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钴精矿的概述
钴是世界重要的战略矿产之一,它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和强磁性等特点,常被用来制造超硬耐热合金、磁性合金、碳化钨的基体或粘合剂,广泛用于陶瓷、电机、机械、化工、航空和航天等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矿床类型有岩浆型、热液型、沉积型、风化壳型4类。以岩浆型硫化铜镍钴矿和夕卡岩铁铜钴矿为主,占总量65%以上;其次为火山沉积与火山碎屑沉积型钴矿,约占总储量17%。因此我国钴矿和钴精矿一直依赖进口补充以满足需求。钴精矿的进出口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商业计划书)
第二节 中国钴矿进出口现状
虽然中国的钴资源丰富,钴矿产量也显著增长,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钴工业的加工生产需求,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钴矿资源。以2012年为例,中国全年进口总额为106,665万美元,平均价格为0.40万美元/吨;其出口总额仅为52,780万美元,平均价格为1.26万美元/吨。这其中的价格差异主要是因为钴矿产品属于战略矿种,同时又属于短缺矿种。
根据中国矿产品进出口关税及相关政策,导致钴矿进出口矿产品的关税不同,最终导致进出口价格的差异。
2009-2012年钴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及价格
中国进口钴产品种类较多,其中精钴矿和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量最大。2012年钴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高达176,601吨,总金额达36,624万美元。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72,396吨,同比增加约30%,总金额35,003万美元。钴大于等于99.5%的超细钴粉,钴锍,未锻轧钴,粉末等一共进口10,550吨。其他的进口钴产品还有硫化钴、钴盐,尽管进口量不大,但仍依赖进口。
出口的钴产品主要有四氧化三钴、钴酸锂和草酸钴等。2012年四氧化三钴产品总共出口5,646吨,钴酸锂及其它金属酸盐及过金属酸盐产品一共出口28,682吨,钴大于等于99.5%的超细钴粉、钴锍、未锻轧钴、粉末等钴产品一共出口3,789吨。
2009-2012年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量与价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钴资源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进口量保持相对稳定。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国内钴产品的大量生产,缓解了中国进口钴产品的压力;还因为中国坚持国外进口与国内生产并行的道路,极好地降低了他国对钴价格垄断的风险。同时,部分钴产品的进口量与价格的反比例关系显现了中国良好的进口策略。即每当价格升高时进口额降低,当价格降低时进口额猛增,在图中显示出上下呼应的三角形的形状。这样的进口策略极好地平抑了价格,降低了对中国进口的不利影响。
第三节 钴精矿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中国科技、经济各方面的快速发展,钴的产量迅猛增加。中国已经成为钴矿生产大国和进口大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中国钴矿资源紧缺。尽管中国资源量达8万吨,但远远少于刚果、澳大利亚等国家。同时由于中国贫矿多、富矿少;共生、伴生矿多、单独的钴矿床少等原因,加上还有不少暂时不能利用的资源,所以总的来说中国是一个钴矿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
(2)伴生矿多、品位较低。由于中国钴矿石品位相对较低,而且钴多以伴生金属产在铜、镍、铁等矿床中,因此提取的工艺流程较长,技术比较复杂,生产成本高,可回收利用率低。
(3)中小企业多,冲击进出口。中国钴矿资源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容易导致国际市场价格上升。同时中国钴矿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一旦行情有变便会考虑自己利益扰乱市场、相互压价。容易出现被国外控制的局面,从而导致中国钴产品进出口受到冲击。
(4)企业不成规模,钴产业受影响。由于国内企业采用湿法萃取的方法,先将钴矿等材料冶炼成氯化钴、硫酸钴等中间产品,然后再根据需要进一步加工。由于这种技术准入门槛低、加工简单、国内需求大、利润率高等特点,使得国内生产钴的多为小型企业。这些小企业由于形成不了规模效应,容易造成市场的混乱,不利于钴产业健康发展。
为了满足目前和未来国内工业生产对钴的需求,针对上述中国钴资源及进出口所反映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勘查力度、提高资源储量。中国钴矿由于地质勘探程度不够,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目前还有许多尚待开展深入勘查的区域,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因此应加强钴矿的勘查力度与开发力度,增加钴矿地质勘查投入,应用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寻找更多钴矿资源,提高中国钴资源储量。
(2)综合开发、提高效率。由于钴矿绝大多数是铁、铜和镍矿的伴生矿产,因此应加大镍钴矿、铜钴矿、镍铜钴等矿床类型的综合勘查和综合开发。同时加大科技攻关投入,提高科技水平,不断改进中国钴矿采选冶技术、方法和工艺,提高含钴矿产的综合回收利用水平,减少浪费。
(3)稳定市场价格、维护产业利益。中国应继续实行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相结合策略,并建立战略储备,使得国际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即使有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中国也能够很好地应对。这样不仅能充分维护钴产业利益,也能降低对中国进出口的不利影响。
(4)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国际地位。中国应整合国内钴矿小企业,加强兼并重组,不仅可以增加企业实力、产品竞争力,还可以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步稳定国际市场价格,最终维护企业利益和中国自身利益。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