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COLUMN NAME

周小川: 央行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更重要作用

更新时间:2018-03-12 08:54:22


     3月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记者会,央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围绕“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这是一次备受关注的记者会。会上,周小川等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货币政策、对外开放等热点一一回应。周小川称,机构改革主要还是依据中国国情,“双峰监管”的体制还要观察一段时间,央行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9年来首次未提及M2增速指标亦备受关注。会上,易纲回应称,长期以来M2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使得M2与经济走势的相关性变得比较模糊。“这种相关性下降具有规律性,重新定义M2或改变口径也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新情况,我们要更注意盘活货币信贷存量,优化结构。”易纲称。
 
  对于近期个人住房贷款面临额度偏紧、利率上升的情况。潘功胜称,可以满足市场的合理需要,住房利率确实略有上升,但从稍长的周期来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双峰监管”还需观察
 
  两会期间,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再度被热议,上次如此受关注是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前夕。
 
  周小川称,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之中,去年7月份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披露了金融改革的一些主要思路,包括其后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放在人民银行,这些都表明央行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作用。
 
  他说,过去的监管体制出现了一些空白需要尽快弥补,一些金融监管规则需要增强制定,此外还有一些已经发生的金融风险需要抓紧处置。“这其中有一条是人民银行要牵头增强各金融机构特别是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提高协调效率。这是机构改革的若干个方面。可能大家还需要进一步再看金融机构改革还有哪些内容。”周小川说。
 
  市场较为关注“双峰”监管模式,多位央行官员对此进行研究并公开发表文章。因此有记者提问,“中国是否会学习英国建立‘双峰’监管模式。”
 
  东方证券(13.580, 0.18, 1.34%)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双峰监管”就是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交给央行,微观监管、行为监管、投资者保护交给金融监管局,一个管宏观,一个管微观。“目前来看,应该比较符合我国情况,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交给央行已经写到文件里,只不过微观审慎方面牵涉到如何调整的问题。”
 
  周小川回应称,机构改革主要还是依据中国国情,也参考国际上各种不同的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参考过程中也研究了所谓“双峰”监管体制,但是,我们目前觉得还是要观察一段时间,不是说我们就要采用“双峰”监管的尺度。
 
  货币政策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相比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表述,变化在于:货币政策基调仍为“稳健中性”,但增加了“松紧适度”。易纲称,松紧适度主要是针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而言。
 
  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周小川称,主要的政策该研究的都已经研究了,主要的步骤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市场参与者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资,以及用于资产计价,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也是谁也强制不了谁的。”周小川称,未来需要继续推动的事情:一是推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和全球市场连通;二是稳步地、渐进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外汇管理方面,潘功胜称,过去几年按中国现行的法律政策,加强了外汇市场微观监管,主要是打击虚假欺骗性交易、地下钱庄,加强跨境收支真实性申报,加强金融机构合规性监管等。“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微观监管措施不会因周期变化而发生改变,它会保持在不同周期的标准一致性和稳定性。”
 
  进入稳杠杆和逐步降杠杆阶段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8年的工作安排之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
 
  周小川称,现在已经进入到稳杠杆和逐步降低杠杆的阶段,这个趋势是很明确的。广义货币的增长已经低于名义GDP的增长,也就表明在总量上进入了稳杠杆和逐步调降杠杆的阶段。
 
  “过程中,可以观察不同的指标,其中一条是央行和监管机构共同压缩了‘影子银行’业务,可能有一部分‘影子银行’回归到表内,因此看不同债务融资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拿其中一个指标就说在加杠杆。”周小川强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也表示,中国的杠杆在2017 年已经开始稳定,但是2018 年能不能保持我们没有把握。
 
  对此,不少专家给出了“稳杠杆”路径建议。民生银行(8.510, 0.02, 0.24%)首席研究员温彬称,一是加强金融监管,限制表外业务无序扩张;二是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三是对部分暂时经营困难企业实施债转股。
 
  宏观杠杆率之外,近期居民部门杠杆情况颇受关注。3月9日下午,在两会“部长通道”媒体见面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强调,家庭、个人借钱消费、买房和投资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这是很危险的。“居民杠杆在过去两年因为买房上得太快,所以居民部门杠杆主要在房子上,房价如果有比较大的波动可能会有比较明显影响。”邵宇称。
 
  近期,个人住房贷款额度偏紧、利率上升频频见诸报端。2月初,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四大行广州分行获悉,农行、工行、中行、建行住房按揭利率均上浮了10%。“现在不要说利率,我们的贷款额度几乎都没有。”彼时一家股份行个贷经理表示。
 
 
  “个别银行在个别时段由于资产负债匹配方面的问题,出现放款时间有所延长的情况,我想是可能的。” 潘功胜称,虽然2017年和今年1月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有所减少,但仍是比较快的增长,可以满足市场的合理需要。数据显示,2017年人民币贷款整体增长12.7%,房贷增长了22%;今年1月人民币贷款整体增长13.2%,房贷同比增长21.4%。
 
  潘功胜说,住房贷款利率的确是略有上升,但从稍微长一点的周期来看,仍然处于比较低水平。商业银行综合考虑负债端利率上升和房地产风险溢价,对住房贷款利率自主进行定价,扩大利率浮动区间,总体上符合利率市场化趋势。“人民银行会督促商业银行严格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对住房贷款执行差别化的定价,积极支持居民特别是新市民购买住房的合理需求。”
 
  他认为,当前房地产金融风险可控。首先,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不到1%,整体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是1.85%(含政策性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好于整体水平,其中个人贷款不良率只有0.3%。其次,住房贷款发放上,我国长期坚持比较审慎的政策,平均首付比在33%以上,去年新发放贷款的平均首付比在37%,这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审慎的住房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