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际经济环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4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发表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这份报告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收缩1.3%,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报告还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将逐步复苏,预计将增长1.9%,依旧会低于往年的正常增长率。
该报告的预测结果相当悲观,全球经济衰退将比人们预想的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1、世界经济的总体情况
(1)世界真实GDP增长率下降
世界真实GDP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5.15%,为1976年以来最高,但2008年已经下降至3.2%。
(2)世界主要商品价格大幅回调
世界商品市场经过2006-2008年的疯狂后,2009年大幅回调。其中,能源价格回调幅度最大,其次是金属价格,食品价格的回调幅度最小。IMF预估2009年世界主要商品价格将触及底部,2010年会出现一定的反弹,但力度有限。
(3)世界贸易量大幅下滑
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贸易量已经连续2年下滑,而2009年下滑幅度将更是创纪录的。IMF预估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11%,2010年仅能微幅增长0.6%。
(4)发展中国家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
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高于发展中国家,进入21世纪后,新兴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起着更为重要的最用。而根据IMF的预估,未来3年发达国家很可能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须承担更多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责任。
2、更多指标反映世界经济正在收缩
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量变化
3、各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相当困难的时期,前景也十分不明朗,这就要求各国政府在金融和宏观经济政策领域,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过去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拖延处理某些根本性的问题将导致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将更长,成本也将更高。
1)财政政策
(1)财政赤字将大幅上升
为了刺激经济,各国政府均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其中发达国家财政支出规模要远大于新兴国家。2009年,尽管各国都已经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预估2010年仍需要继续执行,以保证经济实现复苏。
(2)公共债务继续攀升
各国政府都将发行国债,以支持大规模的财政支出计划。IMF预估2009年和2010年,发达国家的公共债务都将高于10%的速度增长。
2)货币政策
(1)下调短期利率
为了刺激经济,各国央行纷纷下调的指标利率。左图为3个月期政府债券利率。其中,美国和日本均已经接近零利率,而欧洲该利率也已经低于1%。
(2)私人部门信贷流入下降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私人部门的信贷流入大幅减少。至2008年四季度,欧元区和美国分别呈现为净流出。
第二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一、GDP增长 分析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投资、消费、进出口 分析
1、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农村投资24124亿元,增长21.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87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中部地区投资45384亿元,增长32.6%;西部地区投资35839亿元,增长26.9%。
2004-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56亿元,比上年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65036亿元,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80875亿元,增长24.1%。
2、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城乡消费旺盛。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2004-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3、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货物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货物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
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指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进出口总额 | 25616 | 17.8 |
货物出口额 | 14285 | 17.2 |
其中:一般贸易 | 6626 | 22.9 |
加工贸易 | 6752 | 9.3 |
其中:机电产品 | 8229 | 17.3 |
高新技术产品 | 4156 | 13.1 |
其中:国有企业 | 2572 | 14.4 |
外商投资企业 | 7906 | 13.6 |
其他企业 | 3807 | 27.9 |
货物进口额 | 11331 | 18.5 |
其中:一般贸易 | 5727 | 33.6 |
加工贸易 | 3784 | 2.7 |
其中:机电产品 | 5387 | 7.9 |
高新技术产品 | 3419 | 4.3 |
其中:国有企业 | 3538 | 31.1 |
外商投资企业 | 6200 | 10.8 |
其他企业 | 1593 | 25.7 |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 | 2955 | — |
三、 行业 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 分析
乡镇卫生院以及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是近几年国家重点发展的 行业 。2000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国家对医疗体制改革和农村医疗的建设与完善加大了投资力度。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整体下滑,我国经济也受到打击。
但是宏观经济的下行却未对我国农村医疗建设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在国家出台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中,将医疗体系建设投资纳入其中,而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及农村医疗设施的建设也成为我国医疗体系建设与改革中的重点。因此可见,我国乡镇卫生院及农村医疗体系的抗周期性较强。
第三节 产业政策 分析
1、我国乡镇卫生院的改革措施
当在国家和各级政府都认识到乡镇卫生工作的严重性时,从各个方面,都大力着手进行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制定了对乡镇卫生发展的法律法规。
国务院《农村指导意见》(2001年09月10日)中指出: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改善农村医疗服务,保障农民健康,是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更是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建立城市卫生机构对口支授农村的制度等等;以及在后来的国务院体改办、卫生部等8部委于(二○○○年二月十六日)《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加快《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配套文件的出台。
按照中央领导指示,卫生部和有关部门基本完成八个配套文件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协调工作。八个配套文件是:《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纲要(2002~2010)》、《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与管理的若干意见》、《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实施办法》、《乡村医生管理办法》、《卫生支农实施办法》、《鼓励大学毕业生去农村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关于实行农民健康保障办法的意见》。在这基础上,各个省市也有各自的相应配套法规对农村卫生事业和乡镇卫生院的改革进行了说明和办法。这在某些程度上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改革。
2)卫生部 规划 “十一五”卫生人才建设,到2010年乡镇卫生技术人员要轮训一遍
卫生部2006年公布《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调整卫生人才结构,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和西部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建设一个拥有1000名以上高层次卫生专家信息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库;进一步完善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卫生人才队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意见》提出:到2010年,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率要达到90%,乡镇卫生院达到60%;通过“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从城市选派两万名以上高年资医务人员支援农村;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一遍;达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全科医师;利用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等,为西部地区培养1000名以上卫生技术骨干;培训5000名以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干部。《意见》要求大力推动各领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推进卫生管理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大力加强西部和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把“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写进“十一五” 规划 ,并出台一系列发展农村卫生的方针政策,为乡镇卫生院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2006-2008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政策
