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COLUMN NAME

谭浩俊:把握好险资进入市场的规范度

更新时间:2019-01-31 08:58:01


       1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鼓励保险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这是自股市进入下行通道以后,监管部门又一次发出鼓励险资入市的声音。此前,银保监会已多次发文和发声,给险资进入资本市场松绑,为险资进入资本市场打气尤其是去年10月,专门发布了《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资管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截至目前,已有国寿资产等1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专项产品的设立前登记,目标规模合计1160亿元。其中,5单专项产品已经落地,完成投资约22亿元。
 
  作为稳定股市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是发达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资金之一。由于保险资金稳定性好、规模大、投资时间长,对市场的稳定与健康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能够体现价值投资的理念。所以,多数国家都有如何鼓励和促进保险资金进场的政策和措施。
 
  但是,由于保险资金也有自身的弱点,特别在监管不够严厉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问题和风险。所谓“门口的野蛮人”,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保险资金。所以,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对市场的稳定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保险资金放心地进入资本市场,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当把握好“两个度”。首先要把握好保险资金进入市场的政策稳定度。对保险资金来说,进入资本市场投资是必须迈出的重要步伐,也是“双赢”的手段。但是,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对保险资金进入市场的政策似乎存在或紧或松的现象。特别是“宝万之争”的发生,让保险资金承受了一次不小的打击。“野蛮人”、“害人精”等,都是针对保险资金而发出的声音。一时间,保险资金成了过街老鼠,不仅相关的专家、学者纷纷跳出来指责保险资金,监管层也是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措施,打击保险资金的投资行为,一些上市公司更是通过“自杀”行为防止保险资金进入。因此,相关的政策一下子从鼓励走向了限制,恒大甚至亏损几十亿退出了万科。
 
  政策上的大起大落,也使得保险机构进入资本市场的信心大减。所以,当监管机构再次鼓励保险资金进入市场后,很多保险机构都表现出了犹豫和观望的姿态。对他们来说,监管层的要求不能不服从,但是,如果服从了,再次出现打击怎么办。要知道,保险资金也是被保险人的资金,事关亿万被保险人利益。一旦出现投资失误、尤其是政策导向下的失误,可能会对保险机构的市场形象、对被保险人利益等都产生影响。维护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政策的稳定度,是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其二要把握好保险资金进入市场的规范度。监管机构所以把保险资金说成“害人精”,是因为一些保险机构在投资股市时,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太规范的现象,呈现出某种“野蛮”的特点。特别对一些资产质量较高、市场影响力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投资,更有一些疯狂意味。因此,导致上市公司十分恐慌,也给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上市产生了阴影,打消了上市的念头。所以,保险资金在投资资本市场时,如何约束和规范好自己的行为,不要太“出格”,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资本市场欢迎保险资金,需要的就是规范、稳定、长期、价值,而不是“野蛮人”。对“野蛮人”,任何市场都不会欢迎。
 
  也正因为如此,保险机构在研究如何进入资本市场时,一定要把规范放在前,把不干扰和破坏资本市场秩序放在前,而不能为了自身利益,损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损害市场秩序。只有规范的行为,才符合资本市场要求。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不能总让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产生“野蛮人”的感觉,而要让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欢迎保险资金进入市场、投资企业。
 
  保险资金脸上没有写着“野蛮人”,但不规范好行为,就会插上“野蛮人”的标签,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同时,监管机构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通道,并通过强力监管,让保险资金从“野蛮人”变成“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