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技术发展现状
1、我国研制出自发电速冻电冰箱
北京市国兆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出我国首台吸收式自发电速冻电冰箱。可用于民用、医用、车用(含冷藏车、冷冻汽车、冷藏火车等)、船用、工业用、畜牧业、野外及军用等多个领域;也可广泛使用在星级酒店、医院、个人公寓、家庭卧室及高档空间会议室、办公室、汽车冰箱、便携式制冷设备、特殊场所的除湿等。
2、中科生命在单级压缩混合制冷工质制冷技术方面实现全面突破,产品实现了从300℃到-153℃温区包括生化培养箱、血液保存箱、药品保存箱、医用冷藏箱、医用冷冻箱、医用冷藏冷冻箱、冰衬疫苗保存箱等系列产品,成为目前国际上少有的拥有全温区系列产品的厂家,其中-136℃、-153℃两个系列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实现了多方面的技术突破,共申请了5项专利其中包括2项发明专利。
3、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浪潮给制冷技术以巨大推动。基础 研究 方面:计算机仿真制冷循环始于1960年。如今,普冷和低温领域中的各种循环,如:焦-汤节流制冷循环(J-T循环)、斯特林制冷循环、维勒米尔循环(VM循环)、吉福特-麦克马洪循环(G-M循环)、索尔文循环(SV循环)、逆向布雷顿循环、脉管式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热电制冷循环;利用声制冷、光制冷、化学方法制冷的各种循环;以及各种新型的混合型循环,如:热声斯特林发动机驱动小型脉管制冷机的循环均广泛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于循环 研究 。 研究 制冷系统的热物理过程、系统及部件的稳态和瞬态特性以及单一工质和混合工质的性质等等,也离不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制冷产品的设计制造上:计算机现已广泛用于产品的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例如:结构零件设计的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以及用计算机控制精密机械加工。计算机和微处理器对制冷技术的最大影响在于高级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这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到先进的控制方法、可靠的集成块芯片及专门的控制模块、精良的传感器。当前制冷系统采用电脑控制已极为普遍,控制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简单的机械式控制发展到综合控制,为提高产品性能作出贡献。
4、新材料在制冷产品上的应用
陶瓷及陶瓷复合物(如熔融石英、稳定氧化锆、硼化钛、氧化硅等)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质:比钢轻、强度和韧性好、耐磨、导热系数小、表面光洁度高。将陶瓷用烧结法渗入溶胶体制成零件或用作零件的表面涂釉,可改善零件的性能。聚合材料(工程塑料、合成橡胶和复合材料)用于制冷产品中作为电绝缘材料、减振件 和软管材料;利用聚合材料的热塑性,以新工艺通过热定型的方法制造压缩机中的复杂零件(转子、阀片等)。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带来产品性能、寿命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第二节 产品工艺特点或流程
钢板经过剪切,冲压、辊轧成型、焊接、除锈喷漆制成冰箱箱体及门体外壳;将内胆主要原料工程塑料熔化、吸塑成形成为两者的内胆;合并外壳和内胆成机身,经过泡沫塑料工序,以发泡填塞空隙;装入压缩机以及其它零部件;经真空排气、注入致冷剂、配齐附件、质量检测,最后打包托运。
第三节 国内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
1、技术节能趋势
1)制冷机节能原则: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在满足设备安全和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蒸发温度和降低冷凝温度。为此加大了冷却塔的改造,以保证冷却水效能。
2)防止和减少管道结垢以提高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补充水如果水处理做的不好,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受热产生的碳酸钙和碳酸镁会沉积在管道上。使导热性能下降,影响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并使设备运行电费大幅度上升。此时除了采用水处理技术外,还可以利用管道定期自动清洗设备进行管道清洗。
3)调整制冷机设备合理的运行负载
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制冷主机运行在70%-80%负载比运行在100%负载时,单位冷量的功耗更小。运用此方式开机要结合水泵、冷却塔的运行情况综合考虑。
4)采用制冷机变频装置,调节离心制冷机压缩机的转速低压的冷媒经过离心机后,压力升高。离心机的转速越大,压力升得越高。在实际运行中,设备大多是在非满负荷运行。固定转速的离心机在设备小负荷运行时,造成能源浪费。而变频离心制冷机可以依据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压缩机转速,节能空间比较大。
