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一、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一)2008年我国经济运行 分析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分析
次贷危机演变示意图
1、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
4、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近期公布的刺激经济的政策一览表
时间 | 政策内容 |
2008.11.09 | 扩大内需国务院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 |
2008.11.09 | 央行全面放开贷款限制加大支持中小企 |
2008.11.06 | 两部委明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助方式额度 |
2008.11.05 | 一年、3月期央票隔周发 |
2008.11.04 | 商务部外管局酝酿外管政策调整 松绑企业资金链 |
2008.11.01 | 近3500项商品出口退税率调高 |
2008.10.29 | 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
2008.10.24 | 国务院批复2万亿铁路投资计划 |
2008.10.23 | 央行加大对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 四季度单独统计 |
2008.10.22 | 财政部千亿规模减税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 |
2008.10.22 | 财政部、央行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居民购房 |
2008.10.21 | 3000余种商品出口退税率再次调高 |
2008.10.21 | 着眼明年经济 国务院加快基建投资 |
2008.10.21 | 刺激农村消费 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试点范围 |
2008.10.20 | 发改委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最高幅度达15.3% |
2008.10.19 | 国务院:降低住房交易税费 力保资本市场稳定 |
2008.10.12 | 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公报 部署农村改革发展 |
2008.10.08 | 国务院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
2008.10.08 | 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
二、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方向的转变
继美国、欧元区、日本等西方主要经济体确认经济陷入衰退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称,08、09两年中国经济增速仍有望达到9.7%和9.3%。尽管出口增长放缓,但受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推动,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活力。
在经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和国内特大自然灾害影响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国家,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足以说明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及时有效。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
1、年初“双防”政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08年年初,中国经济已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加速增长,并在2006年突破11%,去年达到11.9%,经济增长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
为消除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去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的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正是着眼于“双防”的目标,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要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
中国社科院金融 研究 所货币理论货币政策 研究 室主任彭兴韵认为,提出防通胀,就是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价水平相对稳定本身就是经济平稳增长和投资稳定的一个外在条件。
由于采取了上述宏观调控措施,中国物价水平从今年5月份开始呈现出涨幅走低的趋势,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局的稳定。
2、年中“一保一控”:保增长抑通胀
08年年初,南方地区出现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不断加深,对中国出口、金融领域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
08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DP同比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7.9%。这表明“防过热”已见效,但物价涨幅较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
为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7月31日,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随后,央行又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9%,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对此,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速为9.8%,如果考虑到今年中国经济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3、“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的风险不断加大,国内房地产、钢铁、汽车等重要支柱产业产销大幅度下滑。保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4、此后,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
——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20日宣布,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其中包括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
——为增加投资,扩大内需,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同日,为稳定出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今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次日,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财政部宣布,将加大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为稳定房地产市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对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作出调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
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已经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财政货币政策大转向力保经济平稳增长
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和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出现衰退,外需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进一步扩大内需就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
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四项实施措施。
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 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轻纺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6、一周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大幅度降息,调整幅度创11年之最。
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9项政策措施。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各地区、各部门均快速启动和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四季度1000亿元中央投资已大体落实到项目,这些项目在今后两年中大约需要4万亿元投资,据发展改革委测算,大体可以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此外,地方政府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相继出台。
三、国家经济环境对产品所在 行业 影响 分析
2007年以来,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许多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难。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强烈冲击,而且正在迅速向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漫延。中国光伏产业原料、销售和设备主要信赖欧美等国外市场,必然成为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目前订单减少、价格降低、增速放缓,企业已经明显地有了“光伏,这个冬季有点冷”的感觉。因此,如何冷静 分析 形势,在困境中找到新的突破口,是当前光伏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1、价格急剧下跌
