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20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美国、欧洲发达国家率先开始了氧健康运动,并迅速形成一股潮流。便携式家庭制氧器作为这些国家的家庭必备品,受到人们重视。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健康运动及保健协会(SRS)公布的一项数据表明,家庭制氧器的问世挽救了许多美国人的生命,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人的生命。美国的一些州甚至开展了“将氧气带回家”的有氧健康运动。人们充分认识到氧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国际市场需求规模要远大于国内市场需求。美国医疗器械市场权威 研究 机构Frost %26 Sullivan撰写的《美国供氧设备 市场 研究 报告》预测:2007年至2010年,美国市场年均需求量约为40万台,根据美国医疗器械销售收入占全球销售收入的比例测算,全球制氧机市场年均需求量约为100万台。
第二节 亚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日本曾在医疗用富氧装置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由于被列入健康保险之例,所以氧疗得到迅速普及应用。如在日本采用浓度大约30%的膜法富氧机要比传统的使用氧气瓶法既便宜又方便,而且可以采用租赁的方式,费用由健康保险支付。
富氧空气不仅可以用来医疗呼吸道疾病等患者,而且还可以用于健康人的保健和体育运动后的各种疲劳康复等方面。特别是1987年以来,康复用“氧气罐”竟成为最畅销的商品,在日本一年的销售量高达100万罐。于是原本作为工业用和医疗用的氧气,如今已变成了一般消费者拥有的商品。
第三节 欧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自从发现氧气以来,人们慢慢认识到氧气在生命运动中的机理,氧气逐渐被利用到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氧气疗法最初是用于肺炎、新生儿肺不张、肺萎缩、哮喘等病。以后逐渐使用在心脏病、脑梗塞。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霍尔丹用氧气成功地治疗了氯气中毒,引起了医疗界的轰动。1924年,霍尔丹给受伤士兵吸氧,战伤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使人们对氧疗更加重视。以后,补给氧气慢慢成为医院的重要常规治疗手段。与此同时,医学界开始了高压氧的 研究 。1834年,法国人Tunod首次建立了高压舱,用高压氧气治疗。
与国内相比,国外像法国,进行氧疗的历史已经很长,一些氧疗馆也不断出现,市场上对医用制氧机的需求一直很好。
第四节 美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1962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CC)发现了分子筛对气体的选择性特性,并在实验设备上实现了对少数不同气体的分离;随即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制氢工业装置;随着分子筛材料与工艺的不断提升,70年代中期美国和德国首先将PSA技术应用于空气分离并在化工领域得到应用,到80年代中期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分子筛的性能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使设备小型化成为可能,1985年美国的Praxair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小型制氧机的问世标志着PSA技术小型化的开始,90年代初产品意义上的医用小型制氧机开始出现,美国材料实验学会(ASTM)于1993年颁布了医用小型制氧机标准规范(F1464-1993),国际标准组织于1996年发布了医用小型制氧机的安全性标准(ISO8359:1996)。
第五节 当前 行业 存在的问题
1、配件和配套有待改进
1)低噪空压机
制氧机步入家庭,必须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详、舒适的环境,因此,低噪音是当前家用制氧机需克服的难关,目前,噪声水平一般在42~60dB(A)。尽量降低空气压缩机运行和峰值噪音是家用制氧机发展面临的一个难点,抑制噪声产生和消除噪声是未来该领域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2)大流量解吸阀门
大流量解吸阀是分子筛实现再生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变压吸附式制氧机大产氧量和高产氧浓度这一瓶颈问题的关键技术。有的厂家采用旋转阀实现该工艺过程,但增加了体积,如果采用滑阀实现大气量解吸,家用制氧机将会发生技术革新式进展。
3)高效稳定分子筛
吸附剂是变压吸附技术的基础,分子筛的性能决定着吸附分离效果,从而决定着制氧机投资与性能的经济性。分子筛也是决定制氧机体积和重量的重要因素,为了适应空气压缩机低气压气源的特点,分子筛必须具有良好的低压动态吸附特性。
4)集成电路
电路集成体现了制氧机的控制集成,不仅可以降低成本,缩小体积,还可以高效地实现工艺流程控制。未来的家用制氧机不仅要实现家庭范围供氧,还要向车载、便携方向发展,因此,电路方面除了适应家电220V交流电外,还要考虑直流、24V低电压等情况,扩大家用制氧机的使用范围。
2、政策约束
我国国内尚没有对家用制氧机进行约束的标准和条例,国内制氧机厂家都以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YY/T0298-1998作为生产和营销依据,有的借鉴国际标准和美国标准,造成市场混乱。因此,国家制定新的标准,在促进该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应规范其市场。
第六节 行业 未来发展预测 分析
氧疗和氧保健是利用补给氧气改善人体的生理、生化内环境,促进代谢过程的良性循环,以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和预防病变、增进健康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氧气疗法以其独特的治疗机理,对临床各科的急性、慢性缺血缺氧***症和因缺氧引起的继发性疾病,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适当吸氧,还有改善微循环状况,减轻为保持一定肺泡气体氧分压所必需的呼吸系统负荷量,减轻为保持一定的动脉血氧分压所必需的心肌负荷量等效果。因而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急救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和保健医学等方面,氧疗和氧保健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医用制氧机随着氧疗的增多,未来将会有稳定的市场,企业还将继续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给。
