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视点

COLUMN NAME

国企资产负债率仍然偏高 去杠杆驶入快车道

更新时间:2018-05-15 08:58:52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并对国企去杠杆提出要求。这是一个多月以来,中央会议第二次就国企降负债和去杠杆作出部署。专家指出,中央对国企去杠杆问题高度重视,在当前毫不松懈的政策环境和资产负债约束、结构性去杠杆、分类管控等手段支持下,国企去杠杆正驶入快车道。

 
  国企资产负债率仍然偏高
 
  5月11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还指出,要坚持全覆盖与分类管理相结合,完善内部治理与强化外部约束相结合,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做到标本兼治,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此前4月2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也明确,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两次会议的密集关注体现了中央对国企降杠杆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当前不少企业债务和杠杆率高,这可能产生一定收益,但同时也带来较大风险,而且最终可能由银行买单,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北京科技大学企业与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何维达对本报记者分析。
 
  近几年,去杠杆、减负债是国企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任务。据国资委数据,2017年国企资产负债率比上一年下降0.4个百分点,为65.7%。不过,这一水平仍处高位。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对本报记者表示,国企去杠杆是目前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资产负债约束有望给出国企资产负债的上限标准,结构性去杠杆和分类管控则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国企去杠杆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运行好转也要持续去杠杆
 
  “如果把企业经营中的资金、资本比喻为血液,去杠杆、降负债就是要想办法‘止血’、‘补血’、‘造血’。”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这样形容去杠杆的重要性。事实上,近年来为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措施。
 
  在“止血”方面,既要加大清理不良资产,降低亏损;也要防控高风险业务等,把“出血点”止住。例如,国资委确定针对三大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标准,其中工业企业为70%,非工业企业为75%,科研设计企业为65%,以更加精准地控制风险;此外,把98家中央企业进行业务分类,将负债水平超过了警戒线、偿债能力比较弱的企业纳入重点管控,控财务杠杆等。
 
  在“补血”方面,本轮去杠杆主要是通过引入各类资本,优化结构实现良性发展,包括增股权融资、通过债转股增加资本等。2017年中央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融资超过3500亿,对央企资本结构有很好的优化。目前已有17家中央企业和有关机构签订了债转股的协议,债转股的框架协议达到了5000亿。
 
  一系列的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5.9%,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地方国有企业负债情况亦有所好转。
 
  以去杠杆倒逼国企改革
 
  当前,对于不少国有企业来说,负债率和银行贷款余额偏高仍是不争的事实。专家分析,去杠杆一方面是要解决负债率偏高这个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在冯俏彬看来,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去杠杆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点。把这个当务之急解决好,想办法把负债率降下来,可以同步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找更大空间,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
 
  “从长期来看,还是要加强市场化改革,让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约束的市场主体。当企业因为投资失误、经营不善而出现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时,债务方面的风险可由企业自行承担,必要的时候进行破产退出或者兼并重组,强化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责任。”冯俏彬说。
 
  专家同时指出,本轮国企去杠杆是在中央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2018年重要任务时提出来的,同时新一轮国企改革也正处于攻坚突破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去杠杆的推力可能会更强。不久前,国资委已明确表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到2020年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比2017年底再降低2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更具体、更有力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措施落地实施,国企去杠杆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并探索建立起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