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划指南

COLUMN NAME

《产业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17-06-06 14:07:14

固原市杏产业发展规划

一、杏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地貌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河谷川道区、土石山区,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主。土壤主要类型有黑垆土、灰钙土、山地灰褐土三大类型。杏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川道区,土壤以黑垆土、灰钙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均匀,土壤通透性好,非常适合杏树的生长发育。杏树栽植是固原市人民的传统习惯,栽植区域广,保存面积大,分布全市各县乡村,从自栽自食,到出卖销售、加工增值,已形成了栽植、管护、经营、加工的初级开发产业建设雏形,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据统计,2004年低,保存面积86万亩,产量9779吨,产值1007.9万元。其中:山杏75.4万亩,产杏核、杏干2766吨,产值333.3万元;仁用杏5.1万亩,产杏仁13吨,产值17万元;鲜食杏5.5万亩,产鲜果7000吨,产值657.6万元。有果品加工厂2家,可加工鲜杏80吨,主要生产杏脯、杏肉、五香杏仁、甘草杏、杏话梅等产品,杏系列产品销往十多个省区,供不应求。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初级产品多,加工数量少,技术设备落后,基地布局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品种老化,效益低,龙头企业少、资源利用率不高等。

二、发展杏产业的有利条件

1、气候条件适宜。杏树是喜光树种,抗旱、耐寒、耐瘠薄、适生范围广。在我国从北纬23°-53°都有分布,在-30℃下能安全越冬,在夏季平均温度36.3℃能正常生长,在年降水50-1600毫米都能生存。固原是杏树的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杏树的最适栽培区之一。

2、土地资源适宜杏树生长。杏树根系深、好气性强、喜欢在土质疏松、排水排气良好的土壤上生长。固原市大部分地区都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层深厚,质地均匀,土壤通透性好,非常适合杏树的生长发育。

3、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全市现有杏树86万亩,已引进栽植曹杏、兰州大接杏、华县大接杏、红梅杏、龙王帽、一窝蜂、串枝红、凯特、金太阳、意大利1号等鲜食、加工、仁用良种20多个。

4、市场前景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天然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以杏仁、杏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各种高档保健食品、饮料以及化妆品等已成为市场上畅销商品,杏木、杏壳亦是纺织、造纸、木材加工等轻工业的上好原料,用途广泛,产品销售前景好。

5、机会难得。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为固原市发展杏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各县区在实施中,都把杏树做为一个主要造林树种来栽培,杏树面积增加速度非常快,发展杏产业机会难得。

6、有成功的经验和技术。“两杏一果”扶贫开发工程在固原市的实施,从园地选择、规划、育苗、整地、栽培技术、组织实施等方面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彭阳县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仁用杏之乡”,杏树发展速度快,种植规模大,生产水平高。经过长期实践,总结摸索出配套的山杏截干深栽技术、杏苗嫁接技术、杏树高接技术以及隔带反坡水平沟整地技术等,为我市杏产业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原州区河川乡以红梅杏、早酥梨为主要内容的上黄经验的推广,部分农民依靠杏树脱贫致富,也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7、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杏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将其作为我市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可行途径和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各级领导认识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做大做强杏产业的时机成熟。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发展名、优、特、新“两杏”品种,扩大“两杏”

产业发展基地,以贮藏加工为龙头,以品种优化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促进“两杏”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建设新格局,使“两杏”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杏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40万亩,其中山杏面积100万亩,仁用杏面积20万亩,鲜食、加工用杏面积2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1亩杏,人均收入达到100元。建立示范园5万亩,采穗繁育圃5000亩,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建成具有带动力强的杏加工龙头企业2家。

四、建设任务与总体布局

(一)建设任务

1、杏产业基地建设

全市新发展杏树54万亩,其中:山杏39万亩,仁用杏8万亩,加工、鲜食杏7万亩;改造低产杏林45万亩。其中:

原州区新发展杏树12万亩,其中:山杏6万亩,仁用杏3万亩,加工、鲜食杏3万亩。改造低产杏林6万亩。

彭阳县新发展杏树18万亩,其中:山杏12万亩,仁用杏3.5万亩,加工、鲜食杏2.5万亩。改造低产杏林25万亩。

西吉县新发展杏树18万亩,其中:山杏15万亩,仁用杏1.5万亩,加工、鲜食杏1.5万亩。改造低产杏林10万亩。

隆德县新发展杏树3万亩,其中:山杏3万亩。改造低产杏林2万亩。

泾源县新发展杏树3万亩,其中:山杏3万亩。改造低产杏林2万亩。

2、优质杏采穗圃建设

在环境条件好、地势平坦的区域内建立仁用杏、加工杏(早、中、晚熟品种)采穗繁育圃5000亩,满足我市品种改良的需要。其中:新建市级采穗圃500亩;原州区改建800亩,新建200亩;彭阳县改建1800亩,新建200亩;西吉县改建800亩,新建100亩;隆德、泾源县各改建300亩。按年度:2005年改建2000亩,新建1000亩,2006年改建2000亩。

