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6-06 14:07:13
雅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中共雅安市委农工办
2010年11月
近年来,我市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由于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卖难一直无法改变,农业总体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如何大力发展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产品利益链,是我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满足和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雅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雅安市委、市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调整完善发展思路,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元。
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雅安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首先,在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50.6万亩,总产量近6万吨(其中绿茶3万多吨,藏茶近3万吨);蔬菜总产量达到60万吨;林业用地1831.23万亩,有林地1106.99万亩,林竹面积达到136.9万亩;生猪出栏达到149万头,小家禽出栏2300万只以上。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其次,在农产品加工方面,2010年,全市特色优势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达到**万吨,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家(包括流通型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全市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仅有5家,而全省为250家以上;成都市仅温江区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就有61家,雅安市农产品加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加工企业较少。
(二)经营管理水平低。在全市100余家销售收入上1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多数企业生产方式为作坊化、管理家族化、经营摊点化,基本停留在粗加工上;科技含量低、基础薄弱,加工水平和技术装备较落后,80%处于世界80年代的水平;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不足、缺乏后劲,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深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严重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十分脆弱;管理粗放,技术人才缺乏,在职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只占1%左右。
(三)加工率低,产业链短。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仅为20亿元左右,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6%,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全国的比例也在80%左右。全市农产品加工率(粗加工及以上)为4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由于加工转化程度低,产业链短,综合利用落后,附加价值不高,造成了本市农业综合效益较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四) 品牌缺乏,市场占有率低。全市的农产品品牌中,
只有一个全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仅有**个,除汉源三九黎红花椒油等少数品牌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外,多数企业缺乏名牌产品,导致产品档次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多样性、功能性、安全性,食品消费将由原料型食品为主向加工型食品为主转变,从粗加工食品为主向精深加工食品为主转变,而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业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所占的比重很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五)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农产品生产、加工、检疫监测、销售等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完善,发展不平衡,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产加销联结机制不完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水禽、长毛兔等还没有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原料与加工需求矛盾突出。一是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加工需要,缺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二是原料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规模受到影响。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履行合同的信用程度差,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缺乏稳定可靠的原料基地保障。四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原料产地距离遥远,增加了运输费用。
(七)宏观调控乏力,企业布局和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和信息服务,一些产品结构
滞后于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有些行业在低水平上盲目扩张,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在布局上,79.3%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势较低的丘陵平坝地区,其它县虽然也有原料资源,但加工企业很少。
三、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灾后农业产业体系重构为契机,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提高农产品区域竞争力为目标,以发展壮大外向型农业市场竞争主体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雅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用工业化理念指导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形成一批核心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原料生产基地化、标准化,加工产品优质化、产业化,形成特色产业的“块状集聚”,使特色产业成为我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主导产业。
(二)基本原则
雅安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统筹规划,坚持用科学的精神指导,用市场化的机制组织,具体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有序推进原则。在雅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发挥优势方针,切忌一哄而上,各自为政,不顾实际盲目冒进。要根据总体规划,对各区县进行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做到区域“一体化”,努力营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局面。
