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视点

COLUMN NAME

GDP增速放缓但“含金量”仍高

更新时间:2018-01-09 08:56:39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经最终核实,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了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了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

看到这则消息,给广大读者第一感觉就是现在国家统计局的GDP统计数据越来越规范和科学,统计数据的“成色”也越来越高;它标志着我国GDP彻底告别了统计主观随意性、数据欠准确性的历史现状,GDP数据在全国民众心目中的可信度也越来越高,经济“晴雨表”的作用越发突出,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准确的决策依据。

具体看,这则消息给全社会释放了两方面积极信号:

一方面,它向我国及世界各界释放了GDP统计数据的真实信号,中国GDP是值得信赖的客观数据,全世界应看好中国经济并增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从最终数据与初步核算数据比较看,仅相差542亿元,从浩繁和庞大的GDP统计数据上看,这点误差真的可以忽略不计,按道理即便不调整,对GDP总体增幅也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为了确保GDP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使我国统计质量水平更加可信,国家统计局依然毫不留情地将542亿元从中剔除,彻底挤掉GDP统计数据水分。国家统计局的这种做法,彻底消除了过去GDP统计数据中的随意估摸数据的现象,也反映了我国统计系统工作人员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构架了科学的统计制度和统计体系,有效杜绝了统计数据不准、统计数据造假等不良统计行为。

另一方面,它向中国民众及全世界释放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背后经济质量的不断提高,表明中国政府认真履行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把环保放在经济发展首位的大国责任,加快推进以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中国经济增速走出了对数据崇拜的误区,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有了转变。

首先,我国2016年GDP最终增速数据为6.7%,比2015年的最终增速数据6.9%下降了0.2个百分点,表明我国GDP增速放缓。而国家统计据并非为了统计数据亮眼而故意放松对统计数据的把关,依然真实反映GDP,这既反映出GDP数据成分纯度更高,也反映出我国GDP增速背后的真实故事。其次,GDP增速放缓是对我国经济现实的真实反映,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真实缩影。由于受国际经济萧条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都呈放缓之势,在此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在数据上得到了正确反映,告别了过去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速度,这种速度既符合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预估,也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风貌,让人很直观地感觉出GDP增速放缓其实并非坏事,而是经济发展质量更加向好、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有利推动经济良性循环的客观需要。

再次,GDP增速放缓背后反映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经济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淘汰落后产能、出清僵尸企业、国企改革等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很显然,GDP增速放缓是受当前我国各项经济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大环境的影响,这是我国经济长久、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做出的“牺牲”,因为我国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染污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低质量高速度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唯有淡化放缓GDP增长速度,让经济回归质量、环保增长区间,才是健康的经济增速。

最后,GDP增速放缓背后反映出一个最重要的现实是,我国政府已对地方政府改变唯GDP论英雄的业绩考核方式,有效破除了“数据出官、官出数据”的怪圈,让地方政府对待GDP增速回归理性轨道上,不再将一切重心围绕GDP这个“指挥棒”旋转,把工作放在抓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上来,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消除了GDP统计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并提高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显然,我国GDP增速虽然放缓了,但其实“含金量”却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