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2008-2010年中国汽车后视镜 行业 投资环境 分析
1、我国宏观经济环境
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外需增速大幅度回落的带动下出现明显的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实际GDP向潜在GDP的快速回归大幅度缓解了实体层面的过热压力,但由于各种原材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的快速提升,中国面临的结构性价格上涨依然严峻。"经济大幅放缓"与"通货膨胀抬头"可能成为自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区间的总体特征。
2、汽车需求量的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的汽车需求在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的汽车需求量为640万台,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接近9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2008年将接近1500万台,相当于目前全球汽车需求总量的四分之一。
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为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汽车销量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万辆。通过对比历史数据,2007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大致为2003年的一倍,短短的4年间翻了一番。
3、汽车金融渐成气候贷款购车优惠增多
明年国家将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从银行贷款买车可能更加不容易。消费者不必太担心,因为各大合资企业的汽车金融公司都已经进入中国,为了提高汽车销量,这些公司还经常通过贷款买车优惠的方式促进销售。
今年,上海通用雪佛兰、一汽大众等企业都推出了各种贷款买车优惠政策,预计明年在汽车销售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中,还将有更多的汽车金融公司参与刺激消费的工作中。
4、销量增长下降背景下效益增长不降反升
2007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速为21.8%,相对于2006年的25.3%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滑,但从效益来看,汽车 行业 2007年效益增长却不降反升,无论是销售收入、利润指标,还是亏损企业减亏指标,都比上年同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其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前11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2%,增速比2006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达到64%,比2006年加快2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14%,降幅继续拉大。
进一步与国民经济其他工业 行业 效益情况对比,汽车 行业 2007年效益情况非常突出。统计显示,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增幅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39个工业 行业 全部实现盈利,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68.7%,名列增幅榜的首位。而化工 行业 增长51.5%,煤炭 行业 增长49.1%,钢铁 行业 增长47.2%,电力 行业 增长39.0%,均低于汽车 行业 的利润增长。07年1-11月汽车 行业 实现利润1102亿元,远高于39个工业 行业 的588亿元的效益平均值,接近 行业 平均值的2倍,汽车 行业 效益的高基数和高增长成为07年全国工业 行业 的超级亮点。
5、出口情况
1)汽车累计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各主导品种出口均有上佳表现
2007年,汽车出口总体延续了上年高速增长势头,其中出口量超过60万辆,达到61.27万辆,同比增长78.95%;出口金额超过70亿美元,达到7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在统计的十大类主要汽车出口品种中,除汽车底盘、 其他载人机动车、未列名载人机动车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品种均呈快速增长。其中载货车出口总量依旧名列第一,共出口24.77万辆,同比增长 59.28%;轿车表现同样出色,除1月和3月外,各月轿车出口均超过1万辆,11月和12月出口都超过2万辆。2007年,轿车累计出口18.86万 辆,同比增长1倍多。客车和越野车出口也继续保持迅猛增长,分别出口8.51万辆和2.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2.2倍。
2)汽车出口贸易依然活跃
2007年,汽车出口贸易总体表现依然活跃,在统计的近220余个出口国家和地区中,累计出口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共有53个,累计出口金 额376.89亿美元,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92%。其中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伊朗、荷兰、英国、加拿大和 阿联酋,出口金额分别达到89.72亿美元、36.35亿美元、18.50亿美元、16.80亿美元、12.04亿美元、10.64亿美元、10.26亿 美元、9.33亿美元、8.85亿美元和8.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98%、24.34%、250%、48.16%、58.53%、 79.97%、26.29%、87.51%、10.89%和50.20% 2007年,上述十个国家共出口金额220.58亿美元,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54%。
第二节 2008-2010年中国汽车后视镜 行业 投资周期 分析
一、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人和总就业的波动。
当前经济回落趋势进一步确立,国民经济的周期底部预计将于2010年到来,但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仍然可期,其中房地产业和汽车业仍是中长期增长希望所在,而股市对经济运行的超前反映可能会使得汽车和地产业的重新回升成为资本市场的同步启动领域。
汽车和住房需求的重新快速增长将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的重要标记,预计将在2009年之后会逐步显现。
二、增长性与波动性
汽车零部件
行业
基础稳定,具有长期的稳定增长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日不落’
行业
。
从宏观角度看,汽车
行业
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
行业
,与GDP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宏观经济指标有着一致波动性的特征。
汽车 行业 赢利增长与销量增长具有显著的一致性特征,且前者的放大特征更为明显。主客观两个方面原因决定了 行业 赢利的波动性比较大。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成熟,汽车 行业 已经不再是暴利 行业 ,汽车利润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可观,价格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大的波动性,消费者的消费也在不断成熟,价格对于消费者购车的影响已经在逐步降低。
