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影响2008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分析
进入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美国等金融机构2007年第四季度财务报表的相继公布,因次贷造成损失的信息被不断披露出来。美国金融机构宣布的资产损失冲减金额累计超过1500亿美元,远高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预期的50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
同时,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仅为0.6%,房产投资更是出现了23.9%的负增长。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大幅放缓,预示了未来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的可能性在加大。美国经济不确定的前景,也增加了2008年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包括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1)国际经济降温将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近年来,中国非常注重对美国以外其他国际市场的开拓,对欧洲、非洲、拉美的出口增长都很快。尽管如此,美国仍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对美国出口的巨幅顺差,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是最突出的净出口贡献来源。在2005年至2007年,我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占全部贸易顺差的比重分别为112%、81%和62%。
2007年净出口拉动中国经济2.7个百分点,其中对美贸易顺差拉动中国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如果2008年美国经济下滑或衰退并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造成中国出口减少。在中国进口保持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净出口规模减少,其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下降。
根据我们对中国出口对美国产出弹性变化趋势的跟踪观察,近年来中国出口对美国产出的弹性在逐渐减小。根据绝对量测算,预计2008年中国出口对美国产出的弹性为5.75左右。也就是说,美国GDP总量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总量将下降5.75个百分点。根据增长率测算,预计2008年中国出口对美国产出的弹性为4.75左右,即美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75个百分点。去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在2.2%左右,假如2008年美国经济出现零增长,那么可能会导致中国的出口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
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欧盟和日本也难独善其身。美国占欧洲出口市场的四分之一还多,美国经济萧条、美元贬值,都将削弱欧洲商品的竞争力。
据欧洲中央银行 研究 表明,美国内需每下降1%,欧洲国内生产总值就下降0.25%。日本受到的影响与欧洲类似。据我们测算,中国出口对欧盟产出的弹性在3.32左右,对日本的产出弹性为0.21左右,因而中国出口受到欧盟、日本经济减速影响相对较小。
按照定量 分析 ,预计2008年全年我国出口增长16%,进口增长17%,贸易顺差规模大约为2950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380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增幅由2007年的51%明显下降为12%左右,净出口增幅下降是2008年GDP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
2)美元贬值将加大国内通胀压力
美联储持续降息一方面打压美元,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降息和美元走软加重美国通胀程度,全球油价、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中国通胀水平也会被推高。
2007年12月美国CPI同比涨幅为4.1%,2007年12月和2008年1月欧元区CPI涨幅为3.1%和3.2%,继续向上大幅攀升。俄罗斯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也居高不下。
我们利用定基的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造了其与国际能源现价的定基物价指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得到了国际能源价格变化对中国CPI的影响系数。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水平变动对中国CPI的影响不断加大,2007年在0.10左右,也就是说,国际能源价格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的CPI上涨0.1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屡创新高,农产品价格和其它工业原料价格不断走高,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3)对中国资本市场将产生一定冲击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介入次贷领域有限,且我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目前尚未发现外资流出造成我国资本市场的波动,故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实质性影响有限。但是,次贷危机主要通过影响国内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对国内外资本市场会产生联动现象,其实已经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
如果我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在间接融资的信贷渠道控制较严的背景下,预计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将比上年缩小,这将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力,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增长速度减慢,从而对资本 市场发展 和宏观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开始从适度偏紧调整为中性或中性偏松,这将使得我国进一步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空间缩小,我国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将受到限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情况下,热钱将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流入A股市场,这将加大A股市场的波动。
4)有助于抑制我国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会通过外部需求调整将引导我国最终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内外失衡加剧的矛盾,并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抑制我国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有利于缓和国际压力、调节经济结构。
