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减税降成本空间巨大 实体经济减负超预期
更新时间:2019-01-24 08:41:34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在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继续下降,全国企业和个人减负的总规模超过年初预计的1.1万亿元,现在超过了1.3万亿元。
过去这一年来,实体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推进,一系列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其中,降成本是政策的重点之一。如今,成效已经显现:中国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有所下降,盈利状况有所改善,降成本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密集出台
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发布数据称,企业成本继续下降。2018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19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1元。
在过去的这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降成本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频频出台。就拿制造业重镇深圳来说,2018年年初,当地政府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若干措施的通知》的全文。《通知》共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赋负担、融资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用能用地成本6个方面,共有28条措施。
2018年9月,国家发改委表示,2018年上半年,通过下调增值税税率、实施定向降准、进一步清理规范收费,以及加大物流、网络降费力度等措施,在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成效。
2018年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强调,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他表示,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这意味着,民营企业将从税负、融资等多个方面,获得更进一步政策支持。随后,除各部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之外,浙江、河北、上海、广东、江西、江苏、湖南等地也密集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其中在降低成本方面,规模预计达万亿元。
直接和间接方面均覆盖
降成本的成效如何?根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此前公布的调研报告《降成本:2018年的调查与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整体向好,产能利用率逐年上升,研发投入逐年增加,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盈利状况不断改善,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普遍下降。
企业成本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形的货币成本和无形的制度性成本。
对于深圳市普罗医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创新官黄汉年而言,由于当地政府市场服务意识较强,在服务上收费的项目本就不多,他在这一块的制度成本上感受不太明显。让他感受更深的是一些有形成本支出的减少。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虽然我们一年的电费支出也不多,电费加物流总开支不到1%。但是,去年电费确实降了。”
此外,在主要成本上,他们也感受到了政策的优惠。对于他们公司而言,真正的成本是人员费用、销售成本、研发成本、原材料物料成本等。其中,在研发成本上,他们每年能享受到10%左右的政府补贴。
不同的企业对不同的降成本措施感受是不同的。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比如说,土地使用税要有大量用地的企业才有明显感受;车船税可能物流企业感受大一些;社保缴费降比例可能是普惠的,但是下调幅度不可能太大;用电、运输、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降成本措施也是普惠的,幅度也不可能太大;对工业企业盘活土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力度等只能是部分企业受益。无论如何,很多企业没有大裁员,都与降成本措施有关。当然,能挺多久最终决定于市场。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2018年降成本主要集中在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
直接方面,是指全面降低增值税率、减免中小企业和新兴行业的所得税、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以及通过“放管服”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间接方面,是指对于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对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期研发、技术改革等方面的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等。
其中,直接减税降费的规模超过年初预期,尤其是针对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实施的大幅减税措施是2018年降成本的亮点,也体现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策加力提效的决心。
减税空间仍大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降成本是连续的过程,近年来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很多企业供给过剩,所以几年前就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其中“降”就是指降成本。这几年来,在降成本上陆续取得很多成就,2018年也是如此。
在降成本的推动力上,除了政策优惠,还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胡迟说:“最近几年来,企业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降幅均比较大。在这过程中,技术发挥的作用比较大。比如说,信息化、智能化和工业结合后,大幅降低了用人成本。此外,企业尤其是国企,近年来持续进行管理升级,提升经营效率,降低成本。”
显然,成本的降低将推动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胡迟说,降成本以后,利润提高,这意味着投资回报会提高,对资本涌入这个行业是个积极的信号,“成本下去了,利润上来了,企业发展的后劲足了,社会资本涌入的积极性就高很多。”
在彭澎看来,降成本还应该进一步“抓大放小”。一方面,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向世界和中国500强进军,培育税基,壮大税源;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尽量少税免税,使之成为容纳就业的主要功能平台。
当然,要提振经济、促进企业发展,除了降成本,企业还要扩大市场前景,增加需求和订单。
刘哲说:“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和复杂。企业对于生产和经营成本的承受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到经济形势、供需格局、外部环境、技术的可获得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如果不能尽快、大力度降低企业成本,使之与投资回报率匹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后续投资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明显影响。”
她认为,未来在降低用地成本、降低社保成本、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仍有空间,但在减税,尤其是降低主力税种、税率方面的空间则更大,“减税不仅对提振经济、增加企业家利润产生直接的影响,税收的变化还会对企业家的预期产生影响,由此对经济产生的间接带动作用往往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