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COLUMN NAME

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工程师红利"

更新时间:2017-11-10 13:38:32

“工程师红利”是人口红利的升级版,它需要伴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只要实体经济稳步向前,实体企业健康发展,“工程师红利”一定会成为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筹码。

据媒体报道,瑞银中国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正处于一轮创新热潮之中,尤其在信息技术、新兴工业、家电等行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强,人口红利将升级为“工程师红利”。

毫无疑问,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在发展的起步与成长阶段,是最关键的因素。正是有人口红利做支撑,中国企业及其产品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连续多年保持出口拉动型增长格局。

但是,随着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劳动者对收入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劳动力成本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有分析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凭借人口红利参与国际竞争。

显然,这样的分析和结论是不恰当的。人口红利,决不单指廉价劳动力,也不单指简单劳动,更不只是加工收入。人口红利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关键在于如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市场需求,对人口红利实施有效转型升级。如果转型得当,人口红利仍然是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对当下的中国来说,高技术、高技能、高文化的劳动力正在逐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提升、经济转型步伐加快的新动力。

按照瑞银中国相关人员提供的数据,中国每年大学理工科的毕业生数量超过300万人,为美国的五倍,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研发人员薪资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左右,这种“工程师红利”,无疑也是人口红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升级版的人口红利。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出的创新政策和创新目标,也是围绕着升级人口红利做文章的。而此轮人口红利升级正是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提升、“中国数量”向“中国质量”变化而进行的,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应当说,按照目前国内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结构以及就业以后的收入情况来看,中国是完全有条件持续释放“工程师红利”的,相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是有比较优势的,关键就在于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动力。而如何做好大学教育与企业需要的衔接,则是“工程师红利”能否有效释放的重要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有没有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对大学生就业、大学生能力发挥十分重要。因为,只有企业有需求了,企业对创新者的重视度提高了,才能倒逼大学和大学生围绕企业需求去调整教学思路、转变学习观念,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和市场需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瑞银中国的报告指出,近十年来,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支出以18%的年化复合增速增长,远高于GDP增速,中国正处于一轮创新热潮之中。而推动这轮创新潮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国政府对于研发的支持加大,二是居民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三是中国提供了对早期产品容忍度更高的测试环境,四是中国有充裕的资金来支持创新发展。这也意味着,释放“工程师红利”的基础条件还是比较好的。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师红利”需要伴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为此,实体经济也需要有更好的发展环境。重视实体经济绝不能只放在口头上,停在会议中,躺在文件里,而必须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譬如信贷资金的投放、财政资金的使用、土地资源的提供等,都要切实向实体经济倾斜。只要实体经济稳步向前,实体企业健康发展,那么,“工程师红利”一定会成为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筹码。

作者 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