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2008年味精制造 行业 发展基本状况
一、发展现状
味精在中国的消费和生产均有着悠久的历史, 行业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革新,中国味精的生产能力及技术均得到了较大提高,目前,中国味精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4-2008年味精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3.6%。
2004-2008年我国味精产量趋势图
单位:万吨
目前,我国味精生产主要集中在十几家大型企业。山东省5家大型企业的味精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河南、河北两家大型企业产量约占全国近30%;全国7、8家十万吨以上的生产企业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的90%。其余产量分布在福建、四川、宁夏、广东以及东北等地。
中国味精产量分布
我国味精的使用三种途径,一是烹调时直接使用;二是用作其他复合调味品的添加配料;三是其他食品中做添加配料。
中国味精主要用途分布
二、市场特点
从世界消费趋势看,近几年来味精等基础型调味品的消费量都是呈下降趋势,而复合型的调味料呈现突飞猛进式的增长。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鸡精食用量占鲜味料总量的80%以上。目前,中国市场鸡精对于味精的取代率尚不足10%, 研究 表明,再过五年鸡精对味精的取代率将达到25%。当然,味精作为原料,仍有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从2004年到2005年中期,中国味精 行业 发生许多变化,新的 行业 标准颁布执行,市场准入制度逐渐建立。与此同时,跨国食品公司大举收购国内味精企业,国内企业间的并购也在增加,新的资本正纷纷进入味精 行业 。作为我国食品 行业 中增幅最快的调味品 行业 之一,味精市场竞争也由不饱合竞争,发展到味精 行业 集中度提高,味精 行业 大企业开始主导市场的局面。
味精市场的需求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味精 行业 进入了一个大转变、大调整和大分化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高档味精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整个中国味精 行业 正向着生产工业化、味型复合化、品牌多样化发展。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消费能力的目标群体;中国餐饮业的高速发展,是中国味精 行业 发展的强劲动力。国家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486亿元,比上年净增1330亿元,同比增长21.6%,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同时,餐饮业增速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快出8.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两者相加形成了中国味精连续十四年形势向好的最强劲驱动力。
三、技术发展
近年来,由于国家 产业政策 调整、清洁生产及排污标准的实施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味精的生产及产品质量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双酶法生产技术”及“新型浓缩等电结晶工艺偶联膜处理提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味精 行业 的提取率、收率及能耗等指标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中国调味品协会2008年“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奖评揭晓,飞亚实业公司的“超滤膜技术在味精精制生产工艺中的应用”项目荣获2008年“新工艺奖”。经中国调味品协会专家组评选,公司的“超滤膜技术在味精精制生产工艺中的应用”项目对原有的味精制作有重大突破,改进了一定的工艺水平,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亦具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 味精制造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
一、上游产业——玉米淀粉 行业
1、产地玉米淀粉企业继续上调出厂价格
2009年2月26日东北及华北地区玉米淀粉生产企业再度将价格做以上调,其中以山东及吉林两省为主,上涨幅度在50元/吨,具体报价详见下表。
此次产地深加工企业再度上调玉米淀粉出厂价的原因主要是:1、东北地区受国储托市收购力度加大而被迫上调玉米收购价,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而华北企业由于开工率恢复较快,对玉米需求量明显放大,导致农民惜售心量增加,原料玉米价格上涨所以企业被迫只能通过上调淀粉价格来弥补成本的增加。2、最近国内淀粉出口有所恢复,尤以山东地区为主,导致山东淀粉供应偏紧,也是价格上涨的另一原因。
不过随着效益转好,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的增加,淀粉供应将有所好转。
2、2009年玉米淀粉市场形势
2007年年底,中国玉米淀粉产能达到2240万吨,当年产量为1410万吨,而同期淀粉需求为1350万吨,表现为供过于求。
2008年6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市场萎缩,国际需求也难以消耗国内玉米淀粉的过剩产能,中国淀粉 行业 开工率降低,亏损严重。尽管2009年玉米淀粉的需求仍会呈现一定的刚性增长,但短期内供大于求却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上半年,预计电力、蒸汽等成本价格将不会有太大回落,加上小型淀粉厂产品单一、质量堪忧、企业效益低下,淀粉加工业成本已无下降空间,经营困难。所以2009年上半年淀粉深加工业对玉米原料的需求有所减少,进而将削弱连玉米期价的上涨动力。
二、下游产业——餐饮业
2007年,中国餐饮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年零售额达到12352亿元,比上年约增加2006.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5.6%。中国餐饮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显示出了在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 行业 总体规模日益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和加强。
