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美术颜料的概念
人类最早使用色彩进行绘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期,经考证公元前4万多年前人类就已经用原始的方法将黄土加热做成红色颜料,最早在身体上进行纹饰所用的颜料有红土、碳黑等。(可研报告)
第二节 美术颜料发展趋势
在东方,传统中国绘画的颜料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早期绘画的遗存较少,但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和青铜、陶瓷、漆器及纺织业等达到的成就,大致可以推测到其颜料和染料使用的水平。公元前200多年,秦汉时期壁画残片上的绘画色彩已有大红、朱红、黑、褐、石青和石绿等。秦始皇兵马俑的彩绘颜料中又使用了朱砂、铅丹、碳黑和铅白等颜料。魏晋以后中国绘画颜料色彩品种日臻丰富,在而后的敦煌艺术中更是大大发展,据
研究
分析
敦煌壁画中使用的颜料仅红色就有朱砂、红土、雄黄、红丹、铁红、胭脂和银朱等多种,绿色中的石绿(孔雀石),蓝色中的石青(蓝铜矿)和来自中亚的佛青(青金石),黄色中的藤黄等则都是一直延续至今的颜料。当时使用的白色也为铅白,石膏、白垩和高岭土等则作为辅助材料。敦煌壁画中还大量使用了金、银、云母和石英等起装饰作用的材料。据统计当时使用颜料的种类达四十多种,其中二十多种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北魏期时就已被应用。唐朝张彦远在其著述《历代名画记》中不仅列举了当时常用的主要颜料,还详细注明了产地和加工方法。可以说当时中国的化学工艺技术和颜料制备技能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可是直至进入近代社会以前,中国绘画颜料的生产还一直保持着作坊式和画家自行加工的方式。随着十九世纪初的西画东渐,独立的中国民族画材工业开始萌芽。1919年,几个实业家和画家合作在上海创立了马利工艺厂并开始生产马头牌水彩画和广告颜料,这就是今天马利牌美术颜料的起源,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美术颜料制造业的发端。1933年,上海金城工艺厂研制生产了第一批国产鹰牌油画颜料。五十年代,马利工艺厂与金城工艺厂等工厂合并,成立了上海美术颜料厂,专门生产马头牌颜料。改革开放后,上海美术颜料厂又改制为中外合资实业马利画材公司。如今以美术颜料为主的马利牌绘画材料已发展为MASTER马斯特,MARIE'S马利和MARTOL马头三个系列,生产十几个产品大类,两千多种品种的画材,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美术颜料品牌,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目前国内其他颜料生产企业也正不断调整策略,确立各自的优势和产品定位,并纷纷加强与各美术院校及艺术家联系,寻找发展机遇,开展国际合作,提高质量,开发新品,形成了现代中国美术颜料业竞争合作,共同繁荣的局面。
第三节 美术颜料市场概况
随着下游
行业
的快速发展,对颜料的需求不断扩大,中国颜料
行业
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11年我国染料和有机颜料进出口总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染料出口24.3万吨,比上年下降10.7%;出口创汇1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4%。有机颜料出口15万吨,比上年下降2.7%;出口创汇1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我国染颜料进口需求减少。2011年国内染颜料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高端品种不断增多。随着中国染料工业在国际染料市场中地位的提升,染料进口保持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11年染颜料进口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染料进口4.2万吨,同期相比降低16.5%,6月份下降了26.2%;进口额3.9亿美元,比上年降低10.4%。有机颜料进口量为1.9万吨,比2010年减少17.3%;进口额为2.4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1%。 颜料(Pigment)用来着色的粉末状物质。在水、油脂、树脂、有机溶剂等介质中不溶解,但能均匀地在这些介质中分散并能使介质着色,而又具有一定的遮盖力。美术用的颜料基本要求颗粒越细腻越好,颜色越鲜艳越好,越持久不变色越好(稳定性要好)。水彩颜料的水彩颜料除了白色,几乎都是透明的。这样才能满足水彩罩染的需要。 水粉颜料最初是在水彩颜料里添加白色的粉料,使颜色不透明而发明的。由于水彩颜料是透明的,所以一旦画错很难修改。而水粉颜料由于不透明就可以很轻易的修改。后来在水粉颜料中又添加了阿拉伯胶等原料进一步改善了它的性能。阿拉伯胶能让水粉颜料干后表面有一层光泽,但是在需要平涂的特殊场合(比如画效果图和为动画上色这样的情况),胶会在色表面形成不规则的斑点,或者让颜色不均匀,所以有专门的脱胶颜料。油画颜料是用油稀释颜料。国画颜料十分丰富,有各种类型,从矿粉到植物提取到动物提取,类型复杂。理论上来说只要有红绿蓝三原色就可以调出其他所有的颜色,但是调出来的颜色纯度总是不够高,所以现代的美术颜料厂商就为各种色相和明度的颜色,生产高纯度的颜料以满足各种需要。从最基本的12色到通常的24色甚至48色到六十多色。还不包括特殊的金属色。 用途是制造涂料、油墨、油画色膏、化妆油彩、彩色纸张等不可缺少的原料。也用于塑料、橡胶制品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等的填充和着色。
第四节 美术颜料发展历史
古埃及人在颜料的制造上是有巨大贡献的,他们很早就用赭土和白土用来做壁画的底子,用孔雀石研磨绿色,用雄黄制成红色,还用硅酸盐铜和方解石人工合成蓝色,发明了最早的合成颜料,被罗马人命名为埃及蓝。希腊人则首先使用铅白作画。但在颜料制造处于幼稚时代,一些稀有的颜料很难得到,色彩鲜艳的颜料和染料往往作为贵族阶层专有的奢侈品。据载在古罗马只有帝国权贵才被允许穿着紫色,而这种紫色要从从地中海骨螺的性荷尔蒙腺体中提取,大约一万只骨螺中才能采集到制作一克左右的紫色原料,其采集制作的程度之艰难和规模之巨大可想而知。
在东方、西方和世界其它地方,早期的绘画颜料差不多都是由画家,或者当时称为画匠或画工,本人或助手自己动手研磨制作的。由于制作颜料费时费力,所以在稍后有点规模的画家工作坊里,这些不太重要的活就由学徒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绘画作为一门重要技艺的时代,有些绘画材料的配方和制作方法被画家视为秘技,不对外传授。十七世纪时欧洲开始有了小规模的颜料制造业,当时是与药物制造业是在同一
行业
公会的,以后又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颜料工业。欧洲和中国历史上不少炼丹师往往同时也是新颜料的发现者和制造者,虽然他们并未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却在炼丹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颜色,以后这些发现经过改进生产,成了经典绘画颜料如朱砂、铅丹和普蓝等。颜料制造者与画家的合作一直就有着自然和密切的联系。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