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职业装项目 市场发展 现状
中国职业装的市场现状,可以用"容量巨大,供应充足,交易活跃"来概括,中国有6.5亿人的产业大军是职业装的主要消费者,如果他们全部穿上职业装,每年的市场需求应在1000亿人民币以上。
目前我国职业装有三个特征:一是功能性,这是职业装最基本的要求。二是象征性,例如警察服装、部队服装等。三是具有职业尊严,职业装要有档次区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选择好的衣料、设计和剪裁。因为这样才能使穿着的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骄傲。
职业装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由个体化到整体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服装企业在追求自身品质的同时,逐渐在品牌、产品链等方面加深,并且在原材料及产品推广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回响。品牌自身特征逐渐明显,我国职业装企业逐渐出现细分化趋势,一些企业在西服套装方面比较有优势,有些企业在衬衫方面比较有优势,在 行业 竞争中,逐渐得以突出企业本身,并在某一方面独树一帜。
中国加入WTO以来,纺织业贸易频繁,加速了国内外纺织 行业 的交流,使纺织 行业 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对于职业装 行业 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职业装项目市场供需 分析
一、中国职业装项目市场供给总量 分析
2003-2009年我国职业装供给统计
二、中国职业装项目市场供给结构分布
国内区域供给结构
三、中国职业装项目市场需求总量 分析
中国职业装产业企业己达两万余家,且中国制造的能力己完全具备国际水平。那么未来职业装的市场空间是怎么样的呢?粗算估计,中国职业装市场,目前市场空间约为800-1200亿元人民币,其中90%是出口。但是,基本上国际需求己趋于饱和,因为国际市场职业装消费习惯己经形成,难以再有大的突破。另外有关纺织服装类贸易争端己经由原来发达国家为主,开始向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同时出现多方面贸易争端。与此同时,国内目前市场需求仅为80-120亿元。按中国有7亿从业者来看,每年每人在职业服装上的消费额仅仅为10-20元,因此,国内市场还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职业装产业在服装品类中是可以大有作为。
四、中国职业装出口海外市场状况
2003-2009年我国职业装出口金额统计
亚洲依然是我国职业装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我国职业装总出口金额的42.65%。我国职业装第一大出口国仍然是日本,对日出口金额占我国职业装总出口的17.82%,同比增加了8.48%。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对罗马尼亚出口激增,达22.20亿美元,同比增加了956.86%,占我国职业装总出口的5.62%,冲入出口市场第四位。
五、中国职业装项目市场供需平衡 分析
职业装整体 行业 现状趋于饱和状态,这里说的饱和并不是市场的饱和,而是企业本身的一种饱和,一个企业从西服套装、衬衫、领带、大衣、夹克、鞋子等各方面都在生产,就出现了大而全的现状,而这种现象对于企业来说,波及的面很广,可能对于暂时的 行业 竞争有些优势,对于长远来说,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职业装市场经过后续几十年的发展必然从整体化再走向个体化,体现企业本身的优势,摈弃不利的资源。 行业 内产业链的整合。部分企业通过自身的优势,不断延伸服装 行业 的外在附件,使羊毛、面料、生产加工、成衣、宣传等一系列的资源整合,降低服装成本,增加了市场上的竞争力。
六、重点区域 市场发展 状况
1、江苏
江苏服装品牌众多,门类齐全,尤其是近年来职业装异军突起,以时尚的设计、加工和营销水平成为全国有很大影响的职业装生产基地。我省进入进入全国服装业百强中的50%左右企业,已有一部分生产能力用于职业装生产,像飞达这样主要从事职业装的企业成为职业装生产的主力军。一些出口服装企业还承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职业装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从事职业装生产的企业近干家,销售额数十亿。
从目前我省从事职业装生产的企业来看,十几年来,他们及时与时代、与市场合拍,抓住机遇,为启动和发展我省职业装市场发挥了带头作用。像飞达这样的服装企业,把职业装的文化理念、生产经营理念引入企业,在我省以至全国开拓职业装市场,成为职业装 行业 的先行者。现在我省不少职业装企业先后为土地、物价、公检法、监察等部门制作标志服,为工厂医务、饮食等各行各业制作 行业 服。大到职业装股份公司,小到标志服生产厂,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专业开发制作酒店制服、航空制服为先导,以推行公安、武警、工商、税务等标志服为契机,以制作塑造企业形象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着装为突破口,一个适应市场、弘扬企业文化的“文化性”生产遍及大江南北。
2、浙江
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引进专业设备、CAD和CAM及柔性制造系统(FMS)技术,其他关键设备的技术改造投资总额比2008年又有所增长,2009年是浙江省服装业有史以来技术改造投入较多的一年。
服装出口发生结构性变化。中国加入WTO以后,带动了浙江省服装出口的积极变化:加工贸易比重下降,一般贸易稳定增长;多层次、宽领域的出口市场开始形成;取消配额的部分服装产品开始加速增长;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出口业绩逐年上升。
实施名牌战略成效显著。浙江省服装 行业 由于实施名牌战略早,因而浙江省和全国的知名品牌不在少数。协会会员单位有24种产品被复评和新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有28件商标被省著名商标评审委员会延续和新评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保持企业持续发展。浙江省的服装 行业 在经历了前些年的高速发展后,服装企业在今后除了面对国际品牌的竞争,还要不断满足消费个性化所带来的对产品多元化需求的问题。以大规模生产占领市场的时代即将结束,单一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将受到限制。在“经济全球化”和“需求个性化”的双重压力下,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随着服装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人们的衣着需求普遍趋向个性化,建立“小批量、多批次、多品质、多品种、快出货”的经营模式已成为必然,企业只有缩短与市场之间的距离,才能为自己赢得主动。另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服装 行业 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浙江的服装企业要积极尝试对外加工合作,项目合作、品牌运行合作等多种方式。出口除了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外,还应积极开辟新的市场,加大对拉美、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逐渐建立一种产业互补,贸易互补的关系,加大、加快浙江省服装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使之成为国际产业供应链中极具竞争力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百家争鸣,重在服务。浙江省服装 行业 就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由政府、 行业 、企业各方构成的系统,由浙江省服装 行业 协会协调着,时刻保持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通畅,充分发挥整体效能。并共同致力于打造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构筑浙江省的新优势,从而使浙江省从服装大省向服装强省迈出坚实的一步。