同时,人民币升值会首先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包括高污染和高耗能产品的出口,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外需增长减慢和出口结构调整,会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节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展望
1、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杰德·戴维斯发布了一个报告,提出了三种关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假设情况:
1)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坚持改革,开拓亚洲市场,从而维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报告假定,二00六年至二0一0年间,随着欧洲和北美国家面临自身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这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进而导致中国出口放缓,政府开始集中发展内部市场,改善和亚洲邻国的关系。这些地区关系的日益密切将导致亚洲经济区域的形成。而到二0一二年至二0二五年,全球经济前景惨淡,但是中国成功保持了社会的团结稳定,依托于区域关系纽带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多极世界产生,中国则主导着亚洲区域的影响力。
2)中国经济发展最终衰退,没有大的起色。表现在二00六年至二0一0年间,中国经济继续向市场经济转变,但是政府由于害怕社会的不稳定勉强推动着这种转变。随着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及其执行的不到位和创新能力的有限,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慢慢下降,外商投资下滑。到二0二0年,中国经济增长慢慢下降。
3)预测中国经济文化繁荣的情况。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焦点还是在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和扩大就业,以及缩小城乡差距方面。而从二0一一年开始,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并扮演建设性角色,同时,加强内部改革和国内中产阶级的崛起为发展中国市场提供了基石。到二0二五年,中国可以达到均衡发展,经济保持可持续的高增长,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一员。
2、国务院发展 研究 中心
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中国提出两大战略构想:一个是科学发展观,一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构想将使中国政策在今后呈现以下五大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根据“十一五” 规划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年均7.5%,这明显低于过去五年9.5%的增长速度。同时,要求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扭转过去五年能源消耗大幅度攀升的局面。这是对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的合理预期,也表明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这样一种政策导向。
1)更加注重知识落后地区和农村的发展
中国将继续发挥东部地区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方面的优势,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对农村公共卫生、医疗和社会救助的投入在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也会逐步转向农村地区。
2)更加注重社会发展
“十一五” 规划 在社会发展方面规定了带约束性的指标,这反映了中国更加重视民生、注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样一种新的政策导向,将更加注重解决群众关心的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以及义务教育等问题。
3)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注重社会公平的基本方针是“保护合法收入,堵塞灰色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帮助低收入阶层”,这些方面都还有不小的政策空间。中国将会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调节机制,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帮助低收入阶层的力量,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4)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中国将会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对经济的管理,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经济政策,加强公共服务、健全公共财政、完善相关制度。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将会疏通社会流通渠道,推动社会有序变革,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安定。
二、2010年中国GDP综合预测
根据“十一五” 规划 ,按现行汇率计算,2010年我国GDP将达到3.2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达到2400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5年,我国GDP已经超过2.2万亿美元,人均GDP为1703美元。目前,我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GDP仍位居世界第110位。
根据“十一五” 规划 ,到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达到2万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33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150元。而2005年这组数据依次为1.4万亿美元、10493元、3255元。
三、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继续回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在2008年底将回落0.57个百分点,2009年则将出现反弹,并稍稍高出2007年的水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为18.4%,2009年将进一步下降至16.98%。课题组预测,200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也将小幅下降至16.08%;净出口增长速度将出现负增长,为-5.59%;外汇储备增速也将大幅降低至35.22%。课题组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0.57个百分点;欧盟经济增长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0.42个百分点。
