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 分析
一、2005-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 发展 分析
初步测算,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2005-2009年我国GDP增长变化情况
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
2005-2009年我国农业产值情况
2、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
2005-2009我国工业总产值情况
3、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
2005-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4、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部分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2005-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居民消费价格全年比上年下降0.7%。,年底出现上升。
2005-2009年我国CPI指数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6、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
2005年-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 进出口总额 | 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 | 贸易顺差 |
2005年 | 14219 | 7620 | 6600 | 1020 |
2006年 | 17604 | 9689 | 7915 | 1775 |
2007年 | 21738 | 12180 | 9558 | 2622 |
2008年 | 25616 | 14285 | 11331 | 2955 |
2009年 | 22073 | 12017 | 10056 | 1961 |
二、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2009年,我国成功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巨大冲击,经济增长达到8.7%的速度,明显超过了年初制定的保8%的预期目标。2010年我国的经济走势会好于去年,企稳回升的势头能够延续下去。中国经济内部增长潜力巨大,尽管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到10%以下,但潜在增长率仍可保持在9%左右。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增长潜力、2009年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在2010年的延续作用,以及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结合国务院发展 研究 中心宏观部的模型预测,预计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至少将回升到9%以上,出口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控制在3%。如果世界经济复苏更为有力,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超过10%。
第二节 政策、法规环境 分析
一、 行业 基本政策方向 分析
节能减排,降低单位GDP能耗,形成节约、环保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国家“十一五” 规划 的战略目标。“十一五” 规划 建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要求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二成左右。
中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并且这种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改变。为巩固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国家加强了对酸雨控制区超标排放企业治理,责令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的火电厂和其它大中型企业采用先进的脱硫除尘技术,以减轻对大气的污染。与此同时,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积极引导和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向自动化、网络化、即时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将大气、污水、电磁等在线监测仪器的生产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二、 行业 重点政策、法规
1、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全国环境管理基础能力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监督执法现代化水平。
为引导和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生产的技术进步,适应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化、即时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和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情况,环保局组织制订了《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其中将烟气SO2、NOx在线监测仪列为重点发展的环境监测仪器。为发展环境检测仪器,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1)发展环境监测仪器及其设备是实现监测技术现代化,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信息的重要保证,国家鼓励研制开发和生产国家所需的监测仪器设备。
2)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开发和生产的宏观引导,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监测仪器发展趋势的调查 研究 ,适时制订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 规划 和技术政策,明确环境监测的的需求和方向,指导和规范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
3)加强环境监测仪器的标准化工作。环境监测仪器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比,应加强环境监测仪器标准的制订工作。将环境监测仪器标准纳入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与环境监测规范、环境 分析 、检测方法的制订工作统一 规划 ,协调进行。通过制订统一的标准引导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进步。
4)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监督管理,建立一批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权威性的技术中介机构,对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状况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布。对在环境监测中用于执法监测的环境监测专用仪器实行“准入”制度。
5)加强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创新工作,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急需的监测技术的科研投入,把环境监测技术的开发列入环境科研重点领域。借助国家各种扶持政策,推进环境监测仪器的产业化和技术升级。
6)促进监测仪器科研与生产结合,鼓励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合作,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的成果转化。
7)走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的道路。对我国目前生产技术落后,国外已有先进的成套技术的监测仪器,鼓励引进国外的关键技术,合资生产,再逐步实现国产化。
8)利用市场调控手段,促进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的重新组合,逐步改变监测仪器生产技术薄弱、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市场竞争力低的状况,实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形成一批监测仪器生产的骨干企业。
9)根据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规划 ,制订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应法规,逐步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区域性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自动化网络系统。通过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建设的示范工程,带动自动化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的形成。扩大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
