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污水处理市场现状 分析 及预测
2008年我国水处理 行业 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其中循环水系统治理 行业 为77.0亿元,水资源综合治理 行业 为453.4亿元,其余部分总计达到469.6亿元。这表明我国水处理市场规模巨大,构成上则是循环水系统治理和水资源综合治理 行业 与自来水供应及其他各占半壁江山。
据统计,截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400余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近 8000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62%左右,全国城市平均污水处理率增长较快,但地区间污水处理率相差很大。例如,截至2007年底,江苏、山东、北京、重庆、上海等省(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较高,均超过了70%;而青海、吉林、贵州、湖南、广西等省(自治区)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还不及50%。从城市水平来看,郑州、海口、厦门等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超过80%,已经提前完成“十一五” 规划 目标,而同为重点城市的南宁、贵阳、哈尔滨、兰州、宁波等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尚不到40%。地区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地区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压力差异显著。
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是双重需求因素拉动的必然结果:一是国家政策控制下的刚性需求,这主要表现在国家鼓励推动水污染治理、推动节能减排实施、重视水资源循环利用、解决缺水地区饮水问题等政策引致的需求;二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内在需求,这主要表现在城市改造升级、房地产开发中的中高档社区建设、人民对生活环境要求提升导致的公园绿地建设等几方面引致的水处理需求。第一类需求主要是促进了循环水市场、中小规模的工业污水处理 市场发展 ,第二类则是促进了雨水、景观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 市场发展 。
2008年11月后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明显减速,水处理下游市场需求增长有所减缓。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我国开始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经济,2008年,中央安排了110亿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处理厂建设等。2009年,中央预计安排200余亿元用于环境保护工作。2009年初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鼓励资源再利用。这一系列的措施有利于防止我国经济发展受到经济危机因素的太大影响,预计GDP增速依然可以保持在7%以上,城市化速度将继续加快。2009年建设部统计显示,全国设市城市660个,城市人口33805万人,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按照目前42%尚无污水处理能力的城市比例匡算,我国还有277个城市涉及1.4亿人口总计16.8万平方公里需要建设各类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设施,这部分市场规模保守估计每年约384亿元。按照20%的释放比例计算,每年循环水系统治理和水资源综合治理市场的新增需求规模可达77亿元;原有城市及其他地域新增需求规模保守估计可达10亿元。可以预计见,未来每年循环水系统治理和水资源综合治理市场新增需求规模可达87亿元左右,与2008年的530.4亿元规模相比增长速度达到16.4%。以此为增长速度作为预测基准(低于当前增速水平)对未来几年的市场规模进行了粗略估算,预计2009年循环水系统治理和水资源综合治理市场规模可达617.4亿元,到2013年则增长至1133.4亿元。
第二节 污水处理产品产量 分析 及预测
2008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295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6.1%;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3%,提高2.4个百分点。
随着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提高,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需要升级改造,根据有关专家测算,每立方米污水需要投入的建设投资为6元,增加运营成本1元。中国水网发布的《2008中国水业 市场 研究 报告》称,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存在很大的挑战,投资需求也在加大。预计我国到2010年将有300亿立方米的污水被处理,需要增加投资2100亿元;预计到2015年此项投资为1000亿元。
我国污水处理厂近800座,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了7388万吨,全国污水处理率达到了56%,但随着我国每年污水废水不同程度的迅速递增和对城市供水水质要求的普遍提高,早在2003年国家颁布实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要求对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B标准做了相关规定,由于重点流域水质恶化现象又对城市出厂水要求达到一级A标准,对再生水水质需满足工业,河湖景观市政杂用等多水质要求,北京等极度缺水的城市急需将再生水水质作为城市的重要的市政用水水质要求。2008年全国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149万吨/日。
第三节 污水处理市场需求 分析 及预测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化浪潮。城镇人口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3亿增长到近6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约9亿。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经济总量的攀升和相对聚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给环境、特别是区域和局部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使得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导致的缺水问题更为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污染源的数量和种类增多,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更为复杂,导致原有的污水处理规模、能力和深度都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环境容量接纳污染物的需求,急需扩大污水处理的规模、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及技术水平。
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作为市政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建设同样能够直接产生对资本、材料设备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解决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面对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第五项直接提出“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作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点之一,污水处理 行业 在此次拉动内需计划的推动下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我国经济的宏观发展战略是以投资带动消费,即“短期靠投资、长远靠消费”。这一政策方针落实于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行业 则提出了对于污水处理 行业 市场化和效益化的要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运作、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是拉动这一产业远期消费的有效且必要手段,是实现扩大内需战略根本目标的要求,也是中国污水处理 行业 实现市场化转变的重要契机。
一、“十二五”时期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 分析
根据“十一五”时期污水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 的要求和“十一五”时期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们在建立污水增长模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情景 分析 ,预测“十二五”时期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
研究 预计,“十二五”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将达到12013.15万立方米/日,其中地级市总处理能力10325.80万立方米/日,县级市 1687.35万立方米/日;县城地区的目标处理率设定为40%的情况下,达到2102.11万立方米/日。在各省(市、自治区)达到“十一五” 规划 目标的前提下,“十二五”时期城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共2832.26万立方米/日,其中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分别占新增设施处理能力的46.5%、 17.0%、36.5%。“十二五”时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中,地级市、县级市、县城污水厂、配套管网及城市、县城改建污水厂分别为263.43亿元、96.28亿元、282.20亿元、773.21亿元、168.38亿元和31.64亿元。
