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际经济环境
1、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由于金融风暴引起出口放缓、商品价格趋弱,一些国际组织相继下调08、0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IMF更是连续两月下调全球及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将全球09年经济增速由10月预测的3%下调至11月预测的2.2%;世界银行提出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勉强能达到1%,比IMF的预测更为悲观。我们认为,由于各国政府联手救市,全球经济下滑速度不至于太悲观,09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达到2%左右。
2、美国经济复苏取决于奥巴马新政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金融危机,较2001年因IT泡沫破裂引起的经济危机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市场去杠杆化(直观的说就是把借来的“钱”还回去)的盛行,耗费巨资的救市计划和即将推出的巨额财政刺激计划,除了将增加美国财政赤字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较为有限。根据经合组织(OECD)11月的最新预测,美国经济将在09年第一季度下降2%,到09年第三季度回到正的增长率状态。我们认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将取决于新科当选总统——奥巴马的经济政策,但衰退阴影仍将笼罩09年全年,估计美国经济走出谷底最早将在2010年上半年。
3、欧元区经济调整或长于美国
欧洲委员会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欧洲经济面临深度衰退,11月份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暴跌至74.9,为1993年以来最低。尽管金融海啸的风暴中心在美国,但欧元区受灾更为严重,其经济调整或长于美国。我们认为欧元区经济或将在美国经济企稳之后才能走出谷底,重返向上通道最早可能将在2010年下半年出现。
4、日本经济停滞幅度可能小于预期
考虑到美国、欧元区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及日本长期以来的发展态势,当前日本经济可能面临更严重的下滑。由于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受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影响,日本经济停滞的幅度或将小于预期,但我们认为日本经济仍将在低于1%的增长水平线上徘徊较长时间。
5、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形势严峻
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仍严重依赖于发达国家的市场和投资,我们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形势严峻,但由于亚洲大多数国家外汇储备比较充裕,且经济基础较好,因此预计09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虽回落,但仍能维持5%左右的水平。
展望09年全球宏观经济政策,我们认为未来各国政府仍将采取多种政策手段刺激经济,但考虑到09年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问题,货币政策短期效应较弱,故09年各国将更多的运用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
展望09年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我们认为,随着各国政府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或将小于市场预期。美国主要受奥巴马新政影响,但其回暖最早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的调整则长于美国,最早将在2010年下半年复苏;日本经济受益于中国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其停滞幅度或小于预期,其经济的复苏可能将在2010年以后且低速运行较长时间。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也将回调,但仍能维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
第二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一、GDP增长 分析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投资、消费、进出口 分析
1、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农村投资24124亿元,增长21.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87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中部地区投资45384亿元,增长32.6%;西部地区投资35839亿元,增长26.9%。
2004-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56亿元,比上年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65036亿元,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80875亿元,增长24.1%。
2、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城乡消费旺盛。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2004-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3、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货物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货物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
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指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进出口总额 | 25616 | 17.8 |
货物出口额 | 14285 | 17.2 |
其中:一般贸易 | 6626 | 22.9 |
加工贸易 | 6752 | 9.3 |
其中:机电产品 | 8229 | 17.3 |
高新技术产品 | 4156 | 13.1 |
其中:国有企业 | 2572 | 14.4 |
外商投资企业 | 7906 | 13.6 |
其他企业 | 3807 | 27.9 |
货物进口额 | 11331 | 18.5 |
其中:一般贸易 | 5727 | 33.6 |
加工贸易 | 3784 | 2.7 |
其中:机电产品 | 5387 | 7.9 |
高新技术产品 | 3419 | 4.3 |
其中:国有企业 | 3538 | 31.1 |
外商投资企业 | 6200 | 10.8 |
其他企业 | 1593 | 25.7 |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 | 2955 | — |
三、 行业 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 分析
海洋钻井平台所属的海洋工程装备业近几年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储量的减少以及地缘政治和投机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近年石油价格的迅速飙升。出于对高额利润的追求,采油公司加大了资本性支出,而陆上和浅海油气产量增长的硬约束,令越来越多的支出向深海倾斜。因此对于深海钻采设备和生产设备来讲,一个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已经到来。
海洋钻井平台 行业 的最大特点是需求旺盛,毛利率高,周期波动性小。该 行业 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不是很大,而且随着向深海的进一步进军,这块蛋糕会越来越大。
第三节 产业政策 分析
1、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 研究 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特制定本条例。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的企业、事业单位、作业者和个人,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固定式和移动式平台及其他有关设施。
2、相关标准
1)CB/T 3806-1997 海洋平台照度要求和测量方法
2)CB/T 3644-1994 海洋平台输送管路的识别颜色和符号
3)CB/T 3528-1993 海洋平台变压器
第四节 产品所属 行业 概况
一、 行业 相关定义及分类
海洋钻井平台,是海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海洋上面创建一个供钻井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的平台。它是石油和船舶 行业 结合的产物。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世界上用的最多的就是自升式和半潜式海洋平台。多在北海和墨西哥湾工作,在我国的渤海油田也有部分。
二、 行业 基本属性
海洋钻井平台属于海洋工程 行业 , 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具体包括:围填海、海上堤坝工程,人工岛、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工程,海底管道、海底电(光)缆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海上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型海水养殖场、人工鱼礁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海上娱乐及运动、景观开发工程,以及国家海洋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等3类:
1、海岸工程。古来就很受重视。主要包括海岸防护工程、围海工程、海港工程、河口治理工程、海上疏浚工程、沿海渔业设施工程、环境保护设施工程等。
2、近海工程。又称离岸工程。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很快。主要是在大陆架较浅水域的海上平台、人工岛等的建设工程,和在大陆架较深水域的建设工程,如浮船式平台、半潜式平台、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平台、浮式贮油库、浮式炼油厂、浮式飞机场等项建设工程。
3、深海工程。包括无人深潜的潜水器和遥控的海底采矿设施等建设工程。
三、 行业 发展历程
人类开发利用油气资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更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国家之一,3000多年前的《易经》就已经有了关于石油的文字记载。1887年随着美国加利福尼亚海边数米深的海中第一口油井的钻探,揭开了世界海洋石油勘探的序幕。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3月李四光在我国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作的《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的石油资源勘探远景》报告中,首次将渤海湾列入中国石油勘探远景区。
1966年完成了我国第一座桩基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同年12月完成我国自己设计的混凝土桩基钢架固定式1号钻井平台的制造。1966年12月21日,海1井(QK17-2)正式开钻,次年5月6日钻达2441.49m上的第三系馆陶组地层时完钻,6月14日凌晨海1井喜喷原油,经过测试,从上第三系明化镇地层中用6mm油嘴自喷49.15t。这是中国海上第一口真正的石油探井,也是中国海上第一个含油构造。后来,在1号钻井平台上,又钻斜井3口,将平台改建成1号试验采油平台,投产后,当年采油1963t,到1967年底累计产油20100 t,从此开始了我国海上生产原油的历史,开创了渤海油气勘探开发的新局面,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开始。
从1970年至今,我国国内共建造移动式钻采平台53座,已经退役7座,在用46座。目前我国在海洋石油装备建造方面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有国内外多个平台、船体的建造经验,已成为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的设计、制造和实际应用大国,在此领域,我国总体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