3、示范园区建设

示范园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基础和先导,是整合配套技术的实验和示范场,为了实现良种良法的推广,根据杏产业布局的三种基地类型,建立不同树令、不同立地条件的示范园。规划建示范园100个,总规模5万亩,其中仁用杏40个、2万亩,加工杏40个、2万亩,山杏20个、1万亩;2004年20个、1万亩,2005年40个、2万亩,2006年20个、1万亩,2007年20个、1万亩。

4、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规划建设容积为50立方米的保鲜贮藏窖2000孔、贮存鲜果300吨的保鲜贮藏库3座,建设年产果脯300吨的生产线1条、年产200吨杏仁营养粉、400吨杏仁露饮料和160吨杏仁脂肪油、20吨活性炭系列产品生产线各1条的杏产品综合加工厂两个。形成杏仁粉、杏仁露、杏仁油等三个主导产品,杏脯、五香杏仁、活性炭等三个辅助产品。

5、服务体系建设

以“提高县站,加强乡站,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培训农民”为重点,配备一定的设备,采取措施,加强县(区)级、乡级及杏农的三级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做到每县有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每乡有一批技术骨干,每村有一名技术员,每户有一个明白人,中青年农民人人掌握一项新技术。

(二)总体布局

以彭阳县、原州区、西吉县为重点,以隆德、泾源两县为次重点。坚持适地适树、突出重点

的原则,按黄土丘陵沟壑区山杏基地、平缓山腰仁用杏基地、河谷川道庭院加工鲜食杏基地的布局,建设杏产业基地。

根据区域规划,彭阳县北部干旱片带重点发展优质山杏,适量发展仁用杏,建立山杏采种基地及示范园;中部黄土丘陵区重点发展仁用杏,适量发展曹杏及鲜食接杏,建立仁用杏良种基地、示范园;东南部红茹河河谷残塬区重点发展鲜食接杏、加工曹杏,建立鲜食加工杏示范园,建鲜杏贮藏窖,技改扩建现有杏子产品加工厂。原州区东部黄土丘陵区重点发展优质山杏,适量发展仁用杏;南部重点发展优质山杏;北部川水地重点发展仁用杏、加工及鲜食杏。西吉县以滥泥河流域、葫芦河流域为主,重点发展优质山杏,适量发展仁用杏、加工及鲜食杏;隆德、泾源两县在适宜区发展山杏、仁用杏、加工及鲜食杏。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集

(一)投资估算

杏产业及配套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22640万元。其中:

1、杏产业生产基地建设费11340万元;

2、优质杏采穗圃建设费300万元;

3、示范园区建设费2500万元;

4、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费8000万元;

5、服务体系建设费500万元。

(二)资金筹集设想

资金通过以下渠道和方式筹措:

1、将杏产业建设纳入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农业产业化等现有工程项目建设范围,经验收达到质量要求的,按各项工程现行政策和标准予以补助。

2、按照“谁造、谁有、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生产经营者投入,使受益者成为杏产业建设的投入主体。

3、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对用于杏产业建设的贷款按政策予以贴息。

4、对新品种引种、良种繁育、示范园区建设、服务体系完善、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每年请求国家、自治区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予以补助,各县区也必须把杏产业建设列入财政预算,按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

5、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积极争取外援,着力拓宽筹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使杏产业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入方式多样化。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规划目标实现后,杏产业规模达到140万亩以上,进入盛果期后,预计年产杏果5.6亿公斤,各项产值突破10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近1.2亿元,使固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生态效益

杏产业建设可使固原市杏树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左右,绿化、美化百万亩退耕地及宜林地,提高我市森林覆盖率,每年涵养水源3300万吨,减少泥沙流量140万吨,年均降低风速2.1米/秒,对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山川秀美和小康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社会效益

杏产业建设可使固原市大面积的杏树发挥巨大的潜能,使广大退耕户及杏农从栽培杏树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解决八年后退耕户的后顾之忧。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并使杏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杏产业的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就近、就地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直接、

最有效的途径,不仅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而且还将带动果品加工、保鲜、贮藏以及运输业、包装加工业、信息中介服务的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客车“十一五”期间发展预测》在中心“十一五”汽车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们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报告从报告内容包括产业发展概况、产业发展环境预测、产业市场需求预测、产业供给能力预测、产业竞争态势预测以及产业投资机会和风险等六大板块为客车企业把握客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做决策参考。

本文由可行性报告网(www.kexingxing.com.cn)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