3、上海
2009年3月份出口出现短暂同比增长后,4月份出口再次由增转降。今年前4个月上海关区纺织服装出口波动较大,单月出口同比增长与下降交替出现。其中,1月份出口65.4亿美元,增长2.9%;但2月份出口值急剧降至23.4亿美元,大幅下降47.6%,为入世以来最大降幅;3月出口值快速回升至47.5亿美元,由上月的下降逆转增长5.9%;但4月份出口值为47.9亿美元,虽环比3月增长0.9%,但同比再次由增转降,降幅为13.4%。
一般贸易出口占主导地位,加工贸易下降更为明显。今年前4个月,上海关区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纺织服装151.4亿美元,下降10.9%,占同期关区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82.3%。同时,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31.9亿美元,下降15.1%,比同期关区纺织服装出口平均降幅高出3.5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出口小幅下降,国有企业出口大幅萎缩。今年前4个月,私营企业通过上海关区出口纺织服装69.7亿美元,下降3.6%,占同期关区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37.9%,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出口纺织服装64.1亿美元和41.3亿美元,分别下降11.9%和19.4%。
欧盟、日本和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对日本出口仍保持增长。今年前4个月,欧盟、日本和美国仍占据上海关区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前3位,合计占同期关区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65.1%。其中,对欧盟出口43.8亿美元,下降11.7%;对日本出口39.8亿美元,逆势增长2.5%;对美国出口36.3亿美元,下降4.5%。
纺织业是中国重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从业人员2000多万,间接涉及上亿人口就业。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实体经济不振,消费能力大幅萎缩直接造成今年前4个月上海关区纺织服装出口显著下降。从刚刚结束的105届广交会情况来看,纺织服装类出口成交金额仅为32.3亿美元,相比上届下降11.7%,同时原有的大单、长单为目前的小单和短单所取代,预示着下阶段纺织服装出口恢复全面增长的难度依然较大,其面临的压力集中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金融危机下出口市场需求继续萎缩。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深化,3大发达经济体均处于经济衰退区间,国家居民消费需求大幅下滑。如有报告指出,继去年美国服装需求出现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的首次缩水后,预计今年服装销售额还将进一步下降。发达经济体是上海关区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其需求持续低迷直接导致纺织服装出口大幅下降。近期一项对200家大型纺织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上半年的订单均下降了20%到30%。此外,与服装相比,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不仅面对发达市场,还为印度、越南等新兴国家服装产业发展供应大量原料。由于外部需求整体萎缩,周边发展中国家服装出口也有所萎缩,对上游面料的需求随之减少,纺织原料出口下降受到双重压力。今年前4个月,上海关区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总体降幅比同期服装出口降幅高出14.2个百分点。
2)人民币汇率相对坚挺削弱产品出口价格竞争优势。虽然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但由于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等货币走强,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也出现快速升值趋势。截至今年5月6日,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的年内升值幅度分别达到了5.1%和7.5%。而自去年10月以来,很多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对美元出现大幅贬值。目前国际纺织服装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状态,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人民币汇率坚挺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受到削弱。
3)主要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逐渐增强。由于我国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的成本优势得以体现,部分服装订单开始向周边新兴纺织工业区转移。数据显示,孟加拉国劳动力成本是0.22美元/小时,柬埔寨是0.33美元/小时,越南是0.38美元/小时,印度是0.51美元/小时,而我国是1.08美元/小时,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下降,部分欧美订单开始向周边国家转移。
4)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升温。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一直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打击的对象,在当前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通过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加剧。如2月份美国政府经济振兴方案中的“买美国货”条款规定部分制服的采购必须100%为美国产品,今年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配额限制虽已到期终止,但3月份美国纺织组织总会更呼吁政府采取措施监控自中国进口纺织品的情况。此外,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还向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蔓延,近来,阿根廷、土耳其、印度尼西亚也相继宣布对纺织服装进口采取限制措施。
为保证纺织服装 行业 健康稳定发展,建议:一是引导纺织服装企业通过科技与品牌创新,提高产品核心竞争能力;二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海外建厂,有效利用当地土地和劳动力方面的成本优势;三是加强对纺织服装出口价格的监管,加大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