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兼并重组的战略意义
1、购并整合再造中国钢铁企业
虽然中国是世界钢铁大国,但是中国钢铁 行业 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集中体现在: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中国钢铁 行业 的产业集中度较低。由于产业集中度低,从而导致了中国钢铁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档次和质量较低、资源消耗较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销售方面与上下游的谈判能力较弱。
提高中国钢铁 行业 的产业集中度是目前中国钢铁 行业 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国钢铁 产业政策 的要求。重组可以提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打造具有国际力的大型钢铁公司,确立钢铁强国地位。
购并整合是实现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都离不开中国钢铁工业购并重组。
2、中国钢企整合的内在动力
在国际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大趋势下,中国钢铁业无疑感受到了来自外资的挑战,只有加速自身的整合和重组,才能够保证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定价权。尽管钢铁工业重组有很多障碍,但中国钢铁业加快整合已经不可逆转。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是未来中国钢铁工业重组的主流。购并重组将是中国钢铁工业成长的惟一出路。
政府的政策目标是充分整合钢铁工业。美国、欧洲、日本以及其他地方通过钢铁工业整合,形成了更加有序的市场,提高了产量和需求平衡对价格的控制力,中国也期望能够通过整合使钢铁的内销和外销趋于有序和合理。
当前到了加速中国钢铁工业的整合的关键时期。当前的钢铁 行业 购并整合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如果说,我们很多钢铁企业错失了上一轮经济调整时期大规模购并的有利时机,那么我们更不能错过当前的有利时机。
3、购并整合的效益
1)实现规模经济
钢铁企业的规模经济特征是十分明显的。钢铁企业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设备的大型化。随着炼铁、炼钢和轧机设备的大型化,因此一个企业的经济规模也在扩大。由于单体设备的不可分割性,任何生产设备和生产活动只有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才能获得效益最大化和费用最低化。
大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主要是因为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人才和资金的积累,从而更有条件引进新技术,改进管理体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规模经济不会阻碍市场的有效竞争。尽管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几家企业分享市场的寡头垄断竞争局面。但是这不会阻碍钢铁市场的有效竞争。即不会出现“马歇尔冲突”。这是因为,在全球化、开放的世界,生产要素和产品基本上都自由流动。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仅面临着国内同行的竞争,而且面临着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为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钢铁厂必须保持国际竞争力,而规模效益是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提高盈利能力
尽管我国钢铁工业的比较优势突出,但是我国钢铁工业的盈利能力只有国际钢铁企业的1/3。通过钢铁工业的购并整合,不仅能够提高钢铁 行业 的集中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钢铁 行业 的盈利能力。减小国内钢铁价格与国际钢铁市场价格的差距,将中国的国际比较优势,转化为钢铁 行业 的盈利能力。
3)增加定价能力和话语权
尽管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但是中国钢材定价更多的是追随国际钢铁市场价格。目前国际钢材价格比国内钢材价格高出100~300美元/吨。在国际钢材价格、铁矿石、煤炭等原料的定价中,中国也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或从属地位。
4)有利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中国钢铁工业与国际钢铁工业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比如人工成本、本土市场、后发优势、环保成本等,但是中国钢铁工业盈利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最低,可见中国钢铁工业的比较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
现代国际钢铁产业发展的过程,同时是一个收购兼并的过程。国际钢铁工业通过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钢铁企业的规模进一步增大,这已经成为国际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购并整合,必将推动国内钢铁工业产业结构的变革。随着钢铁产业的整合重组,钢铁股的价值也不断得到提升。
第二节 2006年我国特钢业外资进入现状 分析
对于外资进入中国钢铁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从未表现得如此强硬。
在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的信息发布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强调,要严格控制外资进入中国钢铁企业,特别是进入中国的特大型钢铁企业。要提高准入的门槛,保证中国钢铁企业的主流是中国人的企业。
钢铁工业是国家最重要的原材料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钢铁工业应该是国有控股或者民营控股为主的产业,不应该控制在外国人的手里,特别不能像某些产业那样依靠外国人。
在国际钢铁业风起云涌的并购浪潮下,国内钢铁企业已经深深感受到威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利群告诉记者,刚刚收购了阿塞洛的米塔尔钢铁,已经将目标锁定在收购中国的钢铁企业,以完成其在2015年将年产量从现在的1.2亿吨提高到2亿吨以上的目标。
回应挑战的最好方式就是整合国内的产业集中度,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兼并联合的“进展缓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国家、地方、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钢铁企业要大力推进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大范围内配置资源,需要国家从体制上进行调整,突破地区界限。
第三节 西方特钢业备感中国压力图谋联手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钢铁工业迅猛发展,西方国家钢铁企业予以高度关注的同时亦备感威胁,日前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第三届合金及不锈钢长型材国际会议上,从各国代表发言中即强烈感受到意图联合起来 研究 对付中国的策略。
第三届合金及不锈钢长型材国际会议日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主题为“新显现的市场-机会还是恶梦”,世界各国钢铁生产和贸易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加会议。
欧美国家钢铁企业代表在发言中指责和抱怨,中国大陆特殊钢产量的大幅增加,使得全球钢铁工业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资源供应紧张,中国企业对西方技术的仿照,缺少知识产权保护,另外也提及中国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政策,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等。
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几位报告人都提出,预计到2050年,中国大陆经济总量将远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西方钢铁工业的下游产业大规模向中国大陆转移,使得西方钢铁企业正在逐步丢失往日的市场,不得不到中国市场上应对中国企业的竞争。同时,中国钢铁产品大量进入欧洲、美洲,也给他们已有的市场带来很大威胁。
与会代表们担心,中国、印度以及南美、东欧市场的快速发展,可能会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一场恶梦。还有人发言提出,在如何面对中国等新兴的市场方面,欧洲、美洲的特殊钢企业应该团结一致,会上,甚至还有两位律师专门谈到如何利用反倾销法律来保护欧洲的特殊钢工业。
第四节 我国特钢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分析
2006年全国31家特钢企业共生产特殊钢5091.5万吨,2006年全国粗钢产量为4.18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的12.2%;2005年全国31家特钢企业共生产特殊钢4695.3万吨,2005年全国粗钢产量为3.49亿吨,占当年全国粗钢产量的13.4%;2004年全国31家特钢企业共生产特殊钢4095.3万吨,2004年全国粗钢产量为2.80亿吨,占当年粗钢产量的14.6%。经不完全统计日本2004、2005、2006年粗钢产量分别为1.12亿吨、1.13亿吨、1.16亿吨,相应特钢产量分别为2345万吨、2483万吨、2100万吨,占当年粗钢产量的比例分别为21%、21.9%、18%。而近几年欧洲和美国的特钢产能分别占总粗钢产能的18-20%,可见我国特钢产能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诚然31家特钢并不是国内全部的特钢产能,但其总体比例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尽管我国已经是特钢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我国特钢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却很低,进而导致我国特钢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产品出口也困难重重。国际竞争力水平不高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特钢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水平低下和盈利能力不强。作为头号特钢生产国,我国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5%,是英国的1/5,德国的1/13,日本的1/20,特钢产品的出口盈利率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5%左右。可见我国特钢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相当薄弱的。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