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硅系结晶类太阳能电池发展前途 分析
目前,全球生产的8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使用块状结晶硅,这种工艺使得硅的用量较大,硅的高价位就成了结晶硅类产品的制造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但块状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由于开发较早,工艺比较成熟,设备比较容易得到,因而还是当前并且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产品。夏普和京瓷的结晶类产品产能已经比较大,并且转产不易,转型开发其他技术也有一定难度,因而倾向于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它们是结晶硅类产品企业的杰出代表。
提高转换效率。结晶硅包括单晶和多晶,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转换率方面,目前单晶硅的最高效率为17%,多晶硅为14%左右。如果进一步提高转换效率、缩小太阳能电池的体积,就可以减少硅的使用量。
进一步缩小目前为250μm~350μm发电层厚度,以减少原材料使用量。夏普和京瓷认为目前的结晶类产品中切割晶圆的技术还可以继续完善和提高,如果能将发电层厚度减少到100μm左右,同时提高量产规模,完全可以实现100日元/W的成本目标。
扩大量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那么成本必将会有进一步降低。
结晶硅类太阳能电池如果不能有效的提高转换效率和进一步降低成本,那么必将会被不断提高转换率和低成本的薄膜类太阳能电池所逐渐代替。但就目前来看,在今后很长一段仍然占市场主流。
第二节 薄膜类太阳能电池发展前途 分析
结晶类转换效率的提高已接近极限,通过提高硅切割晶圆技术而降低成本的空间也很有限,使用等离子体及气体将厚度为2μm~3μm的硅类薄膜层叠在底板上的薄膜类太阳能电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层叠“混合型”太阳能电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之所以采取将非晶硅和薄膜多晶硅层叠的“混合型”,是为了综合容易吸收可视光的非晶硅特性和容易吸收红外线的薄膜多晶硅特性来提高转换效率。无论是非晶硅还是多晶硅,均很难单独实现2位数转换效率,但通过组合,转换效率能够达到10%以上。
这类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较低成本,同时转换率又在不断提高,所以,发展前途十分看好,尤其是在廉价硅基衬底上薄膜化技术更为看好。
第三节 新材料太阳能电池发展前途 分析
新材料太阳能电池有色素增感电池和铜、铟、钾、硒等化合物(CIGS)的新型薄膜非硅类电池等。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原材料使用了氧化钛。氧化钛的特点是光吸收能力差,所以就用色素来弥补这一缺点。制造方法也比较简单,在附带电极的底板上依次上氧化钛和色素,再在上面粘贴带电极的底板,最后在2枚底板间注入电解液即可。
代表厂商是东芝和日立万胜,该工艺的制造成本只有结晶硅的1/4左右,甚至更少,如果在底板中使用塑料,电池面板还可以弯曲。目前需要解决的是面板的耐久性以及转换效率继续提高等问题,色素增感型电池的实验室内转换效率能达到9.3%,使用寿命在8年左右,这两项指标比结晶硅太阳能电池都远远不如,如果把这些因素和成本综合在一起 分析 的化,那么色素增感型电池的成本/效益(投入/产出)比并不比硅类太阳能电池强多少,而且产品性能和稳定性还要差。但该电池的研发进度还是很快的,如果解决好上述问题的话,完全有可能占领部分硅系太阳能电池市场,另外,此电池因为采取塑料衬底可以弯曲,因而可以拥有该部分独特市场,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发展方向。
CIGS新型薄膜非硅类电池的代表厂商主要有本田。CIGS类材料具有如下特点,即理论发电效率比硅类太阳能电池高出25%~30%、材料成本低、而且不存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那样的性能恶化问题。但由于采用4种材料,很难在大面积内形成结构均匀的薄膜,而且膜材料以Cd类为主,存在毒性问题,因此一直未能用于实际。本田在这方面取得的突破是:开发出了能够在大面积中形成均匀的CIGS膜的成膜技术以及发现了即使不使用Cd也能实现高效率的缓冲层材料。据说发电成本已经降到了商业用电的成本以下,但由于转换率较低,要想获得相同的电力,必须有较大的面积,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低能耗和低成本带来的优势。目前转换效率为10%~12%,如何提高转换效率,是CIGS发展今后面临的主要课题。
第四节 德国新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容量世界第一
德国新装置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容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
德国共装配10万台新的太阳能设备,合计容量300亿瓦,高于日本的280亿瓦和美国的90亿瓦。德国去年太阳能业的总产值达到20亿欧元,比前年增长60%。
从长期看,全球市场的太阳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欧元。德国在太阳能板的生产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拓展出口市场。
第五节 欧洲将成中国出口产品最大市场