2、科学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再生再利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相协调。坚决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尤其是要加强循环经济的建设,在基地建设以及园区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采用产业内循环和区域间循环等模式,在推进清洁生产的同时,促进投入产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高效原则。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按照产业化方向安排项目、组织生产和经营。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密集型并重,利用本地资源和外地资源并重,推进农产品出口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由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转变。把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农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
4、高科技原则。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引进推广适宜本地的农业高新技术和项目,新开发项目和产品必须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在促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5年,林竹、茶叶、畜禽、果蔬、中药材等产业社会影响力较大,形成比较完整的利益联结链;全
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家,销售收入亿元的达到10家以上。
2、重点产业发展目标。
(1)林竹产业
雅安市是四川省林竹产业大市,全市共有林地1119.3万亩,竹林面积132万亩,其中可用于造纸(浆)的竹林面积54万亩,工业原料林面积14万亩。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应用。选择本地优良品种,大力引进出浆率高、竹笋产量高的杂交竹、麻竹、绵竹等优质品种,优化竹子资源,并在林竹基地建设中推广和应用先进的丛生竹埋秆造林技术、母子竹连栽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均超过90%。实现雅安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林业资源为依托,以发展林竹产业为重点,以建设纸浆原料基地为突破口,在全市掀起发展林竹产业新的高潮。发展林竹产业是雅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增收的需要,是生态建设的需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需要,是实施“工业富民强市”战略的需要。依托当前存在的资源优势,雅安市要强化林木种苗引繁体系和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重视林木资源保护和开发,培育、壮大种苗龙头企业,加快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
(2)茶叶产业
以名山县和雨城区为重点区域,以茗山茶业、雅安茶厂、友谊茶业、吉祥茶业等企业为重点依托,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重点在名山县工业集中区、雨城区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布局发展,大力打造名优绿茶系列“蒙顶山茶”和黑茶系列“雅安藏茶”两大品牌。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茶叶加工和包装工艺水平,提高茶叶质量,拓宽茶叶市场,使雅安茶叶逐步覆盖全国,全面提高茶叶生产和综合效益,逐步将雅安茶叶品牌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通过全面建设质量监督体系,增强茶农品牌意识、质量标准意识,合力打造雅安茶叶品牌。力争到2015年,茶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
绿茶产业:在稳定现有茶叶面积的基础上,加快低产茶园改造,全面实现良种化,良种化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推广茶园的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要求来控制茶园的田间管理。同时,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采取联合、兼并、参股、租赁等形式,加大绿茶企业整合力度,促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骨干企业、蒙顶山品牌集中。积极支持规模大、基础好的茶叶企业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技改升级,提高茶叶加工机械化程度,全面提升茶叶生产和加工水平。以销售为突破口,以东南沿海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为目的地,不断扩大雅安绿茶的销售半径。到2015年,全市绿茶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
藏茶产业:主要在雨城区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布局发展。
坚持藏茶生产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实施“边茶内销,藏茶汉饮”战略,拓宽藏茶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鼓励企业开展藏茶文化宣传,树立新的行业形象,打造“雅安藏茶”品牌。抓好藏茶企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技改投入,在提高藏茶品质上下功夫,开发藏茶高端产品,提高藏茶单位效益。在巩固现有藏茶销售市场的前提下,逐步开发广大汉区市场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叶高端市场。到2015年,全市藏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
(3)畜禽产业
把生猪、鸡、鸭、鹅等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的畜禽品种作为重点,加大良种培育、引进、扩繁力度。对综合实力较强,项目规模效益明显,技术水平先进,有较好的原料基地,且与农户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的组织等模式结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的企业和行业,进行重点扶持。到2015年,畜禽产业产值达到7亿元。
大宗畜产品:以雨城、名山、汉源为重点区域,以菊乐食品、大渡河食品等企业为重点依托,加强大宗畜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巩固提高猪肉加工,加快发展牛、羊和乳制品加工,扩大精深加工产品生产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类产品。扩大低温熟肉制品生产规模,发展酱卤、熏烤、腊制等中式肉制品和添加肉类方便制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皮、血、骨、内脏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 实现清洁生产。扩大液体奶和乳制品生产
规模,加快发展纯奶、酸奶、配方奶及奶饮料等主导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川猪出口为载体,以将产品销往国外为目标,不断拓宽雅安大宗畜产品的销售范围。到2015年,大宗畜产品深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
家禽产业:以雨城、石棉、天全、芦山为重点发展区域,以年代食品等食品加工企业为重点依托,以食品加工为主体,以白条鸭、白条鹅、草科鸡等产品为重点,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进行科学生产,使所生产的禽肉达到国际和国内食品先进水平。同时,依托雅安市的羽绒加工业,充分利用水禽附属产品,延长水禽产业链,提高水禽产业的整体效益。以产品销往全国市场为主要目标,不断扩大雅安家禽产品的销售半径,彻底改变雅安家禽产品以川内为主的销售状况。到2015年,家禽产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2亿元。
