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7-07 16:14:56
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资料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预测其可能的变动趋势,从财务的角度为管理层所关注的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财务分析的最终结果可以理解为:
1.财务分析的内容可以满足内外部各方报表使用者的需要,最简单的一点是要让人读得明白。
2.财务分析要落脚于提供决策建议,从而使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评价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概念。
首先,分析要有结论,财务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结论,要为所关注的财务问题找出原因,尤其是业务层面的原因。评估其对企业财务结果的影响。让管理层知道哪里有风险,哪里有机会。
其次,指出所分析事项的影响,如本月销售收入低于预算,主要是因为某客户自身的订单推迟到了下月执行,对本年的应收预算的完成没有影响。
最后,要做出存在的风险或机会的提示。如哪里还有降低成本的机会?哪家客户可能有拖延付款的风险,如果有,可能的坏账损失比率是多少?
这差不多是一个财务分析的标准套路,建议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对照这三步来培养工作习惯。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财务分析最后要回归到对业务的分析上,有效的财务分析应该可以用财务数据及财务专门的分析方法来印证业务经营状况,切忌用一个财务指标去评价另一个财务指标,流于表面,对企业运营没有实质帮助。因此,财务人员一定要培养自己对业务的敏感度和直觉,将分析落到业务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到财务分析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三大表的项目分析及相互关系的分析;关键指标分析—杜邦分析法及重要企业运营指标(如开工率、报废率等);企业价值分析—折现现金流(DCF)、内涵报酬率(IRR);动静结合分析—看趋势、看结构、看比率,综合起来看。需要强调的是,财务分析不是众多指标的罗列。财务人员要培养的一个本领就是可以将财务分析的结果用业务语言表达出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不能只局限于财务报表,而是一切能得到的公司运营信息和数据。因为,财务资料多是二手资料,来自于一线业务部门的生产经营信息必不可少。我们的会计系统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转变成财务信息记录下来,反推回来,当我们试图通过阅读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分析推测的时候,我们必然需要以原始的生产经营信息来还原生产经营状况。因此,思考问题的模式应该从业务出发,而不是单纯看财务。
企业定位决定财务定位,企业所关注的就是财务分析人员应当关注的。
财务在企业当中的地位可以分成若干个层次。入门级的就是看门人,表示财务的主要职能是保证企业的财务运转合规、合法。从分析员的层次开始,财务的主要职能开始侧重于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且决策建议的成分逐渐增大。因此关注行业新闻,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财务人员更好地运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会更有意义。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必须在分析出问题原因后,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并在管理层会议上做充足的准备和提供材料支持,使管理层能充分信任并接受该解决方案。
通常,财务人员会有一个思维定式,对于自己经手的财务数据没办法分出层次和优先级,觉得样样重要,结果全部堆上去,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这种情况下纵然最后有结论,可能也是头重脚轻没办法引起阅读者的关注。更糟糕的是罗列完了还没有结论,阅读者可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没有解决方案的财务分析,是缺少价值的财务分析。不能对经营决策产生影响的财务分析,只是纸上谈兵。
对财务分析人员,表述方式及技巧也应得到训练。先看看英特尔公司2009年第3季度的财报。标题为“Intel Report Strong Third-Quarter Result - 英特尔发布强劲第3季度结果”。这里,“强劲(Strong)”就是一个评价。如果去掉“强劲”二字,只讲“英特尔发布第3季度结果”,那么阅读英特尔财报的人看到的是一个陈述而不是一个评价。这份财务报告进一步讲到,“第三季度的销售收入是94亿美元,是过往30年最为强劲的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的环比增长。”“销售收入94亿美元”、“过往30年”、“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的环比增长”等这些财务指标都是依赖财务分析的技巧和手段得出来的。关键是作为报告的撰写者,懂得选取什么样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读完以后,阅读者很容易会记住:生意很好,业务增长可以用‘强劲’来形容,并且第三季度环比增长相当大。
看起来这并非专业问题,但是在分析报告中,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或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