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内蒸发器产品 技术工艺 研发动态
我国蒸发器设备制造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方面又取得新的突破,推动了我国蒸发器设备制造技术的发展。其中,杭氧股份有限公司为伊朗提供的两套63000m3/h蒸发器设备是目前国内自主开发的最大等级的蒸发器设备,其装置采用全低压分子筛净化吸附、中压空气增压透平膨胀机、规整填料和全精流制氩技术的氧气内压缩工艺流程,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制6万等级蒸发器设备的空白;为中原大化50万吨/年甲醇工程提供的52000m3/h蒸发器设备,采用空气增压、氧氮双泵内压缩流程,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国产化蒸发器设备。另据介绍,目前在用氧压力达4.6MPa以上的化工企业使用的蒸发器装置,均采用了液氧泵内压缩流程,氧提取率可达95%~97%,氩提取率可达70%~80%,这些技术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节 国外蒸发器产品 技术工艺 研发动态
MVR蒸发器技术由于其节能效果显著,70年代开始在国外迅速发展,现已广泛使用,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及乳品、制糖、淀粉、氧化铝、造纸、己内酰胺、海水淡化、炼焦厂(回收二氧化硫生产硫氨)、盐化工等很多生产领域。
MVR是“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的英文简称(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其基本原理是:对蒸发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蒸汽通过逆流洗涤及机械再压缩,提高废热蒸汽的清洁度及热焓,重新利用,达到节能与环保的目的。
MVR蒸发器(低温压汽蒸馏)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蒸发器技术,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该项技术。
MVR蒸发器的特点:
(1)、没有废热蒸汽排放,节能效果十分显著,相当于10效蒸发器。
(2)、运用该技术可实现对二次蒸汽的逆流洗涤,因此冷凝水干物含量远低于多效蒸发器。
(3)、采用低温负压蒸发(58-80℃),有利于防止被蒸发物料的高温变性。
(4)、MVR蒸发器是传统多效降膜蒸发器的换代产品,是在单效蒸发器的基础上通过对二次蒸汽逆流洗涤及再压缩重新利用。凡单效及多效蒸发器适用的物料,均适合采用MVR蒸发器,在技术上具有完全可替代性,并具有更优良的环保与节能特性。
第三节 近年国内外蒸发器 技术工艺 研发成果回顾
1、2003年我国第一台新型冷凝蒸发器研制成功
2003年,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类环状流”新型冷凝蒸发器。
低温冷凝蒸发器目前均采用传统的相变传热机理和结构,传热效率低,由此导致这些大型设备中的冷凝蒸发器,不仅体积庞大,制造成本高,运输及安装难度大,而且其运行性能差、耗电量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吴裕远教授等学者进行了长达15年的“低温流体狭缝热虹吸两相流强化传热 研究 ”和“低温多组分流体非平衡态冷凝传热强化实验 研究 ”课题的科研攻关。
在提高冷凝蒸发器效率、减少其体积和重量以及提高其运行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在理论和技术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基于新型传热机理所设计的新型冷凝蒸发器,其沸腾传热系数比普通列管式换热器高出59倍,而其传热温差则是目前国际同类产品最低,将国外同类产品的设计指标提高了50%。
2、2005年我国涂料用薄膜蒸发器技术研发成功
由上海华生化工公司和北京新特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的涂料用薄膜蒸发器技术,2005年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2年,我国颁布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强制标准,对涂料中游离TDI的含量作出了严格限定。为了达标,国内许多涂料企业都不得不大批采购价格相对昂贵的进口薄膜蒸发器。上海华生化工公司和北京新特科技公司研制的此项成果,有利于我国涂料 行业 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
从事涂料 研究 59年的涂料界泰斗虞兆年先生说:“薄膜蒸发器在涂料中的应用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国外50年前就有了这种技术,而在我国却是个空白。现在我们用了3年多的时间把它攻关成功,没花国家一分钱,并且赶上国际水平,对我国涂料工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四节 未来蒸发器国内外 技术工艺 研发趋势 分析
毫无疑问,未来国内外蒸发器的发展趋势是节能、环保。而版式蒸发器和MVR等技术也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应运而生的。
另外,就我国而言,尽管国内的家用蒸发器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于大规模的生产模式、习惯于以数量求效益。但在激烈的价格竞争形势下,随着产品利润率的日益降低,当生产数百万台压缩机仅能取得数百万元利润的情况下,一些特种蒸发器就不失为一种出路。特种蒸发器包罗万象,在此不可能一一例举。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生产规模小、单台利润高、产品转型快、多数情况下需要针对用户的要求专门设计。这类产品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内压缩机企业的重视。如国内数家企业正在开发或已经具备生产能力的车载冰箱压缩机。
第五节 蒸发器产品同类替代 技术工艺 发展
蒸发器产品用途十分广泛,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蒸发器还没有同类替代产品出现。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