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COLUMN NAME

曾刚: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银行业影响初现

更新时间:2018-11-01 09:10:46


       2018年1月1日,新的金融工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9)已开始生效,我国在境外上市以及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也已同步实施新准则。新的金融工具准则改变了金融工具分类的思路和方法,调整了相关金融工具的计量方式,并突破性引入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取代了原有的已发生损失模型,很多变化是本质性的,其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将带来较为深广的影响。新准则实施后将有更多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银行拨备水平提高,利润波幅加剧,对净资产带来一定冲击。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和审慎监管的双重影响下,预期银行业运营将趋于稳健,金融体系逐步回归本源。

 
  一、银行业报表信息透明度提升
 
  金融资产从四分类改为三分类
 
  旧准则对金融资产进行四分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前损益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准则根据“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和“业务模式”两个维度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不满足“仅为收取本金和未偿付本金的利息”(SPPI条件)的,均划分为FV-PL。对于满足SPPI条件的,如果业务模式仅为获取合同现金流,划分为AC类;如果业务模式为兼有获取合同现金流和出售,划分为FV-OCI类;如果业务模式为出售或其他的,还应划分为FV-PL类。新准则的分类标准更加严格、客观和透明,能够更好地反映金融资产投资的业务本质,减少了人为操纵的空间。
 
  公允价值计量范围扩大
 
  旧准则下,四类金融资产中占比最少的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新准则实施后,除农业银行外,8家银行的FV-PL类资产无论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占比均较2017年末显著增加。2018年一季度末,9家银行分类为FV-PL类的金融资产合计较2017年末增加了17,584.3亿元,在总资产中的占比由1.88%增长到3.27%。新增的FV-PL类资产主要来自于原来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权益工具部分、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应收账款类投资中不能满足SPPI条件的部分。随着更多金融资产被划分为FV-PL类,过去用作利润调节的诸多工具将不复存在,资产的价值及其变动将更加直观的体现在报表中。
 
  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幅度加大
 
  新金融工具准则将原有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就要根据前瞻性信息估计信用损失并加以确认,同时对财务担保合同、信贷承诺等表外资产也要求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扩大了减值计提的范围,对银行业而言,受影响最大的是客户贷款和垫款项目,拨备大幅增加。2018年一季度末,9家银行合计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667,416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2.98%;不良贷款余额由10,240亿元增加到10,329亿元,增幅0.87%;贷款减值准备则由17,955亿元增加到20,115亿元,增幅达12.03%。在不良贷款率普遍降低的情况下,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均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工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2017年末的154.07%增长到174.51%,贷款拨备率由2.39%提高到2.70%。
 
  利润波幅增大,收益结构清晰
 
  随着更多金融资产被划分为FV-PL类,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将增加银行业利润的波动性。新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的绝对值和相对数都较上年增大。2017年上半年,9家银行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占营业利润的比大部分在1%以下,最高为光大银行6.08%。2018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大幅增加,最高为民生银行达到31.77%。此外,新准则将FV-PL类金融资产的收入均计入“投资收益”,不再计入“利息收入”,更符合其业务模式和现金流量特征,使营业收入结构更为合理。而对于FV-OCI项下的债务工具和权益类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区分处理和列报,丰富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信息含量,有助于预测未来损益的变化。
 
  净资产减少,资本充足率下降
 
  新准则对2018年期初净资产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是分类和计量的变化会增加净资产,二是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会减少净资产。由于贷款在银行业资产中的占比较大,通常远高于金融资产投资的占比,故拨备计提的增加对净资产影响更大。9家A+H股上市银行2018年初净资产平均减少约2%,其中降幅最小的建设银行为1.08%,降幅最大的交通银行为3.91%。受净资产减少的影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相应下降。2018年一季度,9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降较为明显,除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外,其他7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最大的为光大银行,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下降32个和36个BP。
 
  由于不同类型的银行其资产结构和资本充足情况不同,对于即将实施新准则的我国其他上市和非上市银行,特别是非信贷资产占比较高,以及资本相对不足的银行,受新准则的影响和冲击将更为明显。
 
  二、银行业经营管理更趋稳健
 
  透过对财务报表和相关监管指标的影响,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影响将更深层次地渗透到银行业经营管理、投资策略、风险管理、资本监管等各个方面。
 
  投资策略将综合考虑财务结果的影响
 
  新准则实施后,金融工具的分类、核算和列报与银行的投资方向、业务管理模式、业绩评价模式等建立了更加直接和紧密的联系,财务结果对经营状况的反映更加客观透明,经济后果更加突显。因此,商业银行在确立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时,应考不同管理模式对银行收入结构、盈利水平、风险资本、净资产等的影响,从而审慎确定金融资产投资的战略性和结构性安排。在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设计中,应更加注重其实质性权责利安排,使结构复杂的金融工具的业务本质符合银行投资策略的要求。
 
  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进一步强化和实施
 
  新金融工具准则与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更加契合。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首次引入了前瞻性信息对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预判,通过及时、充分计提准备,将资产的风险因素体现在资产计价和收入确认上,使得资产端的风险得到进一步释放,夯实了资产质量,风险管理的节点前移,风险管理理念在财务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需要确定违约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参数,需要更深刻的理解资产特征及其未来预期,充分掌握包括客户情况、经济周期和宏观环境等的各种信息,新准则的实施将推动风险管理与财务工作深入协同。
 
  金融审慎监管思路得到深入贯彻
 
  此次准则的修订主要源自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社会各界对金融工具准则的广泛诟病,因此新准则充分体现了金融稳定和审慎监管的内在诉求。新的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方法、新引入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都是将金融监管理念纳入会计准则制定的产物。特别是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与巴塞尔III中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风险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的思想一致,尽管其模型所用到的具体指标、参数不尽相同,但从理念上体现了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契合。新的减值模型,使得拨备与资本的角色更加清晰,拨备用来弥补预期损失,资本则用来弥补非预期损失。新会计准则所做的努力,有助于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资本缓冲,缓解顺周期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银行业运行将更趋稳健
 
  尽管新准则实施之初对银行业的利润和净资产都带来一定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新准则将有助于银行业更加稳健的经营。首先,在利润波动加剧、减值增加以及监管严格的多重作用下,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或将调整,预期将减少对资管、理财等非信贷资产的投资,资产配置将在一定程度上向传统信贷业务回归。其次,随着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银行对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提前预期、做足准备,将为银行积累更多的风险管理经验,提升风险计量和管理水平,同时也为资本的补充赢得时间。最后,随着新准则对信息透明度要求的提高,银行对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更为充分,有助于创造更完善的资本市场环境,促进银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新准则的实施,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金融监管条件下,将促进银行业更加审慎和稳健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