四、2010年对外贸易额变动趋势
到2010年,中国的外贸总额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大国。但国内多位重量级专家日前纷纷表示,中国贸易加大进口是主动的战略调整,今后要以广交会为平台,带动进口战略的转变。
1、贸易大国再上新台阶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对外贸易走势红火。根据海关总署统计,07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4577.4亿美元,贸易顺差接近500亿美元,“中国制造”行销全世界,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日渐稳固。
而到2010年,中国的外贸总额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大国。
2、打造进口大国大势所趋
然而,在国内贸易红火的局势下,人们也清醒地看到,出口过高,进口相对缓和,中国的贸易模式需要调整。而广交会从101届开始更名为中国进出口交易会,便是发出清晰的信号,意味着中国的贸易模式开始转变。
商务部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进口,包括取消1600多种产品的进口许可等。同时,利用各种渠道拓展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方式,尤其是引入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未来,广交会的进口展区和跨国采购大会的中国采购商专区都将成为中国调整贸易失衡的平台。
而要改善贸易的平衡,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进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交会进口商品展区的设立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贸易大国如何转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黄静波认为,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够是导致贸易不平衡的另一个原因。进口方面还是有相当多的限制,说明两方面的激励机制不平衡。
3、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对于如何促进进口的增长,涉及到政策选择的问题,可采取一些战略性的措施,例如,目前,中国进口主要是以资本品为主,消费品的关税要比资本品的关税高一些。在刚刚结束的广交会上,一半以上的产品都是消费品,资本品品种不多,很多采购商想来买也没有买到,所以可以通过调整关税结构,降低消费品关税的水平。
第三节 中国机械工业未来5年发展的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三中、 四中全会的精神, 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基础制造装备和高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系统成套水平及自主化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升机械工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制度建设、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活力,加快推进机械工业的振兴,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工业化水平做出贡献.具体是:
1、以市场需求为动力发展机械工业科技
围绕机械工业总体发展对产业技术的实际需求,加强对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的 研究 开发,加强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同时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建设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高新制造技术进行跟踪 研究 ,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土动权。
2、重视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相结合
注重和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对于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大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加强自主开发,改变重点产品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国外的被动局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注重系统集成创新
注重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把多项成熟技术的集成应用作为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突破口.利用已获得的最新科研成果,以系统集成的方式创造出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4、应用高新技术提升机械工业
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相结合,积极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改造机械工业,全面提升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节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 行业 2010年市场规模及产销量预测
虽然预计的“十一五”期间水电、核电年投资总规模550 亿元,与火电年投资规模相比还是很低,但由于生产水电和核电设备的企业较为集中,而且随着国产化率的逐步提高,相关设备的生产厂商将从中获益。
根据 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水电和核电投资规模,“十二五”期末我国水电和核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3 亿千瓦和3600 万千瓦,分别占到总装机容量的25%和4%,期间年均投资额将分别达到750 亿元和350亿元。
2008至2010年,发电设备市场平均每年能有约5000多万千瓦的市场空间。他们估计,“十一五”期间新增装机容量为3.2亿千瓦左右,前两年已投产约2亿千瓦,后3年剩余的市场容量大约是1.2亿千瓦左右,平均每年约4000万千瓦。由于目前国家出台了关停小火电机组的政策,这给发电设备在后3年又增加了3000万~4000万千瓦的市场空间。这样,未来几年发电设备的市场空间就锁定在了每年5000万千瓦以上。
发电设备 行业 开始由超常态向常态回归。5000万千瓦的需求与企业生产能力基本相当,是理性的回归,可以称作‘软着陆’,不会发生大落的现象。应该说,如果后3年应该是均衡生产,无论对电力工业还是对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来说都是有利的。
电力的短缺使得发电机销量看好,一些企业的定单甚至排到了2007年;发电机的进口也出现增长的趋势,但是伴随着进口数量的增长,进口也存在问题及隐藏着一定的隐患。
我国发电机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和中南地区;从企业性质看,企业多为股份制企业。我国发电机小型企业较多,大中型企业较少,且多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分为5等级 分析 了截止到2006年国内不同单机容量的机型累计市场结构
截止到2006年国内不同单机容量的机型累计市场结构
2002-2006我国发电设备产量和增长增长率
第五节 产品SWOT 分析
一、机会
1、 行业 环境有利
