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COLUMN NAME

【砥砺奋进的五年】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经济结构显著改善

更新时间:2017-07-17 12:29:01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 徐翔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近十年内,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出现显著改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国民总收入份额不断提高;支出结构中,最终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所占比例迅速上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回报率下降带来的增长速度下滑问题;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新兴服务业快速扩张。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结构继续改善的可能仍然很大,但改善速度可能有所放缓,具体表现在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速度可能会有所下降,进而导致消费占GDP比重增速下降。与此同时,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也面临一定阻力,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将对居民消费增长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经济结构的持续改善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居民收入,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老年消费健康发展。

  经济结构再平衡现状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显著改善,居民劳动收入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国民总收入增长的趋势得到反转,劳动收入份额开始上升,带动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也就是消费率的触底反弹。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劳动收入份额从2008年的47.9%上升到2014年的51%,居民消费率从2008年的35.1%上升到2015年的38%。考虑到居民消费统计存在低估可能,综合各类因素我们重新测算了居民消费数据,重构的2015年居民消费率上升到48%,相当于美国二战前、日本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水平。

  除了支出结构和消费结构外,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自2012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以后维持了上升趋势,2015年首次超过50%,2016年增长到51.6%的较高水平,其中,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和金融服务等为代表的非传统第三产业增长迅速,提升了第三产业的整体质量。此外,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绝对主力,2016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43.5%。

  目前来看,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趋势性变化和主要工业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状况是极为相似的,经济结构的几项主要指标:劳动收入份额、消费率和服务业占比距离发达国家目前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仍有进一步追赶、改善的空间。

  追本溯源,过去十年我国经济结构改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经济结构改善的核心动力是市场机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市场的力量推动劳动收入增速迅速提高,进而推动居民消费快速上涨。另一方面,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国结构经济调整、从扩大内需找出路,迫使企业寻求转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出口转内销,通过外贸顺差的收缩为国内消费增长腾出空间。

  图为江西省东乡县瑶圩乡文溪村莲藕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的500亩花奇莲莲藕喜获丰收。何江华摄/光明图片

  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挑战

  过去一百多年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结构变化表明,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中长期过程,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作为支撑,二者之间更多的是一个相辅相成而非此消彼长的关系。未来五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变化将对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产生深刻影响。除此之外,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还面临来自居民收入增速趋缓和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等因素带来的现实阻力。

  第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缓。根据近日公布的国民收入核算数据,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和2015年增速持平,略高于2016年实际GDP增长速度。其中,个人财产性收入增长高于工资收入增长。来自多数服务行业工资性收入的较快增长,一定程度上冲抵了来自制造、批发零售、建筑、等行业工资性收入增长较慢甚至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全国居民工资性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根据多项先行指标和模型分析结果我们预测,未来五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仍将高于GDP增速,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将不断缩小,在经济结构上的反映是劳动收入份额增速放缓。

  第二,房地产价格如持续居高不下将抑制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房地产价格上升增加了有房家庭的财产性收入,进而对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房价上涨同样也具有挤出效应,增加了计划购房家庭的经济负担,迫使这些家庭缩减未来预期消费支出来增加他们的购房储蓄。一般来说,有房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计划购房家庭,因此总体来看房价上升对于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更大。考虑到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增加了部分家庭扩大住房面积、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若房价继续上涨将对居民消费增长产生不容忽视的抑制作用。

  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的动力

  尽管存在以上这些负面因素,从总体上讲,我们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结构仍将会进一步改善,改善的主要动力是互联网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政策调整带来的居民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首先,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经济发展迅速,促进居民消费转型升级。与过去传统的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居民消费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向新型消费升级”,互联网成为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推手。无论是以提升通勤效率为卖点的共享单车,还是消费者能以极低成本满足视听需求的网络直播服务,都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消费模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巨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对于居民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带来显著的正面影响,这些政策的效果将在未来五年继续深化、发酵。这些政策中既包括降低企业实际税负、促进居民收入提高的间接政策如“营改增”改革,也包括直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如汽车购置税优惠。以汽车消费为例,2016年,受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影响,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760.7万辆,同期增长21.4%,对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4%的较高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图为浙江省仙居县白塔镇东鲍村的神仙居莲荷文化园300多亩荷花竞相开放。这五年,中国经济不仅体量越来越大,内涵也在发生着新变化,服务业一举反超以工业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新火车头。换了火车头的中国经济列车,搭上这列火车的人却是越来越多。王华斌摄/光明图片

  “向改革要动力”促进经济结构改善

  未来五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五年,想要推动经济结构继续改善需要基于经济现实的制度创新。我们认为,目前推动改革促进经济结构改善的关键在于尽可能满足实体经济对于市场、资金和有效监管的迫切需求,充分调动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实体经济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传统增长动力放缓的问题,促进经济加速实现再平衡。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采取有效手段持续性地提升居民的劳动收入。过去一段时间,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再分配政策的调整,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已有研究表明,和居民消费相关性最高的居民收入是通过提供劳动获得的劳动者报酬。为促进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改善,应加快工资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直接提升居民的劳动收入。

  第二,推动服务业进行供给侧改革,提升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目前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50%,但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大而不强”问题比较突出,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消费性服务业,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一些行业中仍存在比较突出的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同时规范市场环境,杜绝“劣币驱除良币”现象的出现。

  第三,关注老年人消费需求,促进养老经济合理、健康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为劳动力市场带来较大压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也有正向拉动作用。如何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养老经济发展较快,但是老年人消费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有效管理和市场规范。对此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在充分把握老年消费产业特殊性的基础上,有效监管和政策扶持并举,将老年消费打造成居民消费的一大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