2、CFCs制冷剂替代
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的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1985年3月通过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1987年9月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卤代烃类(CFCs)制冷剂被确定为对环境有不良影响后,CFCs的替代就成为国际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新型制冷剂的 研究 开发和推广应用,相继列入了各国的国家方案。目前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等已经将不消耗臭氧的氢氟烃类(HFC)制冷剂作为标准制冷剂产品。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加快替代型制冷剂的推广和应用。为了推进绿色制冷剂的发展,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各类新型替代制冷剂工质(纯工质、混合物)在变工况条件下的综合性能测试数据、实验模型,以及被公认为可靠的工质筛选方法和技术,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和取得共识。当然,要在新一代制冷剂的推广应用中做出新成绩,不仅是制冷剂工质本身的热力学特性、ODP值(臭氧消耗潜能值)、GWP值(温室效应潜能值)等方面俱佳,而且还取决于工程应用中的相匹配性,制冷剂的选用与制冷设备制造厂商的设计理念和已达到的技术水平,并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渐实现。
第四节 概述
目前世界医用冰箱市场已形成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大市场板块。其中美国居全球第一(年销售17.66亿美元)、欧洲第二(年销售12.31亿美元)、亚洲与世界其它地区合计销售16.8亿美元,亚洲医疗器械市场令人刮目相看。在亚洲,除日本、中国两大医疗器械生产大国外,东南亚医疗器械市场的崛起更是令人赞叹。
第五节 亚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1、日本
日本医疗器械产业,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的,到70年代初产值已达上千亿日元。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医疗器械产业高速增长的时期,10年中,6年的年增长率超过20%,3年超过10%,只有1年在10%以下,年均增幅为20%,产值由1970年的1188亿日元猛增到1980年的7202亿日元。
进入80年代以后,产值增长速度有所降低,1981年~1998年的18年间,只有1年的增长率高于10%,其他年度都为1位数,1994年还出现了负增长。1987年,日本医疗器械产业的产值第1次超过1万亿日元,1998年为15214亿日元。经过30年的发展,日本医疗器械产业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产值仅次于美国,是全球二大医疗器械生产国。
2、菲律宾
每年菲律宾的人口以2.36%的速度递增,受此影响,医疗机械市场每年以大约5%的速度增长。但是应引起注意的是,公立医院因缺乏资金,需求不大,设备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私立医院。在供应方面,当地生产量极少,占总需求的2%左右,生产的设备主要是消毒器、保育器、抽气机、机械零配件及一次性用品,如塑胶手套、注射器、针头。几乎100%的设备依靠进口。2004、2005、2006年这三年来,菲律宾进口医疗设备达1.01、1.06、1.11亿美元。在所有的进口医疗设备中,来自美国的所占份额最大,达24%,其次是德国、日本,各占13%,再者是新加坡,占11%。据了解,来自新加坡的设备,实际上也产自于美国。因此,美国产品可占到菲市场的1/3以上。目前,中国也在积极开发该市场,但进入该市场的主要是一些低价值的用品,如注射器、塑胶手套等,高科技设备还没有进来。
菲律宾之所以青睐美国产品,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因其独特的政治与历史渊源,即使价格昂贵,受美国培训的菲律宾医生也愿意接受;第二、美产设备在技术、质量、保修期配件供应与维修、培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占13%份额的德产设备,虽然技术、质量都优于美产设备,但由于欧元不断升值,妨碍了菲国购买意愿。同样占13%份额的日产设备,因其质量受到菲市场广泛认可,再加上供应商在售后服务、保修期服务及有利的付款条件,可望扩大其在菲市场份额。
3、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位于中南半岛南部,按人均GDP计算,它是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新加坡的第二富国。据最新报道,马来西亚2006年末其外汇贮备已达580亿美元。马政府已完成对马来西亚全国医院的设备更新和改造。目前,马来西亚已成为亚洲医院设备最好的国家之一。由于其医院收费低廉,每年甚至有不少来自西方国家的病人坐飞机到马来西亚看病。据马来西亚卫生署公布的统计数字,去年共计有13万名外国病人在该国医院接受治疗,由此带来的医疗费收入高达上亿马来西亚林吉特(注:“林吉特”为马国货币名)。