1、 研究 表明,“十二五”时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地区分布呈如下特点:
1)“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仍然在城市地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总量(新增建设量与改建量合计)占全国建设总量的3/4;城市新增设施处理能力占全国新增设施的65%。但从地区来看,中西部的县城新增设施处理能力占省新增设施总处理能力的比例要高于东部的县城新增设施处理能力占比。
2)从城市来看,东部地区仍然是“十二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重点区域,东部地区新增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占全国新增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的80%;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4省的新建设施处理能力占全国新建设施处理能力的74.38%。就各省的相对建设量而言,西部地区的青海省、云南省和东部地区的浙江省、海南省“十二五”期间新增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量占本省已建设施的比例大,设施建设压力较大。
3)就城市而言,地级市是 “十二五”期间城市新增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的重点关注对象。地级市新增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是县级市的2.74倍。就个别省份来看,县级市“十二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占本省新增设施总处理能力的比重较大,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县级市的新增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分别占到本省新增总处理能力的52%、51%、32%。
4)从县城来看,县城新增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量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较平均,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县城新增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量占全国比例分别为40%、33%、27%。其中江西省、广东省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新增处理能力超过100万立方米/日。
2、 研究 表明,“十二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呈如下地区分布特点:
1)“十二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总需求为1539.69亿元人民币。其中,地级市所需资金最多,占总资金需求的一半以上;管网资金占用量最大,为新建厂和改建设施所需资金之和。资金需求比例具体如下:城市与县城的资金需求量之比为2∶1,地级市和县级市的资金总需求之比约为3∶1,新建污水处理厂、管网、改建污水处理设施的资金需求之比为3∶4∶1。
2)分地区来看,东南地区的资金需求量最大,为794.10亿元,占全国总资金需求的一半以上。其他地区除西南地区外,环渤海、中部、东北、西北地区的资金需求量均少于200亿元。其中,东北地区资金需求量最少,仅占总资金需求的约4%。
二、“十二五”时期农村·小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需求 分析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针对农村·小城镇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规划 ,然而,随着国家对农村·小城镇地区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增强,这一问题有望在“十二五” 时期得到解决。鉴于此,我们在综合 分析 我国农村·小城镇水污染治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小城镇地区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通过建立污水排放增长模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模型,采用情景 分析 预测“十二五”时期农村·小城镇地区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
研究 表明,若计划乡和建制镇地区污水处理率提高20%,农场和村庄地区提高10%,则各省(市、自治区)所需投资总额达到298.2亿元;若计划乡和建制镇地区污水处理率提高15%,农场和村庄地区提高5%,则各省(市、自治区)所需投资总额为171.7亿元。
比较 分析 可知,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污水处理投资压力较小;山东和山西省的投资压力相当,且这两个省份的人均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当地的污水处理压力。浙江省由于各级行政地区居民平均生活用水量远高出其他省份(尤其是人口比例较大的农村地区),但由于其财力状况良好,其建设投资压力并不大。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成本集中在土建、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控制系统、技术费用等几个方面,但随着建厂规模、性质的不同,成本构成比例会有所不同。通常土建占比最高,可占到建设成本的40%-50%,设备费用则可占成本的20%-40%。因此,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以有效带动建筑 行业 和机械制造 行业 的发展。
投资压力较大的省份如下:海南省由于人均用水量高,且地方财政投资能力弱,造成了较高的投资压力。青海省人均用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造成较大投资压力的主要原因是地方财政能力不足;情况类似的还有四川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从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和小城镇污水处理投资压力小,西部地区投资压力大的分布趋势明显。位于东部的上海和江苏等地区资金压力最低;而西部的宁夏、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地区资金压力十分突出,中国小城镇和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投资压力西强东弱的分布趋势比较明显。
第四节 污水处理消费状况 分析 及预测
1990年以来,全球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而九十年代的十年间,我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7.73%,是世界年均增长率的2.9倍。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污水处理产业高速增长。2000年—2004年,我国污水处理消费量从188万吨增长到447万吨,增加了2.3倍,年平均增长率在27%以上。其中,2001年,我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达到225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污水处理消费大国。同时,污水处理进口也大幅度增加。1998年,我国污水处理进口100万吨,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水处理进口国。2004年与1998年比,污水处理进口增长幅度年均达到27.14%。预计2005年,中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00万吨,进口仍将保持在300万吨左右。
伴随着污水处理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污水处理产量也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高速增长。我国污水处理产量从2000年的46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236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在82.6%,占国内市场需求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24.47%提高到2004年的52.80%。而同期,世界污水处理产量则仅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
从总体上看,我国污水处理正在经历由规模小、水平低、品种单一、严重不能满足需求到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品种质量显著提高和初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深刻转变,污水处理需求将逐步实现自给。
第五节 污水处理价格趋势 分析
2009年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一方面为各地水价上调正名,同时,也是在抑制各地可能出现的水价上涨过快。
根据《通知》要求,要重点缓解污水处理费偏低问题,促进水污染防治和污水处理 行业 健康发展。目前污水处理费涵盖面很低,污泥的处置、管网的养护都没有包括在里面。现在污泥排放处理问题已经提到议程上来,而且问题非常严重,如果价格不提高的话,仅仅靠污水处理,仍然解决不了污染的问题。
下一步全国各地污水处理的费用可能要上调到每立方米8毛以上。虽然,一些重点城市已经调到1.5元左右,但大部分城市还达不到这个价格。
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从无到有,近些年来价格上涨比较快。根据测算的数据,平均每年将上涨12%~13%左右。
第六节 污水处理进出口量值 分析
从九十年代后期起,我国太钢、宝钢以及宝新、张浦等国有和合资企业通过引进和技术改造,先后建成了一系列污水处理生产线,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污水处理生产初具规模。污水处理品种结构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污水处理产品质量迅速提高。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