国家电力 行业 十一五 规划 为电力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扩大西电东送规模。
2006年起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政策框架。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会掀起风电开发热潮,我国风电产业要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风电的发展带动整个风电设备 行业 的发展。风电产业推行的“保护电价”加“鼓励电价”模式的激励政策,表面上是培育中国的风电市场,发展风电的目的,不是缓解缺电,也不是减排二氧化碳,而是培育风电设备制造业,尽快掌握先进机组的制造技术,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降低成本,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2、根据国家风电发展 规划
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但这只占到国家发电装机容量的3%,风电在整个电网中的比重则更少。因此,风电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多发或少发电,而真正带动国内风电设备 行业 的发展才是成功标志。目前国产风电设备市场中,大部分风电设备制造去也产品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优势
数十年来,我国发电设备经历了多次升级换代,设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水电方面,几十年来通过自行研制、国外合作、引进技术,已实现从生产中小水电产品到生产各类大型水电机组的转变,产品得到了升级换代。国产葛州坝17万kW、龙羊峡32万kW、李家峡40万kW、二滩55万kW等大型机组陆续成功投运,现正在合作制造三峡70万kW机组。我国已进入水电机组制造世界先进行列。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 行业 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这三个因素上都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增强的条件,目前处于基本占领国内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阶段。
三、威胁
目前32%的国际份额主要是国内需求,国际份额大幅上升的原因也是国内新增需求的快速上升。与国际巨头相比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够, 行业 过度分散、成套能力不强,出口方式仍然主要依托于国内进出口公司承揽的国外工程,以及国内直接对外投资电站项目,单独参与国际工程竞标能力尚显不足。
四、劣势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发电设备制造大国之一,基本满足了我国电力工业的需要。但必须承认,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在综合生产能力、产品品种、技术水平和质量、交货期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从发电设备综合生产能力来看,现在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结构不合理。
对于30万kW及以上大型火电设备、大型水电设备,生产能力还不够;而发电设备中的中小机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例如1996年全口径发电设备生产完成1531.06万kW,从总量上看与需求基本相称,但从结构上看小火电机组生产太多。在完成的火电机组中,发电机1273.55万kW,30万kW以下665.55万kW,平均单机容量只有4.23万kW;汽轮机完成1318.296万kW,30万kW以下652.296万kW,平均单机容量3.62万kW,锅炉完成1246.3万kW,30万kW以下668.3万kW,平均单机容量3.52万kW。中小型机组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国际知名大企业均以生产30万、60万kW以上大机组为主。这说明30万kW及以上机组的综合生产能力不足。
2、产品品种和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发电设备产品品种单一、性能参数上尚达不到国际水平。目前有许多能满足国力工业新发展的品种的机组,我国还不能生产或不能独立生产。火电方面比如大型无烟煤锅炉、大型循环流床化、大型双轴供热机组、大型空冷机组、大容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60万kW及以上超临界机组等不能生产,大型燃气轮机我国要能独立生产道路还相当漫长;水电方面如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高水头大容量水轮机组、低水头大容量贯流机组、大型灯泡贯流式机组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 开发;核电设备制造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则更大。
我国发电设备性能参数方面的差距可以用发电标准煤耗来说明。1996年我国发电装机运行平均煤耗为410g/kW·h,比先进工业国家高出70~80g/kW·h。在仅占我国发电装机27.8%的30万kW及以上等级机组中,进口30万kW级机组的煤耗为310~320g/kW·h,而国产引进型30万kW机组为330~340g/kW·h。从机组调峰容量看,进口机组一般可达25%~100%,而国产机组一般只能达到70%~100%,即使是国产引进型机组,也只能达到35%~100%。
3、产品质量方面存在差距。
制造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质保体系、建立内部的约束体制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1996年国产30万kW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衡量发电机组质量的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已达到82%,进步很大,但是随着电网的扩大,对机组可用系数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外都要求在90%左右。目前国产30万kW级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比同等级的进口机组要低8个百分点。设备制造过程中一般性质量问题依然较多,与国外机组比较也有相当差距。
此外,我国企业在设备交货期、售前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对用户的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竞争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然企业的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服务手段跟不上也是重要的原因。
第六节 总结与建议
1、"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预计大容量发电机组的需求会日渐旺盛。
2、伴随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趋势,发展新能源机组,开发和使用新的清洁能源成为世界动力工业的新追求。我国电力市场的节能意识也日益增强。因此,具有新能源机组开发技术的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3、"环保"是"十一五" 规划 的另一个主题,伴随环保法规的实施和人们对工作环境改善的要求,自动化、低噪声等高技术含量的内燃发电机组需求会增多,这类产品开发与生产能力的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
4、便携式机组和移动式电源十分适合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容量用电,可以投资于这类产品。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