2、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 规划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划 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编制本 规划 。本 规划 是国家“十一五” 规划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十一五”期间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目标、任务、投资重点和政策措施,重点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引导企业、动员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 规划 目标为到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十一五”主要环保指标
指标 2005年 2010年 增减情况
指标 | 2005年 | 2010年 | 增减情况 |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 | 1414 | 1270 | -10% |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 | 2549 | 2295 | -10% |
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的比例(%) | 26.1 | <22 | -4.1个百分点 |
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Ⅲ类的比例(%) | 41 | >43 | 2个百分点 |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好于II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的比例(%) | 69.4 | 75 | 5.6个百分点 |
三、 行业 相关标准
相关标准:
1、HJ/T 47-1999《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
2、JJG 968-2002《烟气 分析 仪检定规程》,适用于烟气 分析 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GB 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规定≥0.7MW(1t/h)各种锅炉烟囱应按GB/T 5468-1991和GB/T 16157-1996的规定设置便于永久采样监测孔及其相关设施,自本标准实施之日(2002年1月1日)起,新建成使用(含扩建、改造)单台容量≥14MW(20t/h)的锅炉,必须安装固定的连续监测烟气中烟尘、SO2排放浓度的仪器。
4、GB 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火力发电锅炉须装设符合HJ/T75要求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测仪器。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的连续监测按HJ/T75中的规定执行。
5、GB4915-200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新、改、扩建水泥生产线,水泥窑排气筒应当安装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连续监测装置;烘干机、烘干磨、煤磨及冷却机排气筒应当安装烟气颗粒物连续监测装置;对现有水泥生产线,应当逐步安装连续监测装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根据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达标进展情况制定安装计划。
6、HJ/T 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规定了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中的颗粒物CEMS、气态污染物(含SO2、NOx等)CEMS和有关排气参数(含氧量等)连续监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检测项目、安装位置、调试检测方法、验收方法、日常运行管理、日常运行质量保证、数据审核和上报数据的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以固体、液体为燃料或原料的火电厂锅炉、工业/民用锅炉以及工业炉窑等固定污染源的烟气CEMS。
7、HJ/T 76-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标准规定了CEMS的主要技术指标、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时的质量保证措施。适用于监测固定污染源烟气参数,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和排放总量的CEMS。
四、国内相关管理及 研究 机构
一、管理机构
1、中国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于1980年,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直属事业单位。三十年来,综合 分析 评价全国环境质量状况,不断开展环境监测科学 研究 ,开发推广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作为环境监测系统的技术排头兵,总站还负责拟定全国环境监测技术标准,负责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对全国环境监测网络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协调。
总站充分发挥全国环境监测的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和培训中心的作用,始终坚持“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实施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
2、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成立于1993年(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中国环境保护工业协会),是由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从事环境保护产业的科研、设计、生产、流通和服务单位以及中国境内从事环境保护产业的 行业 专家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是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全国性、 行业 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有团体会员46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环保产业协会),单位会员超过1100家,并通过省市协会联系着上万家企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二、 研究 机构
目前,国外一些 研究 机构,如瑞典荣生和美国的热电子公司已经 研究 开发出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的SO2和NOx在线监测系统,我国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 研究 所也在从事该方面的 研究 。
1、国电科学技术 研究 院(国电环境保护 研究 院)
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直属,全国电力 行业 唯一专门从事电力环境保护 研究 与开发的科研机构,在国内电力环保领域享有盛誉。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电力 行业 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靠单位。设有国家环保部认可的南京电力设备质量性能检验中心。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力环境保护》期刊。为国家、 行业 和集团在电力技术领域内,提供了大量的关键技术支持。
2、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 研究 所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 研究 所(简称安徽光机所)成立于1970年12月。作为中国科学院基地型 研究 所,安徽光机所拥有大气光学、环境光学及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激光技术等有特色、有优势的学科领域。
安徽光机所于2001年5月,进入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行列,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 研究 院的一部分。现设大气光学 研究 中心、环境光学 研究 中心、应用激光技术 研究 中心和光学工程技术中心。安徽光机所以坚持国家和社会发展为牵引,在激光大气传输和激光大气探测、激光光谱学、环境光学和环境监测技术、遥感和辐射定标与校正、新型激光器和晶体材料、医学光电子学和激光医疗仪器、光纤与光电子学﹑光电工程等学科领域,承担着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方向性及地方攻关等项目。在和企业合作研发环境监测技术、工业和医用激光技术、激光晶体材料等方面已开发出一系列高技术产品。研制成功的空气质量长程差分吸收监测系统、便携式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和测污激光雷达设备,已在我国环境污染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徽光机所现有国家"863"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通用光学辐射定标与表征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光机所主办编辑出版的《量子电子学报》和《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具有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安徽光机所自建所以来已取得科研成果448项,获得国家、科学院、省部级的奖励170项,发表论文3429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667篇,获国家专利321项。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