政策法规 | 时间 |
卫生部关于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作的意见 | 2008-11-24 |
卫生部关于印发《乡村医生考核办法》的通知 | 2008-09-03 |
卫生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 | 2008-03-24 |
卫生部关于印发《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 | 2008-01-15 |
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 | 2007-09-25 |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 | 2007-03-14 |
财政部卫生部关于调整中央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资金 | 2007-03-03 |
卫生部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 | 2006-11-30 |
卫生部等7部委局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 | 2006-01-19 |
2、目前国内对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主要有以下的方法和措施
1)大力推行乡村一体化组织管理,使得整个基层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药房得到整顿,将原来处于瘫痪状态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又重新建立。并依靠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村卫生室为载体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2)调整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区域卫生 规划 对卫生资源重新配置,使之合理化。对各个乡镇卫生院进行重新洗牌,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合理化调整,不符合资源配置的卫生资源,按照“关、停、并、转”四字方针严格执行,决不对以后的卫生服务留下后遗症。
3)强化管理。除了对乡镇卫生院按照各种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外,选拔一批懂业务、会管理、事业心强、技术过硬的人员担任院长,并且给予相应的各种权利,建立各种有责任、有激励、有竞争的管理机制,使之达到选拔一个院长,带活一个医院。还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医护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在服务功能方面,要以加快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农村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4)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目前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质量不高、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就是乡镇卫生机构僵化的管理体制,根本原因是产权制度问题。不清晰的产权结构带来了目前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目前的政策确实是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卫生机构发展,进行体制改革,产权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有多种形式,并不意味着只是“卖医院”。目前基层卫生机构的低效率实质上已经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解决国有资产流失和防保服务的提供问题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解决,不应因噎废食。建议政府在乡镇卫生机构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转变观念,政府应减少对基层卫生机构的直接行政干预,给予他们更大的改革空间和自主经营权力。
5)建立农村医师培养的专门轨道。现在有政策鼓励城镇医务人员到农村基层工作一段时间,目前在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的医生大多是中等医学专科学历,显然难于保证服务质量。将目前的医学中等专科学校及部分地方高等医学院校转轨,以培养大专水平的农村医师为主要目标。院校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建立适应农村医师特点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学制以高中毕业后三年为妥。为规范并鼓励这一培养轨道,建议为农村医师培养设立专门名称的学位、学历,为农村医师设立专门系列的职称。要严格设立农村医生的准入制度,对现有农村基层医生要考核、分流,并进入专门的继续教育轨道。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无疑将我国的乡镇卫生院的改革推向一个新的起点。这些乡镇卫生院的有序的、持续性的发展对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是及有意义的,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 产品所属 行业 概况
一、 行业 相关定义及分类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医疗保健三级网的枢纽,是农村地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依托,是保障我国九亿农民健康基础,在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乡镇卫生院可分为三类,为不同需求的病人提供多层次服务:一类是中心卫生院,以医疗为主;二类是部分重点乡镇卫生院,以医疗和防保并重;三类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和防保为主的小型乡镇卫生院。
二、 行业 基本属性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使得卫生院在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中居于中枢地位,与县级卫生机构和村卫生所上联下接、密切配合,组成有效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并与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被世界卫生组织并称为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三大法宝”。
卫生院在三级保健网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承担着为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它与县和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同承担着农村居民的常见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等卫生服务的重任,对于满足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小康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 行业 发展历程
20世纪60至70年代,毛泽东“6·26”指示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全国由此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卫生院建设,虽然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建设标准很低,但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基本实现了乡乡有卫生院,使一些乡镇卫生院(所)从庙宇、祠堂、草棚、村舍中搬了出来。过去中国的农村卫生有三大法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由集体经济出钱与农民交钱相结合的合作医疗制度和以工分计酬的赤脚医生,这种模式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
8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集体经济弱化,政府投入没有跟上,合作医疗大面积停办,赤脚医生报酬没了来源,作为三级网的乡村卫生机构的运行也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卫生院的业务用房普遍成为危旧房。
90年代初由中央政府启动了农村“三项建设”(即:乡镇卫生院、县防疫站和保健所建设),历经十年努力,全国共投资300多亿元,完成建筑面积达3600多万平方米,使大多数卫生院的六、七十年代兴建的土木和砖木结构业务用房得到翻建改造,但中西部地区相当多的卫生院仍然没有达到建设标准。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2002年10月,中央政府作出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定,2003年正式启动。接着又启动了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诚实支援农村等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规划 》被纳入国家“十一五” 规划 。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示范效应,乡镇卫生院为了自救,也融入改革的洪流中,全国有许多卫生院都采取了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等“企业改革”的经营模式,在改革的进程中,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功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倒退和异化:预防保健功能削弱、基本医疗服务追求市场效益、基本放弃对村卫生室(所)的管理职能;这样,乡镇卫生院几乎变成单纯提供医疗服务的竞争性机构,作为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综合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乡镇卫生院,已被异化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