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烟草 行业 的定义及分类
烟草 行业 通常是指从事烟草种植、收购、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领域。它包括了烟草原材料(烟叶)种植、烟草加工、卷烟产品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和子部门。
第二节 烟草 行业 的基本特征
一、卷烟 行业 资本集中性 分析
卷烟制造 行业 规模经济性明显,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 行业 。卷烟制造的工艺复杂,加工工序多,使用的机器设备种类多,购买固定资产投入大,占用资本多。
二、卷烟 行业 垄断性 分析
烟草 行业 有着十分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即在烟草 行业 内,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其生产的单位成本就越低、效益越好。其规模经济性主要取决于该 行业 三方面的特点:
(1)产品结构和用途单一。卷烟作为烟草业的主要产品,其物质结构主要是一张盘纸、一堆烟叶,外加一根滤嘴棒;其用途就在于满足消费者吸食的特殊嗜好。
(2)不同卷烟产品的品牌差别化程度大、品牌效应显著。烟草制品的物质特性是高度相似的,但受消费者购买消费习惯的影响,品牌差别化程度大。消费者购买和消费何种香烟,主要是受品牌因素的影响。
(3)生产所需原料、技术及工艺流程高度同一,资产专用性极强,适合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第三节 烟草 行业 的产业链 分析
一、烟草 行业 的产业链
本报告所说的烟草 行业 不仅限于烟草加工业。从对烟草 行业 的定义看,它既包括了第一产业的烟草种植业,也包括第二产业的卷烟加工业,同时还包括第三产业的流通业、商业等。
从烟草的种植、收购,到烟叶复烤、加工、卷烟生产,再到卷烟的流通、销售,体现着各部门之间紧密的关联性以及各个生产环节资本密集的特点。各个环节之间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够提高整个烟草 行业 的生产效率。
烟草 行业 以烟草的种植为起点,以消费者的吸食、消费为终点,其产业链贯穿烟草种植业、烟叶收购、烟叶复烤、工业加工业、运输业、商业等领域。其上游产业包括化工、机械、造纸、印刷、电子等。
烟草 行业 的发展主要受卷烟消费量的影响。卷烟消费的增加将促进卷烟加工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烟草种植、收购的增加;卷烟加工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其上游产业如化工、机械、造纸、印刷、电子等的发展。相反,卷烟加工业的规模也会受到烟草种植和其他 行业 的影响。
二、卷烟工艺流程和技术特性
卷烟制品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从烟叶到最后的卷烟,需要约2000道工序,但按照工艺的先后可将它分为制丝、卷制、包装三个主要的过程。
1、制丝
制丝包括烟叶回潮、配比、切头、解把、润基、打叶、润叶、切丝、烘丝、润梗、切梗、烘梗、丝梗混合、干燥、贮丝等工艺。制成的烟丝必须配比均匀,纯净无杂质,烟丝的宽度、水分、温度均应符合各等级卷烟工艺的要求。
2、卷制
卷制包括喂丝、风力输送分配、卷支、滤嘴接装、按照制造规格和质量标准,卷成各种烟支。
3、包装
烟支经过烘焙后,用软包、硬盒、听装三种包装方式制成卷烟产品,还有透明纸、条包、装箱等程序,最后成品入库。
第四节 烟草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烟草 行业 在我国工业中的地位
中国的烟叶产量占世界烟叶产量的35%,为世界第一;中国的卷烟产量占世界卷烟产量的32%,也为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烟草大国。
全世界11亿多吸烟人口每天吸食150亿支卷烟,其中有将近80%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就占了世界的25%。中国的烟民占世界烟民的比例,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差不多。中国烟民的数量,几乎比美国人口的总数还要多。现阶段常年吸烟人口达3.1亿之多,年卷烟消费量约17000亿支,市场零售总额近3000亿元。
中国的卷烟产量和销量均居世界第一,烟草工业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自1987年以来,烟草业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利税大户,并基本上与国家财政税收保持同步增长。2005年烟草 行业 实现工商税利超过2400亿元,与去年同比增加300亿元以上,增长14%,其中实现工商税金1590亿元,同比增长11%。同实行专卖制度前一年的1981年相比,在卷烟产销量增长1倍基础上,实现税利增长了29倍。自1987年以来,烟草每年给国家上缴税利已连续18年居全国各 行业 之首,中国烟草 行业 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6年9月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税务杂志社在京联合公布了2005年度中国纳税五百强榜榜单,其中82家烟草工商企业入选,红云集团以125元列全国第6位,烟草 行业 第1位。
2006年7月份, 行业 完成内销卷烟销量1644.1亿支(328.8万箱),比去年同期增加48.9亿支(9.8万箱),增长3.1%。1—7月份, 行业 累计完成内销卷烟销量11949.8亿支(2390.0万箱),比去年同期增加455.5亿支(91.1万箱),增长4.0%。
从1982年国家对烟草
行业