这次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企业遇到严峻考验。光伏产业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电池片和组件价格急剧下降。目前电池片已从8、9月份的每瓦30元人民币,降到现在的25元人民币,最近还要降到22元左右。电池组件也由每瓦2.8欧元降到2.6欧元。再加上欧元汇率的变化,给光伏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深重的。当然,这种价格下降还与硅材料供应逐步缓和,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德国补贴政策减量和光伏市场尚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有关。实际上,光伏产品的价格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下降,只不过是这次金融危机使它下降得更快了一些。据东方证券 研究 所的资料表明,从1980年以来,光伏电池的价格下降了80%以上。随着规模不断扩张和技术水平日益进步,这种价格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光伏发电的价格只有降到与传统能源发电价格相近的水平,光伏发电才能走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逐步从辅助能源到主导能源再到替代能源。但这种价格下降对消费者来说是福音,对生产企业来说,无疑会摊薄利润,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2、产能相对过剩
由于德国、西班牙和日本等国家实行经济补贴政策,全球40多个国家也纷纷出台各种扶持措施,使得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全球光伏电池产量从1995年的78.6MW,提高到2007年的3436MW,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近年来,随着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具有世界级先进水平光伏企业的崛起,我国的光伏制造能力迅速提升,已成为世界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家。目前,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企业超过300家,2007年电池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一还强。特别是江、浙地区太阳能电池企业蜂拥而上,吴锡尚德、常州天合、南京中电、江苏林洋和江阴浚鑫等均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太阳能生产企业。据统计显示,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2005年总产量约为142MW,2006年达到400MW,2007年达到1180MW,连续4年的增幅都超过了100%。这种发展速度和生产总量,在基本靠政府政策拉动,商业化运行还不成熟的市场条件下,再加上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显然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能有些相对过剩。
3、股市骤然变冷
无锡尚德2005年12月在纽约证交所成功上市,施正荣一夜之间演绎了中国创富“神话”,为中国光伏产业拉开了境外上市的序幕。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有江西赛维、天威英利、天合光能和江苏林洋等11家光伏企业在境外上市。IPO融资总额19.77亿美元,总市值达180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市盈率在49.4倍以上,单笔IPO融资接近2亿美元。这次金融危机使今年全球金融资产损失高达27万亿美元,新能源产业是重灾区。无锡尚德今年年初股价在90美元以上,市值达109亿美元,到今年8月份股价还在35美元左右,10月31日已经降到每股14.6美元,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缩水高达82亿美元。南京中电去年5月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价最高达到19.23美元,市值在16亿美元左右。到今年10月31日,股价已经降到每股3.77美元。光伏产业是一高投入、高科技的新兴产业,离开了股市融资,企业将缺乏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光伏产业的股价骤然降低,为今后企业融资和发展带来很大困难。
4、原料逐步缓和
近年来,因高油价促动光伏产品需求激增,再加上世界多晶硅的生产长期被日本的德山曹达、三菱高纯硅、住友,美国的海姆劳克、先进硅材料、三菱多晶硅和德国的瓦克等厂商所垄断,致使硅料价格从2004年的24美元/公斤,暴涨到2007年的480美元/公斤。太阳能级硅料和硅片的价格是光伏新能源经济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在100MW生产条件下,硅片的价格占皮电池片总成本的63%以上。受这次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已签订合同的2009年多晶硅协议价格平均跌幅达43%。当然,我国近年新上了一大批硅料项目,计划产能达8万吨以上,这也是硅片价格迅速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赛维LDK在去年8月宣布投资120亿启动总产能1.6万吨的多晶硅硅料项目,如果如期投产,将对我国光伏瓶颈因素产生重大影响,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3年硅料价格将低于每公斤67美元,较当前的中间价下跌67%。这意味着光伏制造成本有望降低,光伏原材料的瓶颈之困也有望缓和。
5、政策尚待观望
太阳能是一新兴产业,投资大、成本高,起步难,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美国的《能源政策法》规定,企业用太阳能和地热发电的投资可永久享受10%的抵税优惠。德国为了提高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设立了6000万欧元的联邦 研究 基金,并给予光伏发电每度0.5欧元的补贴。日本很多房产公司本身也是太阳能安装公司,装有光伏发电系统的新建筑将获得低于银行利息3%的购房贷款。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于去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还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等费用,通过向全国电力用户统一征收电价附加额的方式解决。国家的这些扶植政策和措施将大力促进我国太阳能光电产业的发展。但这些政策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能不能如期、如数实施,都需要今后一个时期的观察和思量
第二节 行业 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1、“十一五 规划 ”
“可再生能源十一五 规划 ”中太阳能开发利用重点工程
重点工程 | 内容 |
太阳能热水器普及计划 | 在太阳能资源优良的地区,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对国家投资建设的学校、医院和其他热水需求量较大的建筑、旅馆等热水需求量大的商业建筑、,逐步实行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政策措施,新建住宅硬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或预留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位置和管线通道。 |
启动城市光伏屋顶计划 | 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开展光伏屋顶计划、重点是大城市。到2010年,全国光伏发电屋顶系统总容量达到5万千瓦。 |
大型并网光伏电站 | 早西藏羊八井、阿里狮泉河、内蒙古鄂尔多斯、甘肃敦煌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总容量约5万千瓦。 |
太阳能热发电试验项目 | 在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西藏拉萨的开阔地,选择合适地点建立万千瓦级别的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电站 |
备注:重点示范工程项目,由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并由政府核定电价,超出当地发电标杆的部分,纳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分摊机制。
从我国光伏产业的政策来看,太阳能热水器将是最先受益的子 行业 ,而光伏并网发电和提供光伏建筑一体化将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可再生能源的 规划 中,太阳能的中长期装机容量尽管年复合增长率高于风电,但市场容量 规划 明显低于风电,我们认为国家对太阳能的长期发展潜力认识很透彻,但目前太阳能的开发计划将不会成为当前重点,但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的关键瓶颈将有相关的政策出台,为光伏太阳能的产业化运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政策法规
《新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的保障,为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会。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相关配套措施也将很快出台。业内专家认为,这预示着我国太阳能产业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可再生能源是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矿石能源,目前主要指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这类能源基本不产生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近日表示,《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在强制上网、成本分摊方面做出硬性的规定,并从可再生能源的总量目标、可再生能源的分类上网电价和财政税收的鼓励措施等方面确立法律保障。这对太阳能产业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为更好地实施《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措施也将很快出台。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有关专家说,国家将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上采取一定的价格优惠措施,风力发电上网价格将在2005年各地煤电上网标杆价基础上增加0.23元,生物质能发电入网则增加0.25元。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入网,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制定了相应的价格优惠措施。
此外,我国将在销售网络方面对可再生能源产品进入市场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要求大型能源、电力企业必须购买可再生能源产品等。配套措施中还将包括一定的配额制度。例如,在电力 行业 ,要求电力公司所发电中必须有一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
3、 行业 标准
1)GB/T19064-2003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定义、分类与命名、技术要求、文件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本标准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及用电器等组成的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
2)SJ/T11061-1996太阳电池电性能测试设备检验方法
3)SJ2572-1985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棒、片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