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太阳能真空管 行业 发展现状
一、2009年国内太阳能真空管 行业 发展概况
2001年到2006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快速发展。2006年销售额近300亿元,提供就业机会60多万个。中国太阳热水器2005年安装量为世界的77%。真空管型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硼硅玻璃3.3年产量约占世界70%,吸气剂约占世界95%以上,年约1.9亿支真空集热管用,在2001年中国的太阳能真空管生产线已达393条,而2005年更是高达860条,至2007年突破1000条生产线已完全没有问题。每年2亿多支的真空管将从中国诞生,并铺向中国及世界的屋顶,这样的数字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增长着。
2003-2009年我国太阳能真空管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支
二、太阳能真空管 行业 发展历程
我国自78年引进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的样管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攻克了热压封等许多技术难关,已经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全玻璃真空集热管产业,用于生产集热管的磁控溅射镀膜机已有745台,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量雄居世界首位。
1978年中国诞生第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到1986年卧式磁控溅射镀膜机的设计制造,是在政策扶持下的 研究 开发阶段。
1987年,我国制造了第一支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在之后的几年里,全玻璃和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实现了产业化,产业规模达到中试水平,为下一阶段产业的规模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产业的孕育发展阶段。
1993年太阳能产业进入初级发展阶段:由于成果转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特别是受技术人员缺乏的影响,此阶段的产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整体来讲,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这时候以山东力诺集团为主的真空管生产企业的产品占了真空管生产绝大部分市场。
1997-2001年太阳能产业得到高速发展,逐渐形成北京、鲁东、泰安、扬州、海宁等5个产业基地,并以此向周围不断辐射,产能得以迅速提升。
第二节 太阳能真空管 行业 政策标准
一、 产业政策
1、国家政策
目前,对太阳能热水器 行业 发展最根本的政策动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法》。本法于2006年1月1日生效,其中有如下规定:“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结合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技术规范。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根据前款规定的技术规范,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为太阳能利用提供必备条件。
对已建成的建筑物,住户可以在不影响其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安装符合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的太阳能利用系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广东省建设厅要求,学校、医院、酒店、集体宿舍等公共建筑和12层以下居住建筑都要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推进全国太阳能热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我国即将制定太阳能热水器的强制安装政策。
2007年,我国部分城市已经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提新建建筑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规定,如广东、江苏、济南、烟台等地区都明确要求12层以下新建建筑要全面推广和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合肥、邢台、江西等地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补贴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太阳能的发展。
2、相关标准
1982年,当时的国家标准局开始着手组织太阳能标准的制定工作,1984年我国第一个太阳集热器国家标准发布,即《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性能实验方法》(GB/T4271-1984)。1985年以后,开始进入初步产业化阶段。1986年到1994年主要是引进了平板热水器,所以当时的标准以平板热水器为主,如1986年的《平板型太阳集热器技术条件》(GB/T6424-1986),还有后来的《太阳热利用术语》等。
从1995年到现在,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主要产品是太阳能热水器,这期间制定的标准亦以此为主。到2001年,在全国能标委(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持下,制定了10项太阳能热水器的国家标准,1项 行业 标准,即农业部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技术条件》(NY/T343-1998),这些标准主要是结合我国当时的 行业 发展和产品研发方向制定的,和国际标准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为适应国际大市场的要求,提出国家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因此在2002年,由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领导,经过专家的调研和 分析 论证,对一些标准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陆续制定颁布了四项国家标准和三项 行业 标准,分别是《家用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实验方法》(GB/T18708-2002)、《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2002)、《太阳集热器热性能室内试验方法》(GB/T18974-2003)、《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技术条件》(GB/T19141-2003)和《太阳热水装置辅助电加热技术条件》(NY/T513-2002)、《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储水箱》(NY/T514-2002)、《家用太阳热水系统安装运行、维护技术规范》(NY/T651-2002)。2002年以前颁布的11项标准,加上新颁布的这7项,从实验、管理、产品对我们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品种、售后服务,安装验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范,构成了一个基本完善的热水器技术标准体系。之所以说是基本完善,是因为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现有标准还会不断地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二、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类,它以技术为支撑条件,即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壁垒问题不是很严重。如真空管,我们已有自主知识产权;平板技术方面,虽然铜的镀膜技术难度高,但不算很核心的技术,经过技术攻关,很快能够解决。
三、产品进出口标准与认证
根据不同的进出口国,有不同的进出口标准和认证,例如有SGS认证等。它创建于1887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资格最老的民间第三方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鉴定的跨国公司。总部设在日内瓦,在世界各地没有251家分支机构,256个专业实验室和 27000名专业技术人员,在142个国家开展产品质检、监控和保证活动。
第三节 太阳能真空管产品供求格局
太阳热水器市场北方较南方成熟,经济发达地区市场比欠发达地区好。当前国内太阳能热水器的消费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河南、湖北、陕西、山西等地,还有许多城市有待开发。并且,太阳能热水器以其环保、经济和能源可再生性越来越受到城区、县镇和边远地区人们的青睐。
太阳能真空管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的集中地区,对太阳能真空管的需求量巨大。
我国太阳能真空管需求地域分布
第四节 太阳能真空管 行业 产业链构成模型 分析
一、太阳能真空管 行业 产业链构成
1、产业链 分析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产业链的上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 行业 。太阳能真空管上游原材料以玻璃等原材料为主,下游十分广泛主要为阳能热水器 行业 。
2、上下游状况
1)上游 行业 -玻璃
近年来,我国玻璃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力度的不断加大,区域市场和农村市场的不断开拓,尤其是房地产业、汽车产业和出口快速增长的拉动,市场需求出现稳步快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1月~11月,我国平板玻璃产量达5.139亿重量箱,同比增长9%。统计数据还显示,2008年1月~11月,平板玻璃月产量一直处在波动状态中,每月的产量在4500万重量箱和5100万重量箱上下波动。引入注目的是,往年第四季度,都是平板玻璃的产销旺季,但是2008年11月平板玻璃产量为4599.25万重量箱,比10月的5100万重量箱下降9%。按照2008年全年玻璃月平均产量4700万重量箱估算2008年12月产量,2008年全年平板玻璃产量约为5.6亿重量箱左右,同比约增长5%。这是近10年来,玻璃产量增速首次滑向一位数。
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利好影响,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及房地产 行业 均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直接拉动了玻璃 行业 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1-11月,全国平板玻璃产量玻璃为5.37亿重量箱,同比下降1.18%。在纯碱和重油价格均低于上年同期的情况下,每重箱平板玻璃平均价格涨5.6元, 行业 效益得到明显的改善。2009年1-11月,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2.44亿元,同比增长1227%,全 行业 实现了扭亏为盈。
2)下游 行业 -太阳能热水器
得益于太阳能强制安装和太阳能热水器被纳入家电下乡补贴名单等利好政策的刺激,我国太阳能热水器 行业 的发展开始呈现井喷势头。据统计,2009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已达到4200万平方米,增长速度达35.4%;太阳能热水器年产值达到578.5亿元,增长了34.5%。
20多年来,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从70年代后期开始开发太阳能家用热水器。目前全国有5000多个热水器生产厂家,近几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将达到30%。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正在从市场导入期走向稳步发展的高速成长期,已涌现出了一批强势知名品牌。
二、太阳能真空管 行业 产业链模型 分析
太阳能真空管产业链简图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