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源源不断的国外病人客源必将带来医疗器械产品销售的高速增长。据马来西亚海关统计,2005年马来西亚进口各种易耗医疗器械产品数量比上年纯增24%,达3.47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3.5倍。目前马来西亚进口医疗器械约占其医疗器械总数的90%。由此可见,该国主要依赖进口医疗器械来维持其医院的日常运作。而在10年前,马来西亚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约占其内需医疗器械的94%。除少数几种医疗器械产品(如医用乳胶手套、一次性输液器、纱布等常用低值易耗品和普通X光机)外,马来西亚从轮椅、呼吸机、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B超等,到CT、PET、MRI等大型诊断器械都需从海外输入。
由于马国具有较大外汇贮备,所以马来西亚已经成为各国医疗器械公司竞相角逐的场所。据报道,迄今已有40多家国际医疗器械公司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设立了办事处。另据最新报道,为严格控制马来西亚医疗器械市场多头竞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局面,马来西亚政府有关部门已公布了新的医疗器械产品管理条例。该条例将在2008年10月生效。据介绍,新条例将根据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对人体的安全程度、危险级别(由低到高)分成A、B、C、D四大类。今后一些低档次、质量欠佳的医疗器械产品将很难进入马来西亚市场。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马来西亚出口医疗器械产品大多可归属于A级或B级产品,估计马来西亚的医疗器械新条例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影响不会很大。总之,马来西亚仍将是我国医疗器械业的重要市场,因为该国比较富裕、医疗事业发达,且支付能力很强。所以,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公司应尽早 研究 马来西亚即将实行的医疗器械产品新条例,精心准备,做好应对措施。
4、泰国
近年来,泰国对一次性医疗器械等大宗医疗产品的税率已有所下降,故对我国的相关产品的出口是有利的。
泰国是人口仅次于越南的东南亚第二大国。目前在东南亚地区泰国的人均GDP已位居第三位。在上世纪80年代初,泰国与越南一样,被世界银行官员视为是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泰国国民经济保持每年7.5%的增长速度。去年泰国人均GDP已达2800美元(比中国人均GDP还要高)。世界银行官员认为,如按目前泰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泰国将成为全球第八大经济体。
过去10年来,泰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长足发展。据美国报道,1995年泰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额只有3.7亿美元(人均只有5~6美元),但去年泰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比10年前翻了一番多。
泰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该国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制度。在泰国,70%的医院为政府主办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和慈善医院合计仅占医院总数的30%。此前,泰国公立医院存在最大问题是:医院设施老化、服务质量差,所以泰国富人基本不到公立医院看病。1995年,泰国政府制定了一项宏伟的计划,即在10年内泰国将建设1576个医疗中心,并计划将泰国公立医院老化的设备全部更新。为此,泰国政府从1996年开始,每年投入20亿美元改造其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这就为泰国大型医疗器械的进口开启了“绿灯”。
据估计,泰国在过去10年里进口的医疗设备总价值高达上百亿美元,目前泰国基本上所有公立医院都配备了CT机、高清晰度X光机、彩色B超、心电图仪、呼吸机、重症病人监护仪等基本医疗设备。某些专门为富人服务的私立医院甚至还配备了螺旋CT、MRI、PET等高端医疗诊断仪器。可以认为,目前泰国公立医院配备的医疗器械并不比其它国家差。
泰国也是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重要市场之一。但在几年前,泰国实行的高税率政策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影响较大。近年来,泰国对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如输液器/输液袋、医用手套、药棉、套管等大宗医疗产品的税率已有所下降,对我国的相关产品的出口是有利的。目前,泰国对进口高端医疗器械设备仍执行20%~30%的高税率,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此意见很大。据美国医疗器械 行业 协会报道,今后10年,泰国将进口更多用于个人保健的医疗器械产品,如按摩仪、红外治疗仪、激光治疗仪、个人用普通电子诊断仪(如血糖仪,血压仪、心率仪)和电子跑步测距表等等,这对我国有关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
5、越南
