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医药流通的创新之年
更新时间:2019-01-11 08:43:12
“创新”也许是期许未来时最乏新意的关键词了,但对务实的医药人而言,目前形势下却唯有真正创新才能抓住生存之道。
我国拥有医药批发企业1.3万家,医药流通行业总体上依然是多、散、小的格局,九州通、国药、华润、上药等龙头也仅占30%左右的市场份额。同时,其他社会物流巨头和电商平台也在纷纷入局医药配送。2016年2月,国家取消了第三方药品物流的行政审批。2017年1月,国办发文,取消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B、C证的审核,9月又取消A证审批。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是行业放开的积极信号,“两票制”等新政又给予第三物流成长更多机会,所以未来更多企业参与药品配送业务是必然趋势。外来者入局医药市场,或战略合作、或寻找新增长点,也可能攻城略地,促进医药流通未来向集约化、信息化发展。
可深讨的话题太多,笔者暂且书写现有医药流通企业的创新展望。创新,不仅缘于对医改政策和行业趋势的积极顺应,更是长期沉淀积累、坚守徘徊后的破茧重生。
经营定位的多元化创新
近年来,医药行业的各种新名词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两票制、1+3格局、4+7带量采购、全国辅助用药目录、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按病种付费、互联网医院、健康管理平台、智慧药房……此外,一致性评价也加速行业调整分化。当种种问题不断挑战着我们的能力时,机遇并存是否还那么清晰?对于不具备应变实力的企业,已走近生死存亡。因此,医药流通业首要面临的课题是重新定位,尽早思考多元化创新,方可扩宽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之路。
关于医药行业受医改政策影响而需转型的阐释较多,不再赘述。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商业形态上去分析未来发展。
传统医药流通的形式包括:调拨、区域配送、代理销售、代理招商、经销商、过票挂靠、医院纯销、第三终端纯销、三方物流、综合型等。不难发现,这些模式都呈现了“渠道为王”或“决胜终端”的市场情形,但未来要意识到,中间环节这些借助资源、依靠规则存在的生态链将不再牢靠或已岌岌可危,所有商业形态的最终价值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患者)需求。所以,医药流通应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大型集团企业不应该再满足于凭借规模获利,中小公司也不应局限单做市场配送的候补角色。
然而,新零售概念似乎未对医药流通赋予新的职能。新零售利用终端消费大数据,为供应商(特指生产企业)提供精准的需求信息,不单是商品交易数据,更在于利用分析处理能力,为产业活动的参与者提供一体化服务,促使生产企业深度参与到消费者服务中去。这样看来,如果医药行业正迈进新零售,医药流通的角色并未在场景中发挥新价值。不过,消费升级后所产生的新事物是无法简单预测的,毕竟商业关系重建后会孕育出新的服务理念和市场机会,促使经营者重新定位。
医药新零售,不一定从现有连锁药房萌芽。
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广东,也是医药行业变革试水的先驱之地,2018年12月21日,屈臣氏大药房在佛山开业。如果“卖药模式”成功,屈臣氏借助其庞大的实体门店和会员,无论是向全国推广,还是布局电商B2C,都会很快开启。类似情形还有北京7部门联合出台措施,改革经营许可,允许连锁便利店申请销售乙类非处方药和二类医疗器械。其他多地也有放宽政策公布。这些对零售有着资深理解的医药新生力量,对品牌、渠道的管理具备优势,但短时间内无法也不会去深耕医药领域,整合上游资源也需要磨合与积累,所以他们在向医药行业延伸时,需要与业内伙伴共赢。医药商业也许能成为最佳拍档,从配送服务的供应商角色升级为战略合作者。
上例只是一个简单设想,在新形势下,能抓准方向勇于先行的医药流通企业,更有机会开辟出新的生存之道。
营销模式的智能化创新
医药产业一直坚守着市场根本,“互联网+”可以充分融合于技术变革,为营销模式的创新助力。在传统业务拥有长期的数据沉淀后,依托智能化平台,不仅能完成自身精细化管理,还可与合作伙伴共享实现更多价值。
举一实例,九州通在信息系统方面,一直以自主研发为主。目前,对于许多与九州通合作的生产企业,“智药通”是其一线队伍必备的APP。其信息交互的实用功能,已将还在思考如何让仓储运营高效,如何让物流服务更满意的大多数医药商业,甩出了差距。这是一个没有“路演”炒作,无须“资本”青睐的智能化移动销售助手,但就像它的介绍:成功帮助10000+业务团队在平台上高效地开展业务,备受医药行业青睐。
未来的智能化创新,应是针对企业量体裁衣。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是工具、模式和思维方式,像处方外流、药品质量追溯等,很难设想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支持,如何能够成功实现。除此,在医药行业传统业务中,也有需求,比如市场维价,无论控制营销或有序营销,假设将信息技术贴上智慧标签,将为营销模式的推动提供有效支持。
医药行业从未失去信心担忧产业被互联网电商颠覆,但会以更务实的心态,利用新技术整合资源和相互赋能。仍以九州通的“智药通”举例,他们配备了服务专员,以及拥有庞大的营销团队,随时随地能够解决客户所遇到的问题。
所以,这类新的信息产品,有需求、能落地,未来将广泛被医药流通企业运用,服务营销模式的智能化创新。
组织结构的差异化创新
公司治理与组织结构,是企业战略形成和实施的基础。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医药流通企业要适应新的战略,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动态性,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变化的复杂的调整过程,要求企业不断推出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
医药流通企业创办初期,基本以建立质量体系为重心,GSP要求的组织架构简单化、形式化,大多数以统一称谓的几个部门(质量部、采购部、销售部、物流部等),体现为层级管理,因此管理模式基本一致。未来,如果企业进行了的经营定位的多元化创新,那么组织结构也应与之相适应。其次,医药专业人才的储备,是未来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良禽择木而栖,良好的组织形态,能鼓励员工更好地协作,各部门之间分享企业资源和工作成果,促进创新。
观察一下几家物流企业的变化,顺丰进行剧烈的组织架构变革来推动自己的多元化发展,德邦从初创期就不断进行非常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韵达等也不甘落后相继大幅调整组织架构,新增事业部。从他们的调整情况来看,都是不断地将自己的业务板块细分,细分后的好处在于各部门能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专业,让企业整体为客户提供更好更专业的物流产品。这些可以为现有医药流通企业提供价值参考,扁平化不再是企业调整组织架构的唯一方式。医药流通企业不能只着眼市场,还要看到大物流时代的崛起。
未来之路何去何从,难立题,更难破题,以开拓精神,从纷繁中发现新奇,捕捉信息把握先机。机会有关梦想与坚持,昨日涤荡,明日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