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COLUMN NAME

猪价重返7元时代 养殖户如何面对新选择?

更新时间:2017-06-16 17:53:06

生猪价格行情


数据显示,上周全国外三元猪价大幅走高,截至6月1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3.6元/公斤,周环比上涨0.7元/公斤,其中,河北、河南、两湖等局地累计涨幅超1元/公斤。上周广大养殖户们可算终于在猪价博弈中再占上风,扬眉吐气!东北先跌后涨,其他大部分地区持续稳中上涨,后半周南北齐齐接连大涨,14元/公斤及以上猪价陆续增多。

这一波涨势相当的及时并且看起来势头旺盛,面对猪价大幅度的回升,是选择继续压栏还是及时出售止损,这是在猪价连续增长之后,不少养殖户面临的新选择。

养殖户对低价抵触情绪大增,惜售抗价现象渐成规模,加上上周全国大范围暴雨天气,给各地生猪调运增大难度,屠企收猪不畅,不得不被迫提高结算价。虽然各地猪价纷纷回升,但终端消费改善不明显,猪肉销量仍不佳,肉价难涨,意味着屠企盈利空间缩水,压价卷土重来也未可知。

2017下半年的猪价是彻底回暖,再一次地冲向高位;还是说只是回光返照,跌入更大的深渊呢?

作为经济周期性在我国商品市场最明显的体现之一,猪周期遵循着猪肉价格大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肉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的脉络循环前行。总的说来,生猪与猪肉的生产、贮藏、销售过程具有周期性、鲜活性等属性,其价格也因资本对供求关系影响而暴涨暴跌。同时,猪周期还受到疫病等自然因素、养猪业产业发展阶段、我国季节性消费习惯,以及国民经济基本面等的影响。

上一轮猪周期低谷时猪价过低,且持续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养殖户承受不了亏损而退出了养猪业。这导致当时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下降比较明显,毛猪产能大幅下降。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有约500万户养殖户退出了市场。而2017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降至3600余万头,而2012年底,这一数据则超过5000万头。

2015年在8个省份的调研结果显示:湖北散养户淘汰较存栏最高点淘汰25%~35%、湖南地区20%、山东散养户淘汰比例高达40%~50%、河南洛阳地区达到30%、重庆高达50%(水源带)、浙江30%,辽宁地区平均30~40%,辽宁个别地区高达60~70%。

这也是导致2016年猪价持续居高不下的原因,是造成本轮超长猪周期的主要原因。那么,新周期在跌落谷底之后的回涨是不是能持续下去呢?或者说养猪户应该如何面对此次猪价重返七元时代呢?

2016年底,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就表示,依据《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2016年南方水网地区调减生猪1600万头。而各地禁养区的划定,使生猪存栏减少8%,调减生猪3600万头。

虽然禁养区生猪数量急剧减少,但规模化的发展速度是可以弥补本轮猪场拆迁的速度。近期猪价回涨,面对新的猪价波动,是出栏还是继续观望呢?

这里可以参考前一段北京燕郊房价下跌,一些炒房客的做法,最初炒房客在购买商品房时,已经定好什么价钱出手是可以赚钱且能够顺利进行资金周转的,但房价突然下跌是这些商人始料未及的,于是及时止损就是他们首先考虑的事情,面对高额的贷款压力,及时出手或许还能在下一波好行情下有能力继续投入。

在此前这一波价格上涨中,由于一部分媒体平台以及某些分析师,过于散布了一些不实的利好消息,使猪价上涨过快过高,达到了“天价”,但这个“天价”是参杂了不少水分的。而这些消息与分析误导了很多养殖户,刺激了产能的扩张。

实际上毛猪的供应程度并没有他们说的那样短缺。这样,在毛猪产能得到一定恢复后,价格就出现了快速下降。而此前相信了这些预测分析的养殖户,此时预期落空,泡沫破裂。因为感觉上了当,情绪迅速转变,争相出栏,又引发了价格的持续下跌。

而此次猪价突然又回转,会不会使原本放弃希望的养猪人继续加持下去呢?并不是说一定有人退出才能维持猪价的持续高涨,事实上所有人都顺势出栏,才能使整个猪周期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状态,也能让自身受到的行情波及损失降到最低点。

另外,由于近些年环保政策的压力,新入行门槛的增高使养猪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并没有早些年激烈,留下来的猪场或许能在未来的行业内愈发的顺利。只要环保政策不变,未来养殖的可观盈利现状就将长时间维持。

当然,不排除大体型猪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关注,虽然存栏下降但肉食品供应量并没有急剧减少。压栏造成的大体型猪在目前的价位出手是赔钱的,但本身就是大体型的猪却依然能够获取利润。若今后大体型猪市场占有率增高,将会需要重新辨识可能造成市场冲击的存栏数据统计。

另外,资本市场对养猪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数据时代下,规模越大在面对风险和利润时也更容易把握时势,也越容易掌控未来的走势。回到本次猪价的猪价回涨,在6元时代,不少人会后悔应该在当初7元的时候出手,现在真的7元了,又在犹豫要不要等到7.5。

人心不足蛇吞象,目前的状态来看,盲目的追涨惜售、恐慌滥杀,才是导致养殖户利益受损的最大原因。聪明的投资者与养殖户需要做的是把握宏观大势,调整自身产业结构,顺势而为,而不是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