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经济起步向好 有信心实现全年6.5%左右增长目标
更新时间:2018-03-15 08:42:58
3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1—2月份的中国经济数据正式公布。2018年,中国经济开局如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用了4个字,“起步向好”!
“从1—2月份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开局向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还在延续,按照这样的一种趋势,全年实现6.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信心的。”毛盛勇说。
多项指标向好,消费引领作用增强,新动能支撑能力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在积累
去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好于预期,相当提气。这也让今年1、2月份的经济数据备受关注。
在毛盛勇看来,今年1—2月份,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消费比较活跃,价格总体平稳,就业继续向好,国民经济起步向好,总结起来有三个特点:
消费升级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从消费的业态来看,网上零售额增速超过37%,比上年同期加快5.4个百分点,线上带动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从实物消费来看,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高品质消费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很主要的一个贡献来源于汽车类消费增长加快。而汽车销售量增长并没有那么快,只是平均单价上升比较多,这说明汽车的需求在更新换代、结构在升级。” 毛盛勇说,服务类消费也在加快增长。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6%。春节期间电影票房增长同比超过60%。
新动能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新兴动能在加快成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持续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像工业机器人(19.110, -0.38, -1.95%)增长速度超过25%,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超过178%。新动能的成长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也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不断累积。
就业更稳。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位于低位,低于5%,比上年年末、上年同期均有小幅回落。
效益更好。1—2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超两位数,比上年同期也有所加快。
结构更优。看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更加协调发展。看需求结构,内外需求都比较活跃,反映内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今年1—2月份出口实现了18%的增速。看区域结构,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速度上总体要快于全国,也快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也在继续回暖。“区域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协同性、协调性在增强。”毛盛勇说。
生态更佳。1月份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为68.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6个百分点,特别是北京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6%,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今年实现预期目标是可行的、有条件的,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在提高,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在减少
尽管去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9%的增长,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仍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5%左右。这是否意味着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压力加大?这个目标可实现吗?
在毛盛勇看来,6.5%左右的预期目标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先说可行性。过去5年,中国GDP增速最低是6.7%,最高是7.8%,与过去相比,波动性明显减小,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明显增强。“特别是最近10个季度,GDP增速都保持在6.7%到6.9%的区间内,表明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在增强。从这个角度来讲,实现6.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是有条件的。”毛盛勇说。
再说必要性。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两个很重要的指标要完成:一个是以2010年的不变价计算,2020年的GDP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另一个是2020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要完成这两个指标,今后3年GDP年均增长在6.3%以上就可以,收入只需要年均增长4.7%以上就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以6.5%左右的增长速度实现翻番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更重要的是,6.5%左右的经济增长是按照保障就业的角度设置的。
毛盛勇分析,2018年我国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822万,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以及大量去产能行业的转岗人员、农业转移人口都要在城市找工作。从过去几年来看,就业形势不错,但是就业压力并没有明显减轻。特别是一些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不过,我们实现就业目标还是有很好的条件。这几年,我国在持续推进积极就业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比较快,经济结构发生比较大的变化,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51.6%。
“服务业比重提高了,整个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就会提高。”毛盛勇说,据测算,从2000年—2008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非农就业就是二、三产业的就业增加100万左右。2009年—2012年就业弹性上升到140万左右,2013年—2016年上升到180万左右。也就是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非农就业180万左右。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在提高,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在减少。所以6.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好、稳定好社会就业,引导各个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毛盛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