毛兔产业:以荥经为核心区,雨城区、名山、天全、芦山和宝兴县为扩繁区,石棉和汉源为辐射区,逐步建立连片适度规模家庭养殖专业小区,以规模和特色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加快扶持和发展以兔毛流通为主的营销型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引进、扶持和发展兔毛加工企业。
(4)果蔬产业
以汉源、石棉、雨城、名山为重点区域,加大优质果蔬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石棉县的黄果柑为代表的名优水果,积极推广高山反季节种植和温室、大棚栽培技术,引进新品种,发
展淡季蔬菜、优质蔬菜、反季节蔬菜,大力开发蕨菜、竹笋、山药等山野特优生态蔬菜。加快以汉源蒜苔、石棉黄果柑为代表的地方名优果蔬、加工专用菜、食用菌等原料基地建设,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果蔬产品精深加工能力,重点发展果蔬饮料、速冻蔬菜、脱水蔬菜、果蔬罐头和特色果蔬制品等主导产品。在今后几年内,逐步将雅安市的果蔬制品销往全国的大中城市和市场。2015年,全市果蔬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
(5)中药材产业
雅安市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在所辖范围内有荥经、汉源、芦山、宝兴、雨城区等地盛产中药材。如生态环境优良的雨城区,中药材资源丰富,药用植物资源达1198种,占全省己知种类的40%。主要药材有雅莲、天麻、羌活、鱼腥草、白术、佛手柑、黄柏、杜仲、厚朴、红豆杉等。我市应依托资源优势,加大中药材生产创新力度,争取在加工、提取、提纯等技术上取得突破。积极培育和扶持壮大中药生产企业,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到2015年,中药材产业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
(6)调味品产业
以汉源和雨城为重点区域,以汉源三九黎红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依托,充分挖掘雅安市的调味品传统优势,开发方便、快捷、精美的调味品,实现雅安市调味品产业从做产品到做品牌的大转变,提升以汉源花椒系列产品为代表的调味品
品牌价值,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同时,充分利用雅安市的果蔬产业的优势,开发纯天然的果蔬系列调味品,增加品种,提高质量,生产一系列营养、卫生、方便和适口的调味品,做大做强调味品产业。到2015年,调味品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
(7)蚕桑产业
以名山和石棉为重点区域,以名山县三旭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石棉县九州实业有限公司等为龙头,推进雅安市蚕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企业的技改升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扩大企业出口创汇能力。
(8)魔芋产业
汉源县属于亚热带干热河谷少雨区的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光照充足,积温高,昼夜温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适宜于魔芋的生长,有利于分区带规模化发展魔芋生产。汉源魔芋块大,淀粉含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近年来,汉源县大力发展退耕还林,这些林地用于种植魔芋,既不影响林木生长,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汉源县针对本县自然资源优势,以四川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精深加工魔芋淀粉及改性淀粉,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壮大汉源食品工业。建一个魔芋产业化基地和一条魔芋加工生产线,气候条件优越,市场前景广阔。以芦山县为重点区域,以麦瑞尔、凯安林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有机魔芋精粉、纤维食品等产品为主导,辐射带动天全、宝兴等地的魔芋种植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
全市魔芋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9)猕猴桃产业
以天全县和雨城区为重点区域,进一步抓好猕猴桃等优质水果基地建设,充分挖掘荒山荒坡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稳步发展猕猴桃基地,不断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大对农兴源等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和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猕猴桃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不断延伸猕猴桃产业链,提高猕猴桃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发展环境
(一)宏观环境。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也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其重点和难点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国家已经出台许多相关的政策文件,努力将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这就要求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
营不能只是简单的生产、加工、销售,而是要将农产品高效、充分利用,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政策环境。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农产品摆脱长期短缺局面,实现总量平衡的历史性跨跃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转化增值,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满足和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力争在优质畜牧、粮油、果蔬、药材、茶叶等的精深加工上取得重大突破。搞好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培育打造农产品优质品牌。
近年来,雅安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产品加工,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增加投入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经予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极大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市场环境。
市场需求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已经从被动发展的“工
业依附型”,开始向主动发展的“市场主导型”转变,即市场需求决定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随着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费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直接消费需求不断下降(见图2-1),初级加工品和高级制造品的比重逐渐上升,消费习惯也逐渐由原来的直接、初级、低级产品转向绿色、生态、精细、营养、健康的高级产品,而且需求的品种多、档次高,产品结构多样化,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的制成品,更是受人们青睐。这就为特色优势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因此,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走多元化、高档次、精深加工的路子,生产出高品质产品,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是能够满足各地域市场消费者的已经发生变化的消费需求的,是符合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的;而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对其种植和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关联产业也会聚集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周围,最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带动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七、政策扶持机制
