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信贷增长平稳 表外融资持续收缩
更新时间:2018-06-14 08:36:59
央行6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信贷和M2增速保持平稳,金融去杠杆效果明显。
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方面反映了市场流动性总体稳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旺盛。
信贷增速小幅回落
5月份,表内信贷维持稳定增长。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15万亿元,较上月小幅回落0.03万亿元,高于过去5年同期均值。5月份,贷款余额增速为12.6%,较上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20亿元,占比19.30%,绝对水平仍然较高;中长期贷款增加3923亿元,占比34.11%,较上月有所回升。不过,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03亿元,反映出房地产销售增速放缓的影响。
从企业部门看,5月份,新增企业贷款5255亿元,较上月小幅下降471亿元。
“考虑到5月份地方政府置换债发行3381亿元,较上月的3018亿元提高363亿元,5月份企业贷款的环比降幅可能仅为108亿元左右,折射出企业信贷融资总体平稳。” 兴业宏观研究认为。
从企业贷款结构看,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4031亿元,占比35.05%。民生银行(7.410, -0.06, -0.80%)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趋势反映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强。
不过,交通银行(5.960, 0.00, 0.00%)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企业短期贷款的负增长以及票据融资单月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信用风险增加后,存款类金融机构普遍谨慎和信用风险偏好有所下降。
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企业短期贷款减少58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47亿元,是2016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于票据融资的大幅增加,兴业宏观研究认为,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表内信贷额度相对宽松。
去杠杆成效明显
5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仅为7608亿元,较4月份的1.56万亿元下降近一半,远低于过去5年同期均值。而社会融资余额的增速也进一步下滑至10.3%,是2006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总体来看,5月份,社融数据大幅低于预期,这主要受金融严监管下,表外融资大幅萎缩和信用债违约潮带来的企业直接融资下降的影响。规范企业融资渠道、持续脱虚向实仍是主要趋势。” 温彬分析称。
从结构看,造成社融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表外融资的萎缩。5月份,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内的表外融资共计减少4215亿元。
其中,委托贷款从年初以来持续负增长,年初至今累计增量-6365亿元;委托贷款存量的同比增速为-3.4%,降幅较4月份扩大接近1个百分点,已经连续3个月负增长。信托贷款从3月份以来持续负增长,累计增量-240亿元;信托贷款存量的同比增速下降至16.0%,较4月份低4.2个百分点。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当月新增-1741亿元,累计增量933亿元,远低于过去5年同期均值;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存量的同比增速为0.9%,较4月份低近1.1个百分点。
兴业宏观研究认为,由于表外融资的调整才刚刚开始,下半年,非标融资仍将面临收缩压力。
此外,受信用违约冲击和季节性因素影响,当月企业债券融资减少434亿元,为去年7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值;股票融资438亿元,与年初几个月基本持平。
温彬分析认为,在去通道、加强表外融资管理的背景下,表外融资存量出现下降趋势,融资回表、非标转标仍将是大势所趋。
由于社会融资余额增速是名义GDP增速重要的领先指标,因此,兴业研究团队判断称,社融存量增速的下降可能在2018年下半年引起名义GDP增速下行。为了减轻非标压缩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发展替代性融资渠道(例如,将票交所的票据纳入资管产品可投资的标准化产品序列)迫在眉睫。
M2增速平稳
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兴业宏观研究认为,企业存款增长低于历史同期是M2增速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5月份,新增企业存款仅为139亿元,是2009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企业存款增速的意外走低与社融规模偏低有关。历史数据显示,企业存款变动与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动密切相关。
“5月份影响M2增速的因素较多,偏正面的支撑因素主要有信贷和央行稳健政策下及时的流动性对冲和净投放操作。偏负面的拖累因素主要来自于多税种税收清缴以及贸易摩擦下对国内流动性稳定的冲击。综合两方面因素,M2增速维持平稳应该在预期之中。”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认为。
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狭义货币(M1)余额52.63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
单位活期存款增速是刻画企业生产经营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对PPI同比增速有一定的领先性。兴业宏观研究认为,M1同比增速的显著回落意味着,尽管第二季度PPI同比增速在建筑活动加快和低基数影响下将出现回升,但下半年可能再度下行。
“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防止金融机构重新过度加杠杆,预计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充足和市场利率水平稳定。同时,仍有可能进一步采用差别化准备金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温彬预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