实行专卖体制以来,中国烟草累计实现工商税利高达10000余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9%。如果仅从烟草主体税种来看,自1994年中国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开始到2001年,中国烟草累计上交消费税3566亿元,占同期全国消费税总额的62.0%;上交增值税1534亿元,占同期全国增值税总额的5.4%。2005年全国烤烟种植1674万亩,比上年增加160万亩,收购烟叶210万吨左右,全国集约化育苗比例达到82%,其中漂浮育苗移栽面积达到1010万亩。
可以看出,尽管由于产品的特殊性而一直受到较为严格的政府管制,但在客观的国情条件下,烟草
行业
对中国社会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各级政府财政收入而言,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支柱性
行业
之一。另外,就现状而言,中国烟草还为2000多万种烟农民、1000多万零售人员和50多万工商企业职工提供就业机会与收入来源。
烟草业还带动了其他 行业 的发展。我国每年卷烟材料价值数百亿美元,为农业(种植业)、化工、机械电子、造纸、印刷等 行业 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二、烟草 行业 的经济效益 分析
卷烟产品目前在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仍然是居民生活中的常用品,并且这一地位在近几十年内是不会改变的。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计,2005年全 行业 累计生产卷烟19420亿支(3884万箱),同比增长3.67%;销售卷烟19470亿支(3894万箱),同比增长3.7%;12月末卷烟工商库存1287亿支(257万箱),保持正常库存水平。2006年7月份当月完成内销卷烟产量1667.6亿支(333.5万箱),比去年同期增加106.6亿支(21.3万箱),增长6.8%。1—7月份, 行业 累计生产内销卷烟11905.5亿支(2381.1万箱),比去年同期增加397.9亿支(79.6万箱),增长3.5%。卷烟产品结构变化同比上移,一、二类卷烟产量比重平缓增长,四类卷烟向三类卷烟大
幅上移。其中,一、二、三类卷烟比重分别为9.8%、17.1%、46.6%,同比分别增加47.1万箱、67.3万箱、161.9万箱;四、五类卷烟比重分别为23.5%、3.1%,同比分别减少172.3万箱、22万箱。卷烟产品结构仍呈提升态势,一、二、三类卷烟产量结构同比上年分别上升2.3、3.6、6.2个百分点,卷烟产量同比分别增加9.1、15.2、29.6万箱,四、五类卷烟产量同比减少25.1、6.0万箱。全 行业 大力推进品牌维护、提升工作,启动了部分名优卷烟品牌36个重点城市的市场监测和部分名优品牌市场走势监测工作,加强品牌管理与战略 研究 。进一步精减压缩卷烟牌号、规格,2005年全国卷烟生产牌号325个,比上年减少169个,较2000年减少800多个。白沙、红河、红梅、红金龙、哈德门等5个牌号的单牌号卷烟产量超过100万箱。加强卷烟价格管理,有24个省级局(公司)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卷烟零售明码标价工作,大部分名优卷烟已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批发价。
2004年全年累计实现工商税利超过2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其中实现工商税金1414亿元,比上年增加22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7月份全 行业 产销增长,产量增幅较高,同比增长9.7%;7月末库存结构基本合理,但四、五类卷烟库存偏紧;7月份价格指数走势平稳,36户、百牌号价格指数略有下滑,滇产烟价格持平,沪产烟价格指数稍许上扬; 行业 效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商业税利、利润大幅增长; 行业 名优烟产销量继续保持大幅上升势头。2006年7月份, 行业 完成工商税利23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1.9亿元,增长28.4%。其中,工业税利179.6亿元,同比增长30.8%,商业税利55.1亿元,同比增长21.1%。2006年7月份, 行业 完成工商利润79.8亿元,比去年同期57.4亿元增加22.4亿元,增长39.0%。其中,工业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42.5%;商业利润41.7亿元,同比增长36.0%。2006年1—7月份,全 行业 累计实现工商税利176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0.8亿元,增长19.8%。其中,实现工业税利1249.23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商业税利511.23亿元,同比增长32.0%。2006年1—7月份,全 行业 累计实现工商利润67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6.7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实现工业利润282.12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商业利润389.45亿元,同比增长35.1%。
通过以上的
分析
,展望未来的中国烟草
行业
,在目前一段时期内(3-5年),烟草业在中国仍然是利润空间巨大,稳步发展,并由国家垄断的重点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
行业
将不断做出战略调整,形成组建烟草集团的趋势。在对入世的承诺上,我国将逐渐开放烟草市场,但鉴于
行业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相信中国政府会采取对民族烟草业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的维护市场份额和减少人员的失业。但随着跨国烟草集团的进入,
行业
将面临重新洗牌,利润下降和人员精简是不可避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