(一)税收政策
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深入研究产业扶持政策。在推动政策落实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包括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资金,对
规划内的重点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土地、环保和农业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同时,对投资额巨大、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对产业发展起到龙头作用的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扶持。
(二)财政政策
改变以往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投资方式,依靠社会投资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各界投资,拓宽农业产业化经营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雅安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投资环境,制订配套的优惠政策,通过全方位招商,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企业法人和各类客商来雅安开发,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建立高效的分合有度的协作机制,加强综合服务职能和协调职能,明确社会投资、企业自筹、政府筹资的责权,正确处理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其支农工作的关系,整合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条。
(三)科技支撑机制
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是我市提升产品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实力,扩大龙头企业规模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整合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力量,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产业化技术创新机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科技含量高、具前瞻性、可大规模应用转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包
括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或集成组装体系以及前沿技术,自主创新转化应用体系等, 为雅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为产业化的信息化运行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企业间数字化协作提供良好平台。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并以此为载体,大力推进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建设。通过技术中介机构或技术专业合作组织建起符合市场机制的社会化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科技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为主体,与科研、教学等部门结合,搭建专家与农民直接对话的桥梁,“零距离”服务农村和农民,推动农户、企业、产业协调发展。针对雅安市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的现状,在科技创新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茶叶、竹林、畜禽、果蔬、中药等重点行业,着力突破生物工、高效分离、杀菌、防腐、干燥等农产品精细加工技术,开发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功能性健康食品和配料等,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新型保鲜、储运、加工技术及设备的自主开发。
(2)加强技术创新和示范体系建设。依托国内知名农产品加工研发机构、驻青高校、科研院所,选择20家农产品加工重点骨干企业开展实施技术创新专项推进行动,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重点优势区域及茶叶、竹林、畜禽、果蔬等重点行业,建设农业产
业化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推广一批重大技术及实用技术。针对实用性强的重大农业关键技术,要尽快予以推广,以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水平。积极开展技术对接活动,解决农业企业的生产技术难题,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同时运用先进技术、工艺与装备,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作模式,提高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人才驱动机制
要切实制定农业产业化人才发展战略,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和引进政策。强化培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家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按照人才素质高水准、人才作用高效率的要求,面向全国引进和培养适应龙头企业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人才、具有组织、实施和配套能力的风险投资与精英人才,构筑起我产业化经营的人才高地,从而促进我市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在人才资源引进方面采取以下三方面策略:
(1) 创造人才充分发挥才智的良好环境
根据雅安市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引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氛围
与政策环境,建立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激励竞争机制。
(2)加快人才培养,更新知识,引入新思想
一是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的联合挂靠,积极争取、共同协商在四川农业大学或开展在职培训学习;二是积极向四川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争取扩大招收定向就业招生规模的同时,每年择优选送一批人员到这些大学进行学习培训;三是每年选送一批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到省政府、国家政府对口部门工作。
(3)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造就新型农业劳动者队伍 适应雅安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要求,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包括创业农民培训、农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培训和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等,使农民逐渐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新型农业劳动者队伍,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本文由可行性报告网(www.kexingxing.com.cn)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