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 界定及主要产品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 行业 指发电机及其辅助装置、发电成套设备的制造。
主要产品包括: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核发电设备;风力发电机组;移动电站;般交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组;发电机辅助装置等。
第二节 行业 的产业链介绍
1、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状况
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钢材需求旺盛,钢材出口继续增长,钢材价格上扬。在钢材出口、国内需求旺盛以及钢铁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下,2007年国内钢材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同去年年底相比,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上涨36.3%,为2004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一年。
1)钢铁产量增速减缓
2007年1-11月,全国粗钢产量为44783.2万吨,同比增长16.7%。全年产量预计可达到49000万吨,比上年增长17%,钢铁增长速度连续3年下滑。经过2006年调整,2007年钢铁工业投资出现恢复性增长,1-10月投资1981.61亿元,同比增长14.5%。明年仍有一批项目投产或达产,如鞍钢、邯钢、马钢等500万吨规模项目,初步估计明年钢铁生产的潜在增长速度可达15%,粗钢产量对应为56300万吨。
虽然钢铁产能释放动力依然较为强劲,但是抑制产能释放的有利因素亦不断积累。首先,“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实施力度加大。据国家发改委公布,2007年8月底已关闭落后炼铁能力969万吨、炼钢产能873万吨。不仅如此,首钢、安钢等钢厂约700万吨产能也将于2007年年底关闭。随着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等配套政策的出台,明年钢铁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钢铁产能得以有效压缩。
2)价格上涨呈现两个明显阶段
2007年上半年,受钢材出口数量急剧增加和出口价格上涨拉动,国内价格平稳上涨,6月底钢材价格比上年年底上涨9.1%。下半年,尽管钢材出口逐月下滑,但是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价格暴涨,钢铁成本不断攀升,加之钢材需求强劲,钢材价格大幅走高,12月底钢材价格比6月底上涨25.5%。据统计,2007年国产铁精矿平均价格为985元/吨,比2004年上涨了34%,但钢材价格却未同步上涨。尽管钢厂通过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效率化解了一部分成本压力,但是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使钢厂盈利空间不断缩小。进入第四季度,因成本过高,一部分中小钢厂不得不减产。但是,由于钢材需求旺盛,减产的结果导致供应趋紧,又把价格不断推高,导致第四季度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上涨。
3)品种走势略显分化
长材强,板材相对较弱。2007年12月中旬,建筑钢材上涨了48.2%,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中板上涨35.6%,热轧卷上涨23%,冷轧板上涨12.5%。 不同的涨幅充分反映不同品种的供求状况。由于近几年轧钢工序的投资大部分是集中在板材投资上,导致近两年板材资源增速远远超过建筑钢材增速。建筑钢材供应压力较小,有时还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而冷轧板、镀锌板供应压力始终未能得到缓解,因此建筑钢材成本传导能力高于板材,涨幅超过板材。
4)国内外钢材价差迅速缩小
在限制钢材出口政策、国际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作用下,2007年钢材出口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同时,钢材出口对国内钢铁市场和钢铁生产的拉动作用日益弱化。2004年以来,国产钢材替代进口、增加出口,有效化解了钢铁生产快速增长带来的供应压力。2004年钢材净进口减少2267万吨,占当年粗钢增产的45%;2006年净出口增加3420万吨,占粗钢增产的49%;2007年下半年出口形势出现变化,全年净出口增量占粗钢增产的比重下降到26.45%。2007年,CRU北美指数上涨5.1%,欧洲指数上涨1.3%。国内涨幅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中国钢材价格逼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如中国与韩国市场螺纹钢价差由一季度的90美元/吨缩小到12月份的25美元/吨,热轧卷由50美元/吨缩小到5美元/吨。差价急剧缩小,意味着中国钢材出口动力大大弱化。
2、我国电力 行业 的发展状况
2007年全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供需形势进一步缓和,全国供需总体基本平衡,较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上大压小开局顺利,结构调整取得阶段进展,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全年电力工业建设发展呈现出七大亮点。截止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2007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达到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4.44%;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为8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9%;第二产业用电量为24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6%;第三产业用电量为31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35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5%。2007年电力工业发展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电力工业在快速发展中更加注重科学发展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全国电力装机实现了从6亿千瓦到7亿千瓦的飞跃,电力建设规模持续历史高位,但是增速出现近年来的首次下降,而清洁能源特别是风力发电设备容量同比高速增长,电力工业更加注重科学发展。
2)设备升级和技术进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作为技术密集型的 行业 ,电力工业积极围绕环保、节能、设备改造、装备技术升级,广泛采用发电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积极应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空冷、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秸秆发电、海水淡化、锅炉微油点火、等离子点火、大容量循环流化床、辅机变频等先进技术开展工作,取得了设备升级和技术进步新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中国已经进入火力发电“超超临界”时代。
3)电力生产基本满足全社会需求
全国日发电量首次突破100亿千瓦时,创我国电力工业历年最高记录。
4)电力消费高速增长并呈现先扬后抑逐步回落趋势
2007年全国电力消费在5月份达到两年来的最高增速。进入6月份,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其用电消费开始小幅稳步回落。
5)电力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截至2007年底,全国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投运容量超过2.7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超过50%,这为全国二氧化硫的减排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6)电力投资增速趋缓、结构更加合理
2007年电网建设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源建设投资继续呈现下降的态势,使近几年出现的电源投资比重过高、电源电网投资比例失调的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投资结构更加合理。
7)电力区域发展和消费更加协调的
前几年装机快速增长的江苏、浙江等省份的装机增速已经明显回落;装机增长速度高于20%的省区减少为内蒙古、安徽、广西和云南四个。从电力消费方面来看,省间电力消费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节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电力 行业 发电设备容量达7.13亿千瓦,同比增长14.4%。与此同时,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33.38万千米,增长17.45%;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达11.60亿千伏安,增长19.59%。电力 行业 持续快速的健康发展,基本保证了全国电力需求平衡。“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力已近入大电网、大机组、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和高自动化新阶段。在此期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急需的机械产品发展很快,发电设备、重要产品的产量和增长速度都创了历史新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2、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发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建立起实力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具备了向我国电力工业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军工、船舶、石化、环保等提供重大装备,为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 行业 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四节 综合经济效益
一、 行业 规模
我国的发电机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和中南地区,从企业性质上看,企业多为股份制企业。我国的发电机小型企业多,大中型企业少,且多为国内及国有控股企业。2005年发电机 行业 的货产累计为541.22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23.56%,实现销售收入398.07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33.59%,实现利润总额为31.76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5.25%。
二、发展速度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重大电力设备研发的政策扶持,使得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加快。此外,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也大大推动了它的发展。据介绍,我国新增装机容量从2004年7130万千瓦,到2005年9300万千瓦,再到2006年1.1亿千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提高国产化率的同时,我国也加大对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仅用了2—3年的时间,就逐步掌握了一些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了高端产品国产化,国内占有率大幅提升。三峡右岸的4台70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均采用自主创新的空冷设计和制造技术,在水轮发电机主绝缘体系、配套绝缘和绝缘处理技术、绝缘工艺等方面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