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时间:2017-05-19 08:43:07
据世界服装鞋帽网了解,很多人已经对越演越烈的美国实体零售业关店潮有所耳闻。2017年至今,美国已经有2880家零售商铺关闭,而在2016同一时段有1153家商店关闭。据数据推断,2017年全年,美国大约会有8640家店铺关闭。这将比2008年美国经济衰退时期的峰值6200家还多,也就是说,这是多年来美国史上最大的实体零售关店潮。不只是关店,在今年前4个月,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的零售企业数量就超过了2016年全年。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的大量讨论。
我们都听了哪些产生关店潮的原因?
普遍认为,网购的崛起是最重要的原因。从2010年到2016年,亚马逊在北美的销量增长了5倍,从160亿美元增长到了800亿美元,也就是说六年里增长了三个西尔斯百货的体量。2016年,美国百货公司的电商渗透率大约是18%,而这个数字在2011年只有7%。品牌服装店的电商渗透率有19%,在2011年是13%。今日资本的徐新在一次演讲中说,在事物演变的过程中,20%是个很神奇的数字,达到20%之后,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影响开始显现,实体零售关店潮就是表现之一。比如,除了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之外,网购的崛起就是西尔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数码零售的Gamestop等的关店也都属于这个类别。
实体购物商场泡沫的破灭是另一个重要原因。1970年到2015年期间,零售商过于乐观,到处扩展新的实体店,导致美国购物商场增长的速度是人口增长的两倍。到了现在,稀少的人流所带来销量的无法支撑数量过多的实体店的业绩,关店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比如服装行业的Gap、数码零售的RadioShack、梅西百货、J.C.Penney等的关店都属于这种类型。
其实另有原因
但这些说法并不能解释戏哥注意到的一些现象:在轰轰烈烈的关店潮之中,居然有一些零售商正在逆势扩张,比如Dollar General今年预计要新增1000多家新店。零售咨询机构IHL Consulting Group编制的一份名单(如下)中总共罗列了22家计划增加门店数量的零售商,比如Dollar Tree、TJ Maxx、Ross Stores、Hobby Lobby、Lidl、Aldi、Costco等。这些商家今年总共预计会增加的门店数量是3000家左右。
稍做分析,就会发现它们的共同点:要么是折扣店,要么是偏向折扣性质的连锁超市。难道纯属巧合?其实不是。把它们的扩张和百货关店潮结合在一起,会发现另外一个现实: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出现了大面积的下降。
美国消费者减少了对服饰、日用品、汽车等各类商品的消费。平价的快时尚品牌和电商自有品牌受到欢迎,上网或上折扣店、折扣连锁超市购物成了现在美国人热衷的事情,而像梅西、西尔斯这样的百货公司的服装不再受到亲睐。
为什么会这样?
奥巴马8年任期内,美国经济全年增速始终都没有达到过3%的水平,而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只有0.7%,创下了三年来的最低水平。至少目前来看,特朗普的上台还未能对经济走势带来改变。
除了从2007年“金融海啸”之后持续到现在的、过高的失业率,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在过去10年有所恶化。富人越来越富有,而穷人还是很穷。期间为了走出金融危机,政府在税收和收入再分配政策上偏袒富人,收入和财富高度集中于高收入人群,而穷人的工资水平却一直停滞不前。虽然今年第一季度,4月份失业率降到4.4%,创10年低点,但薪资增长仍然没能达到预期。
瑞银集团(UBS)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四分之三的美国民众沦为“月光族”,半数人群拿不出500美元的应急资金。过度超前消费已经透支了美国民众的消费潜力。另外有数据显示,目前美国个人消费破产的状况也已是经济衰退结束以来最严重。多达27%的学生贷款都已经处在违约状态,而这一比率还可能继续上升。学费贷款和奥巴马医改对个人自由支配资金额度所造成的挤压效果,都确实可能对民众消费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