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业 风险 分析
一、市场风险
医药 行业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医药保健产品的需求逐步提高,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医药 行业 ,加剧了 行业 的竞争。同时,大型制药公司在资金,人才,研发等方面占据优势,可以为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医药产品,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部分中小制药公司为了生存,会以大幅度降价等措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客观上加大了市场过度竞争风险。扑热息痛原料药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家较多,这些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价格,市场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给业内企业经营带来 行业 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供应风险
我国扑热息痛原料药生产所需的原料供应比较充裕,配套齐全。但近几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业内企业将面临原材料供应风险。
三、资金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指借贷风险及汇率风险。本 行业 存在一定的利息风险。但本 行业 扑热息痛产品主要是出口,涉及到外汇,因此存在汇率风险。
四、政策性风险
1、医药制度改革的风险
我国已经建立了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未来几年,我国医药 行业 改革将着力推行以自由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在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上推行GSP认证管理,推广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促进集约化经营,整顿药品流通秩序。在生产质量标准上,推行以GMP为代表的医药企业管理规范。在药品 研究 开发的临床应用上,推行GCP等质量管理规范。
目前,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开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 研究 工作,主要针对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医疗保障体制、医药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在以上改革措施将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医药销售等方面对业内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2、进出口风险
中国已加入WTO,为此,我国必须遵守WTO的相关规定和做出的各项承诺,其中对本公司影响较大的规定及承诺包括:药品进口关税税率将从现在较高水平降到6%左右;对国外医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更为严格;2003年1月1日起全面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即允许外商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
上述规定及承诺给国内医药 行业 带来一定风险;
首先,药品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将降低国产药品原有的价格优势,从而对中国内地企业产生较大冲击,可能会丧失一部分市场份额;
其次,由于仿制专利期内药品将受到进一步的限制,国内创新药物的开发难度大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些公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对企业持续稳定增长形成较大压力。
3、 产业政策 风险
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医药 行业 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 产业政策 的不断深化调整,与本 行业 有关的医药 产业政策 也存在调整的可能性, 产业政策 的调整必然对本 行业 的生产,销售及效益都会产生影响。
4、药品降价风险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进一步走向市场化,我国药品定价中长期沿用的价格管制政策正逐步被打破。一方面,根据2000年7月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出台的《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药品定价采取"管放结合"方式,对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品价格仍实施管制(甲类及少数特殊药品由国家计委定价,乙类药品则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定价),放开目录外药品价格,由市场调节,企业的自主定价权得到了扩大;另一方面,2001年国家计委对医保目录品种的价格管理仍然以降为主,当年12月份,国家计委关于公布383种药品价格的通知,对药品价格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下调;2002年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到位,新药价格改革的降价效应得到进一步显现。综上,药品企业自主定价权力的扩大和政府的药品降价政策使国内药品的总体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对原料药 行业 产生了不利影响。
5、环保政策风险
制药 行业 受到比一般 行业 更严厉的环境保护监管。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粉尘、废渣等污染性排放物和噪声。如果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良后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可能在将来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标准,使业内企业支付更高的环保费用。国家环保政策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业内企业的环保风险。
第二节 未来发展预测
目前国内医药市场上扑热息痛制剂产品多达几十种,剂型有片剂、胶囊、散剂、冲剂、糖浆、栓剂、滴剂、注射液等。1999年仅扑热息痛单方片剂全国产量就达几十亿片,加上其他含扑热息痛的复方制剂,全国年总产量超过100亿片(粒)。2000年全国复方扑热息痛片剂产量比上年又有大幅增长。目前全国扑热息痛单、复方制剂产品已超过200种,在全国大城市医院用药普及率达到95%以上。
最近几年,国内市场新上市的扑热息痛单、复方制剂品种越来越多。由于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国外大公司知名品牌的扑息痛产品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另外,合资企业及国内大企业推出的扑热息痛品牌制剂产品也不断增加。2006年,扑热息痛的国内实际生产量已接近6万吨,同比增长18%。
2006-2010年我国扑热息痛销量预测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