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COLUMN NAME

许泽玮:传统金融牵手互联网科技 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更新时间:2018-12-05 10:09:53


        融资贵、融资难,已经是个老问题了,大家也已经谈论了好多年,最近从上到下关注的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亲自表态,民营和小微企业更加被呵护。

 
  支持民营企业在行动,民营企业不仅迎来了政策硕果,而且从部委到地方政府到各金融机构纷纷出招,政策执行落地有声,国家层面全方位给予民营企业支持。
 
  对民营小微企业360度的支持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民营企业的春天或者为时不远了。但不得不考虑的是民营企业融资难既然是个老问题,那么为什么一直不容易解决呢?
 
  我们现在病垢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主要指的是银行不愿意向他们发放贷款,民营企业不能够通畅地从银行拿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为什么银行这么惜贷呢?
 
  看看银行的业务模式,存贷利差是银行主要的盈利来源,实际上银行自身也是要“赚钱”的,所以从逻辑上讲,银行没有理由不愿意借钱给企业。那么为什么企业的贷款需求不能够及时得到满足呢,从资金出借方(银行)来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担心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谨慎放款,因为害怕还不了钱而不敢放贷。因此,企业能否满足银行的信贷标准从而使得银行能够放心放贷,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了企业能不能获得银行融资的重要原因。
 
  根据2万多家中小企业的实践来看,问题出现在信息不对称上。传统银行无法做到对中小企业的全面掌握和了解,而中小企业本身由于缺乏金融知识,面对众多的银行产品不懂得如何去申请,也不知道哪款适合自己。所以架起一座供双方互通有无的桥梁就显得特别重要,大数据的运用成功搭起了这座桥梁,建立起有价值的企业数据库和丰富的金融产品数据库,一方面为银行寻找合适的客户,另一方面可以全力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银行贷款。
 
  在资金匹配方面,通过网络化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使得资金供求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摊等方面的成本较低,接近无金融中介的状态,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风险定价方面,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充分的客户信息挖掘与风险识别,能够形成一个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体系,在客户与风险中建立起一个量化关系,提高了风险定价的准确性。
 
  以北京为例,中小企业在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从30天增加到了60天,中小企业具备小而灵活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会频繁出现短期的应急资金周转需求,时间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线,单单下款时间延长1个月,可能就要了他们的命,快捷、便利、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撮合渠道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解决小微企业生死存亡的命脉。从银行角度讲,民间金融能够为其提供可靠、稳健、投资高效的贷款产品,大量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传统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在发挥各自优势基础上的融合,能够起到1+1>2的效果。传统金融具有资金和风险审核的优势,民间金融注重用户体验,具备大数据能力,两者在竞争中共同成长,一起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升级,两者的融合成功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不敢贷的顾虑,在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的自身实力决定了它获得融资的能力,民营企业提高自身融资能力才是根本所在。
 
  金融最终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
 
  而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不仅仅是依靠贷款融资服务,民营小微企业这些年来一直都存在着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问题,其实支付、并购、财富管理等等这些都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重要内容,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除运用杠杆以外还必须通过改革来提升。创造一系列的金融制度业态和金融工具与处在不同周期的企业相互协调,需要金融创新来完成。
 
  让大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似乎不太现实,发展PE、VC、天使基金等新金融业态以提供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或许是一条不错的路径,他们投资的第一铁律就是只关注熟悉的、高科技的或者新兴领域,看重的是项目和团队以及前景本身,对风险的包容度与银行放贷注重的偿债能力截然不同,也不会说你这一单投资失败了就会追究你的责任,创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新企业不防可以多多考虑这一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