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内市场最新技术运用状况
1、平板电视电源的产品研发特征:
1)产品品种数目增加非常快:平板显示器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必然导致与其配套的内置方式电源的产品方案同样更新快。众多电视机整机厂商纷纷推出各自品牌的平板电视,由于缺乏电源方面的统一标准,造成电源产品的品种数目急速增加。平板电视电源产品的“短生命周期”和“多品种” 这二种现象极为普遍!
2)对研发资源的需求量极大:平板电视电源产品的“多品种”现象将消耗大量的电源研发资源。平板电视电源属消费类电子产品范畴,投入大量的电源研发资源开发“短生命周期”的产品,经营风险加大!
3)建立有效的技术平台是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节省电源研发资源的重要手段。
2、平板电视电源的核心技术平台
1)电源的整体设计技术平台:目前,日系风格、韩系风格和台系风格这三大类平板电视电源的整体设计技术平台比较成熟、风格各异。国内企业应尽快形成自主风格的平板电视电源的整体设计技术平台,其突出特点应该是低成本、高性能指标、可制造性好、新品种的开发速度快。
2)DC-DC主电路技术平台:以下DC-DC主电路技术已经在平板电视电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准谐振反激电路、有源复位电路、非对称半桥电路、LLC谐振半桥电路、半波电流谐振半桥电路。
3)磁性器件设计技术平台:自然风冷下、PCB板上元件高度限制从20mm到40mm条件下的全部解决方案。
4)热设计技术平台:自然风冷下、PCB板上元件高度限制从20mm到40mm的全部解决方案。
5)单面PCB LAYOUT设计技术平台:要求LAYOUT中,跳线(JUMPER WIRE)的数量应尽量少。如SONY和韩国东亚电机的42寸 PDP电源中均有150-160根跳线。欣锐特的方案中不足80根跳线。
6)时序控制、保护电路和输出电压设定技术平台:模拟方式(ANALOG)和数字方式(MCU’S DIGITAL & SOFTWARE)二种方式同时并存。LCD电源中几乎全部采用模拟方式。 PDP电源中大多数厂家采用数字方式,而且有迹象显示将会有更多的厂家采用数字方式。
7)量产制造技术平台:测试(Pre-test和Final-test)和老化(Burning-in)的全部解决方案。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老化用电 规划 必须重视。
8)经验积累平台:欣锐特公司2005年1月成立以来,刻意招募、组建了国内最早、最全面的从事PDP电源开发、设计的技术团队。欣锐特公司的这一个PDP电源技术团队经历过几乎全部韩系PDP电源的开发,如SAMSUNG系列:V2,V3,V4,V5,W2代,LG系列的5,6,7,X3代,积累了丰富的规格书、测试报告、参考样机和实践经验可用于新产品设计参照。同时,欣锐特公司的平板电视电源技术团队经历过26寸,至65寸、82寸LCD电源的开发、设计。2005年9月以来,欣锐特公司参加了在国内建设三个平板电视电源专业化制造工厂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成与败二方面的经验。
第二节 国际市场最新技术运用状况
1、PDP平板电视电源的技术发展
供电解决方案已经基本成熟。PDP电源的技术发展趋势如下:元器件数目下降趋势、材料成本下降趋势、制造成本下降趋势。
1)元器件数目下降趋势:采用专用IC解决方案和MCU全数字控制解决方案是有效手段。不少半导体、IC公司专门己为此电源市场推出专用IC解决方案。 MCU全数字控制解决方案仍在研发中,还没有产品推出。
2)材料成本下降趋势: 这是消费类电子产品中永恒的题目之一。
3)制造成本下降趋势:这是消费类电子产品中永恒的题目之一。目前,大陆地区是主要的PDP电源的制造地,其次是韩国。
2、LCD平板电视电源的技术发展
供电解决方案仍在快速发展中:24V背光方式、二合一方式(台湾习惯称之为LIPS方式, 日本和韩国习惯称之为IP方式)、LED背光方式。
1)24V背光方式下,LLC谐振半桥电路(LLC Resonant Half Bridge)己经成为150W以上电源中的主流DC-DC主电路。
2)二合一方式下,INVERTER电路和灯管均流电路是关键,目前仍在快速发展中。预计,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二合一方式将会进入实用阶段。
3)LED背光方式下,反激电路构架和谐振电路构架半桥电路将成为主流DC-DC主电路。预计,从2009年开始, LED背光方式将会进入实用阶段。
3、主电路技术发展趋势
PFC主电路技术平台:无源PFC电路构架、CLASSICAL BOOST PFC电路构架、MODIFIED BOOST PFC电路构架、二路错相运行后的BOOST PFC电路构架
DC-DC主电路技术平台:正激主电路构架、经典正激电路、双端正激电路、反激主电路构架、经典反激电路、反激+同步整流电路、反激+BOOST FOLLOWER电路、准谐振反激电路、二路并联运行反激、二路错相运行反激
MULTI-RAIL OUTPUT主电路技术平台:LINEAR DROOPER电路构架、BUCK电路构架、BOOST电路构架、
DIRECT DROOPER电路构架。
第三节 国内技术市场区域优势
随着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和全球电子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在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电子产业群落,主要产品有家用电器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及其终端产品,计算机网络设备及终端和外设产品等。
