间
目前除了兴澄特钢、太钢、宝钢特钢等少数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体系,国内多数优特钢产业和大多数特殊钢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缺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在高端产品及部分中端产品如冷轧不锈钢板、轴承钢、齿轮钢、模具钢等在实物质量上,目前除了上述少数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大部分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第四节 特钢业的竞争力 分析
1、特钢 行业 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
1)劳动生产率;2)产品结构;3)工艺装备技术;4)产品质量;5)生产成本;6)产业集中度;7)国际营销网络;8)技术创新;9)产品开发。
我国特殊钢高端产品的竞争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中端产品竞争力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接近,低端产品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总体上看,我国优特钢产品竞争力处于国际中游水平,品种质量有差距。
2、从静态 分析 ,中国目前特钢 行业 的综合竞争力低于国际先进国际的平均水平,但从动态发展的角度 分析 ,中国特钢 行业 正处于快速的上升期,目前替代进口和增加的出口的趋势正在进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的优势特钢公司在中高端产品领域正在大量替代进口,目前先进优特钢企业的产量已占和特钢 行业 总产量的36.4%,这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以及科研开发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并且在某些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如劳动成本、能源、铁合金、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2)我国优特钢 行业 在中低端产品生产成本上同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明显竞争优势,特别是我国一些企业用转炉生产这类优特钢产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近年来国内中低端特钢出口已经大幅提升。
3)我国现在进行的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优特钢 行业 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具备管理运营优势外资和民营企业的进入使国内特钢 行业 进入快速增长期。
第五节 特钢业的垄断程度 分析
于历史的原因,特钢生产分散, 行业 集中度不高。近年来,通过产业调整,初步形成了以东北特钢集团、宝钢集团特钢分公司和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江阴兴澄、湖北新冶钢、河北石钢)为主的三大特钢生产基地,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都有所提高。我们认为,由于国内多数中小特钢公司的经营业绩普遍不佳,通过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未来中国特钢 行业 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行业 的成长性和结构提升更会向优势企业集中。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