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额达17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3.6%。中欧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欧盟东扩将为中欧经贸关系创造新的机遇。这是因为,欧盟东扩后,中国的企业将面对一个更大、运作规则统一的欧洲市场,只要产品打入欧盟一个成员国,就可以进入其他成员国市场。我国企业在10个新入盟国家的业务相对较多,东扩为这些企业进入欧盟老成员国市场提供了机遇。欧盟扩大后,欧盟的共同贸易政策、企业运作规则将适用于新成员国,这使得中国企业今后与25个欧盟国家打交道时,简化了手续。
欧盟东扩后,新入盟国家的关税会大大降低。目前,10个新入盟国家的工业制品关税普遍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3.6%)。以斯洛伐克为例,该国的海关关税税率分为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和普惠制税率。该国相对较低的最惠国税率为5.77%。再如,拉脱维亚的最惠国基础税率为15%。入盟后,欧盟共同关税的规定将适用于这些国家,这有助于降低我国企业与新入盟国家的交易成本。
随着新入盟国家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会有较大提高,其购买力也会随之增加。根据欧盟专家估计,东扩可以使新入盟国家的年经济增长率提高1.3-2.1个百分点。中国的产品在新入盟的国家拥有较大竞争力和吸引力。可以预料,随着新入盟国家公民收入的提高,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会有所增加。
此外,欧盟东扩后,随着10个新入盟国家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其产品的劳动成本的增加速度有可能快于我国,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得以保持。
第六节 中国最大太阳能光伏电站
总投资约750万美元、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兆瓦的中国最大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深圳投入运行。
这套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分布于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内标志性建筑屋顶,总覆盖面积达到5325平方米。该系统建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70吨。太阳能取之不尽,清洁安全,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日趋成熟,2004年全球安装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容量已逾1千兆瓦。最新世界能源统计显示,光伏发电产业在最近五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中国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分布范围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潜力巨大。
这个项目的系统提供商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BP。项目采用超过四千个现代化单晶硅及多晶硅光伏组件,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与深圳市电网并网运行。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向电网送电约1百万千瓦时。这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兆瓦级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之一。
第七节 西藏太阳能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20多年的 研究 、开发和试验,目前西藏太阳能产业已初具规模,每年的开发利用量节能相当于13万吨标准煤。
长期以来,西藏农牧民多以畜粪、薪柴、草皮等为生活燃料。据不完全统计,西藏一户农牧民年用柴量在150立方米。这对西藏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破坏很大。
20多年来,西藏通过实施“科学之光”、“阳光计划”、“阿里光电计划”等太阳能专项计划,大力推广太阳能应用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现在,西藏太阳能辐射利用率比内地高40%,每年太阳能开发利用量节能相当于13万吨标准煤。
目前,西藏有7个县建成10-100KW规模的县级太阳能光电站,太阳能采暖房、温室和太阳能牲畜圈面积达到20多万平方米,已推广太阳灶10万多台、太阳能热水器10多万立方米,全区各类太阳能光电设施容量超过2.3MW。
西藏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统计显示,西藏太阳能年均辐照总量在6000-8000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长达3400小时。
西藏太阳能 研究 示范中心资料表明,西藏推广太阳能应用技术使50多万藏族群众从中受益。
第八节 发电成本比较
如以燃煤发电成本为1,则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2倍,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为煤电的1.5倍,风力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为煤电的11-18倍。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