2008年我国餐饮市场运行基本平稳,餐饮业继续成长壮大,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全年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540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人均消费1158.5元,餐饮消费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萧条,在美国,对餐饮业冲击很大,但中国的餐饮业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影响,洋快餐仍然很红火,而且价格也坚挺。2008年上半年报道餐饮企业会联合起来进行涨价,但基本上没有出现,都是企业自主调整价格。
2008年的中国餐饮业继续稳步发展和持续发展,目前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餐饮业有高端、中端、低端,高端餐饮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特别是一些商务餐饮和政府宴请活动的餐饮。大众化餐饮出现发展好的势头。
餐饮业在提升自我品牌、规模化发展、连锁化发展方面步伐越来越快。品牌扩张速度很冷静,也很稳健的,不再单纯追求数量,而是追求质量效益。一些好的正餐品牌基本不做加盟,完全靠自己经营,靠自己的管理团队来发展品牌。餐饮业发展存在需要资本支持的现状以求不断取得扩张,并引起了海外投资者的关注。大众化餐饮越来越引起了国家重视,引起了社会关注。
第四节 2003年-2009年味精制造 行业 企业数量 分析
一、2003-2009年企业及亏损企业数量
2003-2009年5月味精制造业企业数量对比图
单位:个
二、不同规模企业数量
2003-2009年5月味精制造业企业数按不同规模 分析
单位:个
项目 | 全国 | 大型 | 中型 | 小型 |
2003年 | 86 | 1 | 23 | 53 |
2004年 | 86 | 1 | 26 | 59 |
2005年 | 79 | 2 | 25 | 52 |
2006年 | 77 | 2 | 26 | 49 |
2007年 | 96 | 2 | 27 | 67 |
2008年 | 96 | 4 | 27 | 65 |
2009年5月 | 100 | 5 | 19 | 76 |
2003-2009年5月味精制造业亏损企业数按不同规模
分析
单位:个
项目 | 全国 | 大型 | 中型 | 小型 |
2003年 | 29 | 7 | 3 | 19 |
2004年 | 33 | 1 | 9 | 23 |
2005年 | 23 | 0 | 8 | 15 |
2006年 | 17 | 0 | 7 | 10 |
2007年 | 19 | 0 | 8 | 11 |
2008年 | 22 | 0 | 8 | 14 |
2009年5月 | 21 | 0 | 4 | 17 |
三、不同有制分企业数量 分析
2003-2009年5月味精制造业企业数按不同所有制
分析
单位:个
项目 | 国有 | 集体 | 股份制 | 私营 | 外资 | 其他 |
2003年 | 21 | 9 | 33 | - | 16 | 7 |
2004年 | 18 | 5 | 37 | - | 18 | 8 |
2005年 | 13 | 1 | 47 | - | 16 | 2 |
2006年 | 8 | - | 7 | 29 | 13 | 20 |
2007年 | 7 | - | 7 | 42 | 14 | 26 |
2008年 | 4 | 1 | 9 | 37 | 16 | 29 |
2009年5月 | 6 | 1 | 4 | 37 | 21 | 31 |
2003-2009年5月味精制造业亏损企业数按不同所有制
分析
单位:个
项目 | 国有 | 集体 | 股份制 | 私营 | 外资 | 其他 |
2003年 | 9 | 3 | 9 | - | 6 | 2 |
2004年 | 9 | 3 | 13 | - | 5 | 3 |
2005年 | 2 | 1 | 16 | - | 4 | 0 |
2006年 | 3 | - | 2 | 7 | 3 | 2 |
2007年 | 1 | - | 3 | 6 | 1 | 8 |
2008年 | 0 | 0 | 2 | 6 | 2 | 12 |
2009年5月 | 0 | 0 | 2 | 4 | 8 | 7 |
第五节 2003年-2009年味精制造 行业 从业人数 分析
一、2003年-2009年从业人数 分析
2003-2009年5月味精制造 行业 从业人数 分析
单位:人
二、不同规模企业从业人员 分析
年份 | 全国 | 大型 | 中型 | 小型 |
2003年 | 47438 | 29537 | 8170 | 9731 |
2004年 | 45408 | 15958 | 21215 | 8235 |
2005年 | 44761 | 19052 | 18933 | 6776 |
2006年 | 46717 | 19052 | 22064 | 5601 |
2007年 | 49079 | 18978 | 23964 | 6137 |
2008年 | 51228 | 23858 | 21335 | 6035 |
2009年5月 | 50408 | 26048 | 16198 | 8162 |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比较
2003-2009年5月味精制造
行业
不同所有制企业从业人数
分析
单位:人
年份 | 国有 | 集体 | 股份制 | 私营 | 外资 | 其他 |
2003年 | 25919 | 1447 | 11071 | - | 8298 | 703 |
2004年 | 22145 | 776 | 13453 | - | 7745 | 1289 |
2005年 | 22232 | 600 | 13697 | - | 7911 | 321 |
2006年 | 19117 | - | 3032 | 8351 | 6996 | 9221 |
2007年 | 19055 | - | 3987 | 8475 | 6309 | 11253 |
2008年 | 16475 | 745 | 3890 | 7276 | 10293 | 12549 |
2009年5月 | 16456 | 663 | 3005 | 4169 | 13658 | 12457 |
第六节 味精制造 行业 进出口状况 分析
1、出口
2004-2008年我国味精出口量及出口额趋势图
单位:吨、万美元
2、进口
我国味精进口量每年都不是很大。
我国味精进口国家比较集中,来源国家基本没有超过10个,即便是这样,80%以上进口量来自于前几位国家,进口集中度处于比较高水平。另外日本和台湾省一直是味精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家,若单独计算它们的均价,可以发现其均价是我国出口均价的3倍以上,而且日本和台湾省味精生产均处于非常先进的水平,基本上可以认为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味精属于高品质产品。
2000-2008年4月我国味精进口变动情况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