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多菌灵的简介
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可以有效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广泛,但其残留能引起肝病和染色体畸变,对哺乳动物有毒害。(可研报告)
第二节 多菌灵的制备方法与影响
工业上生产多菌灵主要是以甲醇、光气、石 灰氮(氰胺化钙)为原料先合成氰胺基甲酸甲酯,然后再与邻苯二胺缩合生成多菌灵。该法称为氰胺化钙法或称氯甲酸甲酯合成法。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 研究 了微生物、含水量和Cd对土壤中多菌灵降解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多菌灵(5.0mg·kg-1和10.0 mg·kg-1)的降解半衰期在灭菌条件下为非灭菌条件下的12.6~13.8倍;复合降解菌群(枯草杆菌、副球菌、黄杆菌和假单胞菌)的加入显著缩短了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半衰期(32.1%~37.1%);当土壤含水量由40%田间持水量提高到60%或80%田间持水量,多菌灵降解半衰期缩短46.2%或74.0%;低浓度Cd(5.0 mg·kg-1)的加入显著缩短了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半衰期(32.1%~52.4%),而高浓度的Cd(50 mg·kg-1)延长多菌灵的降解半衰期(92.6%~103.0%);对添加复合降解菌群的土壤,低浓度Cd(5.0 mg·kg-1)的加入同样显著缩短了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半衰期(34.0%~34.4%),高浓度的Cd(50 mg·kg-1)延长多菌灵的降解半衰期(74.4%~109.4%). 研究 表明,土著微生物在多菌灵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多菌灵降解菌群、较高的土壤湿度和低浓度的Cd也促进了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
第三节 多菌灵 市场发展 情况
环保压力致供应受限多菌灵于 19 世纪 70 年代由巴斯夫研发,属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 杀菌谱广、使用成本低,受到市场欢迎,是我国杀菌剂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
需求总体平稳,未来有收缩迹象。由于具有高效、广谱、持效期长等特点,多菌灵一直在我国杀菌剂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海外市场方面,巴西、阿根廷和印度等水稻和果蔬的主要生产国是多菌灵主要进口国,海外的需求总体表现较为稳定。但是,多菌灵施用残留过量将使得作物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自 2007 年美国撤销该药在食用农产品上登记以来,欧洲、南美和中国纷纷调整了相关食用农产品的施用限量标准,加强了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同时加快研发多菌灵的替代药物。
近年来多菌灵市场有萎缩的趋势,但是短期内市场需求波动不大。国内产能集中度高,环保趋严致产量受限。我国是最主要的多菌灵生产国,2013 年全球产能约 6 万吨,几乎全部分布在中国,国内多菌灵 90%的产能集中在广信农化、新安化工等 4 个企业之中。
近年来国内外对农药施用的管理力度越来越大,我国的多菌灵生产企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一些企业面临倒闭或整改,产能受到很大限制。开工不足影响供给,价格有望继续上行。由于国内外环保监管不断加强,截至 2016 年底,我国主要多菌灵生产企业年均开工率不足 50%,使得 2016 年底以来多菌灵市场供给偏紧,产品价格有一定回升。短期内企业依然面临环保压力,产量很难大幅提升,因此多菌灵价格仍存上行动力。
第四节 多菌灵的防治对象
(1)防治瓜类白粉病、疫病,西红柿早疫病,豆类炭疽病、疫病,油菜菌核病,亩用50%可湿性粉剂100-200克,兑水喷雾,于发病初期喷洒,共喷2次,间隔5-7天。
(2)防治大葱、韭菜灰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防治茄子、黄瓜菌核病,瓜类、菜豆炭疽病、豌豆白粉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西红柿、莴苣、菜豆菌核病,西红柿、黄瓜、菜豆灰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豇豆煤霉病、芹菜早疫病(斑点病),用50%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 以上喷雾均在发病初期第一次用药,间隔7-10天喷1 次,连续喷药2-3次。
(3)防治西红柿枯萎病,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 防治菜豆枯萎病,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或用60-120倍 药液浸种12-24小时。
(4)防治蔬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用50%可湿性粉剂1份,均匀混入半干细土1000-1500份。播种时将药土撒入播种沟后覆土,每平方米用药土10-15公斤。
(5)防治黄瓜、西红柿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波灌根,每株灌药0.3-0.5公斤,发病重的地块间隔10天再灌第2次。
(6)对花生控旺有一定作用。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