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再生金属 行业 发展回顾
1、产量进一步增长
2006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总产量达到453万吨,比2005年增长21%。其中再生铜168万吨、再生铝235万吨、再生铅39万吨、再生锌11万吨,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18%、21%、39%和29%。
2006年1~11月我国共进口废旧有色金属613.7万吨,比2005年同期增长2%。其中含铜废料448万吨、含铝废料159万吨、含锌废料6.7万吨,折合成金属量分别为70万吨、127万吨和4万吨。比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3%和4%。
2、产业节能降耗明显
2006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总节能2568.3万吨标煤,其中再生铜559.4万吨标煤、再生铝1927万吨标煤、再生铅53万吨标煤、再生锌28.9万吨标煤。总节水14.9亿吨,其中再生铜12.3亿吨、再生铝1.6亿吨、再生铅0.87亿吨、再生锌0.16亿吨。少排放固体废物12亿吨,其中再生铜7.06亿吨、再生铝0.68亿吨、再生铅3.8亿吨、再生锌0.49亿吨。少产生二氧化硫41.3万吨,其中再生铜23.5万吨、再生铝14.1万吨、再生铅2.34万吨、再生锌1.32万吨。
3、2006年,再生铜产业发展势头也很好
由于2006年国际市场铜价一直居高不下,浙江和广东等地的一部分小规模的再生铜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和抗风险能力不足,不得不转产或停产。而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市场抗风险能力比较强,虽然也受到一定影响,但还是从高价位的市场中成功的挺过来了。国际市场铜价因素的影响,加速了不具规模效益的小企业的淘汰,有利于再生铜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节 2006年我国再生金属进口情况 分析
据海关统计,由于国内外价格倒挂,我国再生金属进口大幅下降。2006年1~9月,我国进口废铜、废铝、废钢(以下合称再生金属)937万吨,价值52.9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同期(下同)下降27.7%和2.8%。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再生金属846万吨,下降13.4%,占同期进口总量的90.4%;以加工贸易进口再生金属42.4万吨,增长21.3%。
2006年2月,我国颁布并实施了新的《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再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受此影响,我国再生金属进口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业内专家表示,再生金属进口减少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外价格倒挂。目前,国内市场废铜价格比国际市场约低10%,废铝价格约低20%,导致企业进口动力减弱。
据海关统计,2006年前3季度,我国进口废铜、废铝、废钢(以下合称再生金属)937万吨,价值52.9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7.7%和2.8%。其进口主要特点如下:
1、绝大部分为一般贸易进口。
前3季度,我国以一般贸易进口再生金属846万吨,下降13.4%,占同期进口总量的90.4%;同期,加工贸易进口42.4万吨,增长21.3%。由于自2006年起,我国将部分废金属进口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在宽限期内仍可继续履行原审批合同,企业集中进口行为推高了加工贸易进口增幅。
2、自香港、日本和美国进口占据7成以上。
前3季度,内地自香港进口再生金属302万吨,增长9.6%;自日本进口243万吨,下降20.8%,自美国进口186万吨,下降31.3%;自上述3个市场合计进口730万吨,占同期再生金属进口总量的78%。此外,我国自欧盟进口59.6万吨,下降11%;哈萨克斯坦57.7万吨,下降63.3%。
3、废钢进口大幅下降,废铝进口小幅增长。
前3季度,我国进口废钢462万吨,下降43%,占同期再生金属进口总量的50.6%,进口平均价格为308美元/吨,同比上涨22.5%;进口废铜348万吨,下降3.5%,进口平均价格为715美元/吨,上涨7.4%;进口废铝127万吨,增长3%,平均价格为1090美元/吨,上涨33.4%。
今年以来,再生金属进口出现下降,主要受以下三大因素影响:
1、再生金属进口标准更为严格。今年2月份,我国颁布并实施新的《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再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对进口再生物原料的禁有物、严格控制物、夹杂物和放射性检测方面做出更加严格的限制。受此影响,我国再生金属进口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此外,地方政府对进口再生金属拆解加工制订了更为严格标准,并加强监督管理,一定程度上对再生金属进口起到了制约作用。
2、再生金属国内外价格倒挂。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再生金属价格大幅抬升,再生金属国内外价格出现倒挂。目前,国内市场废铜价格比国际市场低10%左右,废铝价格低20%左右。国际市场再生金属价格增长较快,导致企业进口动力减弱。
3、部分发达国家对再生金属出口进行限制。再生金属作为循环产业的一部分,其再加工能耗远低于从原矿开采到金属成品产出所需的能耗,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对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美国、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了对再生金属出口的限制措施,以促进本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这些限制措施使得国际市场再生金属供应量持续减少,从而进一步推高了国际市场再生金属价格。
第三节 2006我国再生金属业存在问题 分析