第七节 行业 投资前景 分析
近几年来家用制氧机在国市场上逐渐兴起,市场上有新松、海龟、鱼跃、龙飞、易氧源、奥吉、氧立得、高新华康、海氧之家等品牌,主体价位在3000-4000元之间,一般的城镇家庭尚可承受。随着吸氧概念的普及,家用制氧机在中国市场有巨大市场潜力。
PSA供氧经济性特点:
月用氧2500瓶,若采用2套16m3/h制氧设备,每天开机只需12.8小时,就能满足需要。
1、制氧设备购置安装费:76×2=152万元
2、年用电费:25×2×12.8×30×12×0.5=11.52万元
3、15年用电费:11.52×15=172.8万
4、15年所需总经费:172.8+152=324.8万元
经济性特点:虽然前期设备投入较前两种高,但后期用氧费用低。总体看:经济性好。总费用不足汇流排供氧的1/5,不足液氧供氧的1/2。
PSA供氧的技术优势以及从长期来看的成本优势,相信未来的投资前景看好。
第八节 政策风险
2007年10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发布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的通知;2007年11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试点减产通过企业名单的通知。
以上政策的出台都给医用制氧机的投资带来了政策风险,关注政策动向,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才能规避政策风险。
第九节 技术风险
国内开始生产医用制氧机的时间较短,生产技术、设备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产品国际化的趋势愈来愈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因此国内医用制氧机 行业 存在投资技术风险,规避技术风险的最好措施就是投资支持产品的技术研发,给更好技术产品的发展提供帮助,这样的投资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第十节 市场风险
目前,我国医用制氧机 行业 还存在很多问题,监管的缺失,一些低劣的产品输入市场,挤占优良产品的市场,造成市场的无序,给整个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
规避市场风险就得推进国内医用制氧机企业间的各方面合作与交往,增强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淘通。推动我国医用制氧机生产和产品水平的全面提高。
第十一节 财务风险
制度及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这些制度的建立是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有力保障。但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需要不断落实,检查和监督,也存在公司有关人员在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时由于未能正确理解,把握和执行相关规定而导致财务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贯彻的可能,因此公司面临财务内部控制风险。
由于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公司汇兑损益也随之上升。目前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的走势有利于公司进口业务,但一旦汇率反向波动,则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是出口公司,汇率的上升将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及生产经营活动。对于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债务融资、信用证项下的融资和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等的企业来说,公司原料集中采购、集中付款且单次采购付款金额较大的特点,造成公司在原料集中采购付款时点上相对的资金压力,存在一定的偿债风险。
第十二节 经营管理风险
1、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短缺的风险
随着国内产品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公司生产组织、内部管理、研发力量、技术支持、售后服务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中高级人才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如果不能持续引进高级人才,势必对公司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经营模式调整风险
随着经营模式的调整,公司的资金、产能将向自主品牌营销模式不断倾斜。在这一过渡时期,由于自主营销网络需要逐步建设和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司将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
第十三节 防范措施
1、加强 行业 协调,防止盲目建设,不鼓励只考虑地区资源优势,新上项目。根据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实时调控生产。
2、联合起来加强应用开发,拓展市场,应进一步和相关产品的 行业 的协作,开展多样化品种的应用开发和推广为用户提供最优的产品。
3、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4、企业要形成产业规模。没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不仅无法占到相应的市场分额,也无法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因此,只要选准投资项目,就应考虑形成产业规模,这样才有实力在市场叫响,才有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产业规模,不光是看国内,而且要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来确定。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