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品投资机会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对环保治理投入不断上升。“六五”期间,中国的环保投资是150亿元,占GDP的0.5%;“七五”期间的环保投资为550亿元,占GDP的0.67%;“八五”期间增长至800多亿元,占GDP的0.8%以上;“九五”期间的环保投资总额达到3600亿元,占GDP的0.9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 规划 》也明确提出,为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全国环保投资约需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并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十一五” 规划 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约束性指标是,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0%。由于目前GDP增速超过预期,而能耗降速又低于预期,因此,加大环保 行业 投入,从而做到有效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有报道称,“十一五”期间,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央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超过“十五”期间一倍以上。业内专家认为,环保“十一五” 规划 将鼓励知识创新型的环保企业,通过鼓励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来推动环保目标的实现。
节能环保产业是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是一个没有周期性的产业。因为 行业 符合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从2005年开始,“节能环保”已经完成了从概念到实质的转变,2008年进一步得到放大,在政策、 行业 和公司各个层面调控措施将得到空前的落实,对 行业 和公司的影响也将更加突出,因此现在投资烟气净化 行业 机会较好。
第二节 产品投资风险
1、政策风险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实施,烟气净化等环保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在发展中所受政策风险较小。
2、技术风险
我国的烟气净化技术近两年虽然有所提高,但由于国外企业从业时间较长,从技术角度来定论就较优于国内大部分同行,面对市场竞争日益的激烈,公司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风险。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的风险。市场上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波动将直接导致公司上述产业生产成本的相应波动,进而影响公司效益。而商品价格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决定的,一旦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改变,或者有其他企业的更好的产品而导致产品的消费量下降,企业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时,企业的利润会出现下滑。
4、财务风险
公司经营资金主要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解决,银行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公司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的情况下,不排除由于融资能力的限制出现资金紧张、影响公司经营的可能。
2008年国家贷款利率政策的变化,将会影响公司的融资成本。随着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银行贷款利率的上浮,公司的融资成本将不断增加,从而有可能影响公司的效益。
5、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能力的强弱、管理经验是否充足以及管理者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好坏都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今后整个 行业 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尽管公司都会十分注重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优化,但是制度的完善和优化需要一定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完善的速度滞后于发展速度的可能。
第三节 产品投资收益预测
节能环保产业不是微利产业,随着国家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支持以及对市场的有效监管,节能环保产业将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增长点。而近几年节能环保的 产业政策 使得 行业 内的供求关系失衡,优质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提升,产品议价能力提升,产品投资收益比较可观。
第四节 产品投资热点及未来投资方向
烟气脱硫、脱硝与除尘是烟气净化的三个主要内容。在烟气脱硫方面,湿法脱硫占绝对主导地位,在发达国家占有市场90%以上。其他为半干法脱硫、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排烟循环硫化床法、电子束氨法等脱硫技术。
从发展看,湿法脱硫仍由于其指标高而占主导地位,排烟循环硫化床脱硫方法也由于其技术经济的综合优势而逐步占据了一些市场并将在发展中国家逐步得到大量应用。对我国而言,对新建机组最好采用湿法脱硫技术设备一步到位;对改造机组视煤种含硫量而定,如高硫煤可采用排烟循环硫化床方法,对低硫煤可采用炉内喷钙配以尾部增湿,尤其是现已存在的大量水膜除尘器可以综合利用其价值。在烟气脱硝方面,国外一般采用选择性还原反应装置,去除烟气中大部分的氮氧化物,其他方法尚在开发和
研究
阶段。国内由于资金、场地等限制,尚无工业应用先例,而且暂时也无能力完成示范机组建设。在烟气除尘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对烟尘排放率和超细颗粒脱尘率的要求持续升高,许多国家已逐步将电除尘器改为脉冲反吹滤袋式除尘器,这可以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为代表。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