1、 行业 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而且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虽然目前全国物资回收企业有5000多家,但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只占1%-2%,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整个产业处于小、乱、散的状态。国内虽然有不少的集散地,但很难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生有色金属企业集团,相当多的再生金属企业还是家庭作坊式单位,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不可能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由于再生有色金属生产效益较好,现在许多小型企业还在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小型企业主要从事废旧金属回收,生产小五金、零配件、压铸件等初级产品,或收集、拣选紫杂铜、黄杂铜等原料产品销售,由于规模小、装备落后、用人多、作业条件差、劳动强度大,而且分散在各个角落,管理难度大,不利于当地综合治理,而且小型企业“三废”治理不完善,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废气、废水、废渣任意排放,噪声扰民习以为常,是目前再生金属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2、我国再生金属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金属回收率偏低
目前我国废杂金属拆解、拣选、收集等预处理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手工操作为主,全国有近百万农民工参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低。另外在废杂金属加工利用方面,除少数企业回收工艺和装备比较先进、有一定的生产规模、环境保护比较好、金属回收率比较高外,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体户都是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烧损大、能耗高、金属回收率低。而且多金属品种混杂,质量不稳定,难以生产高质量产品。如再生铜,目前只几家大型铜冶炼厂的废杂铜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回收率达到70%-90%,而多数的再生铜厂却达不到这样要求,铜金属回收率不到50%。
3、过分依赖进口使国际废金属价格快速上涨,影响到下游产业生产
国内废金属需求持续旺盛的情况,已经引起各国的关注,而废金属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也已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各主要供应国纷纷出台措施,限制废金属出口。进口量的减少,已经引起市场的连锁反应——国际废金属价格呈快速上涨的趋势。2003年,废铜和废铝的进口均价分别为282美元/吨和293美元/吨,2006年,迅速涨至849美元/吨和873美元/吨,进口均价是3年前的3倍。目前,广东省再生金属 行业 的利润已经不到2%,进口废金属价格的上涨,直接提高了广东金属加工制造业的成本,使企业利润下降、市场竞争能力减弱。
第四节 “十一五”期间再生有色金属发展预测
1、产业将健康的发展
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 规划 的开局之年,再生金属产业作为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取得了很大发展,产量增长较快、 技术工艺 进步明显、产业集中区域和回收交易市场的发展加快。同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再生金属产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更加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产业环境进一步向好
为鼓励废杂金属进口、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建议,从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废杂金属的进口关税。面对多年存在的回收利用企业税赋不均问题,再生金属分会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沟通。2006年3月,再生金属分会协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委对此展开了调研,2007年新的增值税政策将会出台实施。
2006年,国家对“两高一资”类产品实施宏观调控,由于再生铝属于未锻轧铝合金,商品出口税则号与原生铝合金同属一个税则号,因此,再生铝的出口屡受政策调整的牵连。为此,再生金属分会多次邀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企业代表开展了专题研讨,并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关于请求确认再生铝 行业 不属于国家重点调控的“两高一资” 行业 的报告》。国家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大力发展再生铝产业是解决我国铝资源紧缺矛盾的根本途径,同时也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建设的大政方针。在2006年11月3日商务部颁布的《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中废铝的加工贸易没有被列入禁止目录。
过去的一年里,国家继续设立了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国债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由再生金属分会推荐的13个再生金属产业项目参加了评审,相关企业将获得近亿元的国债资金支持。
在新的一年里,科技部将在“科技支撑计划”中专门设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和装备 研究 》项目,通过对再生金属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设备和工艺等问题进行系统 研究 和开发,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有色金属 行业 循环经济建设速度。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