虽然越南目前很少进口价值较大的医疗器械产品,但它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它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医疗器械进口大国。
越南是东南亚地区第一人口大国(据最新统计数字,越南人口已达8800多万人)。越南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基本上处于战争状态,国民经济极其落后。但越南政府自实行“革新开放”新政十几年来,其国民经济已取得长足发展,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官员甚至将越南列为全球不发达国家的榜样,让非洲一些落后国家的领导人到越南参观学习。
越南医疗器械市场可以认为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就在上世纪90年代初,越南主要依赖包括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政府赠予的一些基本医疗设备(如X光机、黑白B超、呼吸机、心电图仪等等)装备国立医院。而农村医院基本上没有像样的医疗设备。
随着越南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南的医疗事业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去年越南共计进口1.86亿美元的各种医疗器械,但主要是常用低值医院易耗品,如一次性输液器/输液袋、医用手套、药棉、以及小型诊断仪器等。由于底子较差,越南与其它东南亚富裕国家不同,很少进口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尤其那些一台就需几十万美元的诊断仪器如MRI、PET等等)。相比之下,在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的东南亚国家,高端医疗诊断仪早已是司空见惯的设备。
虽然越南目前很少进口价值较大的医疗器械产品(目前越南进口医疗器械总值仅为马来西亚的20%),但美国等先进医疗器械生产国仍将越南视为东南亚最有潜力的医疗器械进口国,因为它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它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医疗器械进口大国。事实上,越南国立医院需要大量进口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更新,只不过其政府没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富国政府的口袋里那样有钱而已。但随着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越南有可能成为世界主要医疗器械新市场。这就是发达国家医疗器械生产商看好越南的理由。
第六节 欧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过去三十年里,德国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几乎翻了一番,到2000年,医疗保健支出已占GDP的15%,达2,817亿美元。近年来,为遏制医疗成本不断增长的势头,德国医院及诊所开始改变对医疗设备大幅投入的一贯做法。从长远来看,德国雄厚的医疗产品生产基础、人口及工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都决定着德国的医疗设备市场潜力巨大。德国是医疗器械生产大国,同时也是进口大国,尤其是电子医疗器械,国内需求的三分之二都依赖进口。
德国国内共有大约175家医疗设备生产商,其中主要生产厂商包括Aesculap(手术设备), Bayer(临床诊断设备), B Braun(心肺监控器、充氧治疗及窒息设备), Beieresdorf(绷带、疗伤产品), Draeger(呼吸及麻醉监控仪器), Fresenius(系列产品,包括肾析及血液透析设备)和Siemens公司(品种多,包括治疗心血管、神经性疾病、肿瘤及妇科疾病的设备)。Siemens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医疗设备生产商,也是世界主要生产商之一。
德国国内医用冰箱市场上,通过联盟及合作来降低成本及减少研发支出是司空见惯的。大公司常常通过并购小公司来获取或扩大市场份额、优化销售渠道。销售商常常试图控制与生产商的关系及合同来左右医院的采购价格。德国市场上的进口医疗设备,按占德国进口市场的多少顺序,依次是美国,占德国进口市场的25%;荷兰,占12%;瑞士,占9%;日本,占8.5%。
第七节 美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2003年,美国一次性医疗产品实现了603亿美元的销售额。到2007年为止,美国对一次性医疗产品的需求每年将会有5.6%的增长。医疗设备领域中产品的多样化使这个市场比美国的其他市场有更大的增长潜力。美国的医疗设备产业巨大,全球近二分之一的医疗设备出自美国,同时,美国所消费的医疗设备产品占全球出口量的近40%。在美国,共有17家公司占据了医疗设备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且每家公司的年销售收入都超过5亿美元,这17家公司的总收入占整个 行业 总收入的65%左右。
事实上,尽管整个医疗设备 行业 中有大约6000个医疗设备制造商,共有大约40万的员工,但约有80%的公司所雇用的员工不足50人。这就意味着在医疗设备 行业 中大多数是小型的公司,它们生产十分特殊的设备。为了达到扩展产品生产线、引进技术或者淘汰竞争者的目的,许多大的医用冰箱生产厂商一直在兼并一些较小的、更专业的医用冰箱公司。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