三、成熟度 分析
我国汽车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与主要汽车生产国相比,差距较大,汽车电子技术成熟度不高,产品难以进入由国外企业主导的整车开发体系和零部件配套体系。因此,中国汽车的出口更多要依靠零部件供应商的成熟度,它们会成为汽车 行业 发展的潜在因素。
然而,目前我国引进技术的零部件供应商,其风险大比较大,技术成熟度比较低,而价格较高,造成产品积压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第三节 2008-2010年中国汽车后视镜 行业 投资机会 分析
一、投资潜力 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08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其中包括100万辆左右的出口。从而继美国之后,中国成为第二个年销量超千万辆的汽车产销大国。
今年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开始进入一个持续、快速、增长的阶段,预计今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可达145亿美元。那么与其相关的汽车配套业将蕴藏着很大的投资潜力。
目前我国汽车后视镜后装市场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涉足的企业数量并不多,而且也未出现品牌企业,竞争企业还是原装配套厂家,但配套厂家并未在售后市场的开拓上面投入太大精力,这便给进入后装市场留下了突破口。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环境下,国内汽车后视镜将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潜力。
二、吸引力 分析
一部车有三个后视镜,车主一天看它们不下百十回,为提高行驶时特别超车、并线、转弯、倒车或高速行驶时的安全系数,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同时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它最低应能正确鲜明地反映物象,不变形或变形小;足够的后视视野,后视范围尽可能的大,最好能消除盲区;在雨、雾、寒冷等特殊天气下能正常工作。
2005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直接财产损失达12亿元。
可见,行车安全给人们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潜在的。而汽车后视镜作为司机的眼睛起着重要作用,对行车安全有直接影响。因此汽车后视镜有着巨大的驱动投资吸引力。
三、盈利水平 分析
汽车 行业 在工业 行业 中属于高技术 行业 。
最近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前11个月汽车 行业 利润就高达1309亿元,远高于39个工业 行业 的588亿元的效益平均值。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 行业 利润增长65%,利润总额更是创下5年来的新高,仅16家重点企业的利润就达到610亿元。
汽车的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涨,而制造成本的增加,只是挤压了单位整车的利润空间。然而,相对于家电等 行业 来说,汽车仍是高利润 行业 。
四、融资方式 分析
我国汽车市场良好的成长性、以及国际采购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在更广的范围内为我国汽车零配件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而汽车公司主要用于投资汽车保险公司、核心业务及提升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资金还不充分,此时主要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发股、公司债券、外商投资或其它融资方式。
第四节 2008-2010年中国汽车后视镜 行业 投资风险预警 分析
1、政策性风险
2007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对汽车业产能过剩出台了调控细节,在控制新建整车项目、产能利用率信息公布、推动汽车业联合重组等方面提出6点调控措施,并明确鼓励自主品牌、零部件工业集团化发展。中汽协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认为,出台调控措施最终目的是实现汽车业高产能利用率,防止企业盲目扩张产能。
国家将控制新建整车项目,适当提高投资准入条件。通知明确规定,现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异地建设分厂,除满足 产业政策 要求外,上一年汽车销售量必须达到批准产能的80%以上;原建产能未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上一年汽车销售量应不低于:轿车10万辆,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5万辆,多用途乘用车(MPV)5万辆等。
发改委在调控措施中还提到,对汽车业现状将加以引导,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自主品牌产品,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支持零部件工业加快发展,建立产能信息监测制度,完善对国有汽车企业集团的业绩考核内容。
国家发改委将按照汽车企业集团的资产隶属关系整理产品公告,推进企业集团化发展;同时建立汽车生产企业产能和产销量公示制度,定期公布年产销量达不到一定数量的乘用车和商用车生产企业的产能和产销量信息;对长期不能达到要求的企业暂停产品公告。
2、产品价格风险
价格竞争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企业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必然结果,但目前的降价风潮并不是一定生产规模的产物,而是相互拼杀的结果。价格大战使很多厂家无利可图,导致企业进入技术开发能力下降,生产规模小的恶性循环。
3、对国外企业和技术依赖的风险
面临复关的挑战:中国的微型汽车厂家大多数是引进日本铃木、大发的技术,技术水平基本上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都不具备独立开发能力。再者各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散、乱、差的局面依然存在。虽然微型汽车生产厂家大都已形成年产10万辆至15万辆的规模,从价格上来说已和世界水平相当,但设计、生产技术与国外相比都还存在很大距离,一旦复关进而取消保护,微型车就很难和国外产品竞争。
由于我国汽车 行业 各企业普遍缺乏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因此目前我国的汽车产品除中型载重汽车外,基本都是引进国外技术或与国际著名汽车企业合资而来。而且形成自主产品开发能力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因此从发展角度看,就微型汽车而言,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有关企业仍将会采取与国际著名汽车生产企业合资或引进产品技术(或极少的联合开发)的模式。各企业各有所长,各自拥有不同的背景,因此不能简单地评说谁“优”谁“劣”。
4、市场风险
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再显景气,小排量解禁这一新政便说明了这一点。自从最近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之后,关于小排量车的谈论便此起彼伏,这为汽车厂商的发展拓宽了领域。
不过在短短几年,中国微车市场的变化无常:从长安、哈飞、昌河、五菱和天津大发的“五子登科”,到长安、五菱、哈飞、昌河的“四小天鹅”,再到长安、五菱、哈飞“三驾马车”,现在已是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之间的“双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