这些地区的产业园中每一个大的品牌公司周围有无数的为之配套服务的中小制造企业。一方面,在国际国内品牌厂商周围,成长了大量以合约、贴牌为特点的加工企业;另一方面,合约制造作为中国电子制造业的重要现象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这些制造基地的一个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使电子设计链开始萌芽、成长。
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足鼎立”的态势。业内人士把其称为“珠三角电子产业圈”、“长三角电子产业圈”和“环渤海电子产业圈”。这“三个圈”既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三大都市群的所在地。
1、珠三角电子产业圈
改革开放伊始,即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珠三角依托地缘优势,港台资本首先注入,加之经济特区政策,以深圳、广州、东莞等地为中心的“珠三角电子产业圈”开始萌芽并成长。
有外商笑言:“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这足以说明珠三角对PC产业全球性配套能力。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的不同定位使得这一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珠三角,为欧美、日本、港台地区提供PC配套产品的厂房比比皆是。
平板电视电源多是以台湾地区生产商为主,近些年随着内地投资政策的放开,及投资环境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广东,江苏等地已形成了电源设备生产的主要基地,其中广东东莞地区发展最快,由于台湾企业在广东地区的投资建厂,包括台达、光宝等企业都在东莞建立了生产阵地。这些企业都是全球电源企业的领跑者。使得广东地区平板电视电源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就东莞地区来说,电子设备生产企业数量规模居全国之首。
“珠三角电子产业圈”背靠港澳台的地域优势,便捷高速的交通网络使得珠三角成为自由物流区,劳动力的充足且低廉,国际资本的源源不断注入成为令人羡慕的优势,使得电子信息产业在珠三角持续稳健发展。东莞的石碣、清溪、凤岗、长安等地都是以电子产业发达闻名的经济强镇。
2、长三角电子产业圈
进入19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放,对珠三角优势形成分流,长三角成为港台商人和国外资本的新宠,中国经济进入珠三角、长三角双引擎时代。
十多年以来,在电子产业方面,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昆山、吴江、苏州为腹地的新兴IT产品制造、研发和出口基地。
江苏与浙江在经济区位上,紧邻上海,长三角15个城市4个小时贯通的交通图,使江浙两省在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方面地理优势突显。对于成长迅速的国内市场来说,华东一带地位显著,浙江、江苏作为加工制造基地,仰仗上海的市场辐射力,为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打下基础。
由于IC产业生产基地对于水质和气候有特别要求,对水质要求杂质含量小、纯净度高,要求气候温和,没有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加之长三角传统上高度开放,在结构升级过程中,集聚的趋势比较强烈,人才和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速度快。因此“长三角电子产业圈”被部分投资者作为重点生产基地。
3、环渤海电子产业圈
上世纪90年代末起,以京津沈大为核心的“环渤海电子产业圈”异军突起,依靠其政策与人才的优势,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新的亮点。
相比珠三角、长三角而言,“环渤海电子产业圈”具有后发优势。在2000年,北京制定了《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 规划 方案》,预计到2010年之前,北京市要建成20条半导体生产线、20家封装测试厂和200家IC设计公司。由于这一地区处于中国政治中心,有政策环境优势;加之北京、天津地区高校与科研院所众多,使得高新科技的科研有了落地的土壤。
“环渤海电子产业圈”所具有的人才与政策的优势是珠三角、长三角相对欠缺的。目前,以研发、生产、销售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在这一地区迅速形成,产业聚集态势明显。在21世纪,“环渤海电子产业圈”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发展潜力。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完成了由国外向珠三角、长三角,继而由东南沿海向环渤海、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迁徙;与产业中心转移同时发生的还有,中国人已经意识到,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不仅需要人才、技术和品牌,更需要产业链、市场和环境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