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COLUMN NAME

中美应做大合作增量 构建新的经济合作格局

更新时间:2018-03-01 09:28:21

近期,美国不合理地、过度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尤其是频频对中国出口商品发起“双反”调查,引发各界关注。多位知名学者2月28日在北京表示,中美全面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但个别行业的有限冲突在所难免。专家呼吁,双方应做大合作增量,构建新的经济合作格局。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且频频在各种报告中渲染中国威胁论,还接连对中国出口的洗衣机、铝箔等商品征收高额“双反”税率,引发各方关注。

在2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经济每月谈上,多位中国知名学者认为,究其原因,除了中美贸易逆差、对中国崛起的担忧,还有美国中期选举,以及白宫决策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等因素外,美国内部经济民族主义抬头和社会两极分化也是重要原因。

与会学者认为,中美双方应求同存异,面向未来做增量,共享发展蛋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表示,“一是中国内部市场哭到,去年我们零售市场总额是5.8万亿美元,和美国持平,今年肯定会超过美国,未来会更开放。另外中国以后在海外投资,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和拉美投资,有没有可能找上一个美国伙伴,减少国际阻力,安全风险也可控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还建议,中美还应当考虑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甚至朝着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方向努力。“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是,中美推进自由贸易协定(FTA)建成,那么中美贸易量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5000亿(美元),空间还是很大的。第二,我觉得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因为BIT谈判已经谈判29轮,已经形成共识,有基础,实际上就剩最后一哆嗦。”

多位学者还表示,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但个别行业的有限冲突在所难免。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国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此背景下,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认为,新时代的中美应努力构建“贸易-能源-基建”三位一体的经济合作新格局。“从特朗普访华2535亿美元的协议里面,绝大部分是意向性协议,起码接近2000亿涉及到能源,不光是购买,而且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在西弗吉尼亚、阿拉斯加。在未来我觉得还有值得考虑的可能在俄勒冈或者在加州修建面向太平洋的能源输出港口,这都是中美可以考虑的。”

从历史纵深看,中美建交40多年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在经贸领域互利共赢。数据也显示,中美双边贸易额从最初的25亿美元增长到去年超过5800亿美元,翻了200多倍。美国62%的大豆、14%的棉花、25%的波音飞机、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国。

专家认为,中美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大于竞争,仅把目光聚焦经贸不平衡上是狭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