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技术发展现状
在非织造布制造方法中,由于纺粘法在制造技术、产品性能及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使它在近20年来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现在非织造布生产中约有40%~50%采用熔体纺丝法(包括纺粘法、熔喷法以及二者的复合法),该熔体纺丝生产方法在各地区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美国为50%、欧洲37%及日本的41%等,由资料显示可看出先进国家都以熔体纺丝法为非织造布的主要生产方式。在1998年代最发达的北美地区,纺粘非织造布的市场己占全部非织造布市场的54%之多。
纺粘法非织造布 研究 是自50年代末,由DuPont公司与Freudenberg公司分别在美国与欧洲同时进行开发及生产工业化的 研究 。随后在60年代末世界各国才相继开始生产纺粘法非织造布,日本于70年代开始起步,亚太地区于80年代中期则以技术引进为起点开始进行生产。
纺粘法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它以合成聚合物为原料,该法利用化纤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连续长丝,经喷丝后成网后直接粘合而制成非织造布,制造方法非常简捷及快速,与干法非织造布加工技术相比,省去了纤维卷曲、切断、打包、运送、混合、梳理等一系列繁琐的中间过程,这种连续、大批量的生产最显著的效果就是使纺粘法产品成本降低、品质稳定、市场竞争力强,在用即弃和耐久性的各种用途中可进入到纺织品、纸张和薄膜的市场领域中。其次,由于纺粘法非织造布大量使用聚丙烯作为主要原料,其在价格、加工过程、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占据的许多优势,也大大促进了纺粘非织造布工业的持续发展。另外,纺粘法非织造布产品力学性能优良,其抗拉强力、断裂伸长、撕裂强度等指针均优于干法、湿法、熔喷法非织造布,尤其是近年来纺粘法在生产线规模、技术和设备以及产品市场开拓方面的迅速发展,大大扩展了纺粘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
纺粘法生产制程与化纤纺丝最大的不同是采用气流牵伸与直接成网,因此纺粘法的牵伸变成为技术核心问题,以往的牵伸是采用机械牵伸方式,纤维单丝较粗,铺网不均匀。目前,世界各国纺粘生产设备都已经采用气流牵伸技术,由于气流牵伸方式不同,形成纺粘法生产线有三种不同形式,既管式牵伸、宽狭缝式牵伸、狭窄缝式牵伸等。
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一直是以提高生产线的能力及解决非织造布的均匀性、遮盖性、手感粗糙等问题,以改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强力、柔软性、均匀性以及舒适性、吸湿性等性能。
细丹化纺粘非织造布可直接改善纺粘法非织造布柔软性及舒适性等问题。但是,纺粘法的细丹化却有技术上之瓶颈,如细丹化可以使纺粘非织造布单位面积内的纤维根数增加,纤维和纤维之间的“结合点”就会增加,产品也会变得更加均匀,覆盖率也提高。
由于熔喷的缺点系生产速度比纺粘法低、纤维的强度差、耐磨擦性不好、生产效率低及生产成本高等性质。因此Exxon公司利用纺粘与熔喷基本特性不同截长补短,将熔喷非织造布与纺粘非织造布技术结合,研发出纺粘与熔喷复合生产技术,一套生产设备能生产纺粘-熔喷复合非织造布产品,将连续纺粘长丝与熔喷非织造布合并成一体化结构,充分利用两种技术的优势及非织造布特性,使产品的纵横向强力、外观均匀性和手感功能达到理想的程度,其良好的阻液性、保温性、过滤性及导湿性形成了比传统的纺粘布非织造布更受市场欢迎。
第二节 产品工艺特点或流程
涤纶纺粘无纺布工艺流程如下:
聚酯切片→结晶干燥→螺杆挤出→熔体过滤→纺丝→气流拉伸→热轧→成卷→检验包装出厂。
第三节 国内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
一、发展双组分纺丝及异形截面纺丝产品
国外在纺粘、熔喷非织造布生产中已在采用双组分纺丝。在对纺粘设备的纺丝箱体和喷丝板(头)组件进行适当改造后,可以生产皮芯型和并列型的纺粘非织造布。皮芯型一般以廉价的聚合物作芯,昂贵的、具有特殊的或所需性能的聚合物为皮层,如芯为PP、外皮为尼龙(PA)的纤维,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但目前用得最多的是以PP或PET为芯,外层则为粘结用的低熔点的聚乙烯(PE),它可使非织造布手感特别柔软;对碳黑类导电纤维则将导电芯子包在里面。据日本尢尼契卡(Unitika)公司介绍,该公司利用PET为芯、PE为皮生产出双组分PET/PE复合纺粘布Eleves,它可以经过热轧机对表层进行热封,使非织造布具有超高的强力,同时具有卓越的防水性能,可用作蓬布之用。平列型可以利用两个组分不同的收缩率,制成带有螺旋卷曲的纤维,制成高蓬松的或带有弹性非织造布,这同样适用于在熔喷设备上采用这一类技术。双组分纺丝的产品在医卫领域及其它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据德国的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双组分纺粘产品占纺粘总产量的2%左右,熔喷的比率要更高一些。
国际上美国Hills公司、日本Kasen公司都可以提供双组分的纺丝技术,国内也有喷丝板厂在作这方面的努力。
二、Freudenberg的裂片纤维纺粘布有很大进展,我国亦应加强 研究
德国Freudenberg在纺粘机上采用裂片型双组分纺丝的喷丝板,纤维采用16瓣橘瓣型PET/PA双组分纺丝,然后用水刺将其打开,分离成的单纤维为0.1dtex左右,同时固结成网形成Evolon产品。Freudenberg已将这种设备正常运转,并具有三种幅宽,说明已不是一台。而且目前已开发出众多的产品推向市场。
三、纳米材料越发普及
纳米材料将是非织造布生产中未来的热潮,非织造布产品在纳米科技的发展中默默地发挥着作用。1934年纤维素醋酸纤维电子纺丝专利技术被普遍认为是纳米技术的基础。
纳米技术最早是在电子 行业 获得应用,纺织业采用较迟,至今大量应用不多。DONALDSON的纳米过滤器材和NANO-TEX防水溅织物是少量进入市场的产业化产品。据DONALDSON人员称,其全部产品中约1/3含有某种纳米材料。至今全球约有100余家院校和工业 研究 单位正在从事有关纳米纤维、纺织品和聚合物的探索,一些国家的政府大量投入资金,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料,2005年在纳米技术方面投入资金超过40亿美元。美国、欧盟和日本在这方面走在前面,近年在纤维和纺织品纳米技术方面也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发展。
电子纺丝技术未能普及应用产业化,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尚难以买到工业规模的机器设备。俄亥俄州的NANOSTATICS公司已开发了达到产业化规模高产量的纳米纤维和含纳米材料的电子纺丝机械制造技术。NANOSTATICS电子纺丝技术可正常生产50-100纳米直径的纤维,其纳米网材厚度可做到100纳米-200微米范围,具备投资生产条件。
据估计,2015年全球纳米技术市场将达到900亿美元。大量采用纳米纤维非织造布产品后,将有利于非织造布生产和纺织业开拓各种各样的高附加值应用领域,利用纳米科学扩大其市场份额。基础事业和工业界协作
研究
,将使非织造布致力于未来分子级技术取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