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3-28 08:51:24
6.1 蜂蜜产业分析
6.1.1 中国蜂蜜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现有蜂群数量约700万群,年产蜂蜜20万吨左右,直接或间接从事蜂产品生产、经营的就业人口数百万。其中至少有500万家蜂房饲养的是洋蜂。其中只浙江一省,登记注册的蜂房和家庭养蜂就分别有100万和15000家,四川登记注册的家庭养蜂也有10000家。各省中型企业的规模也各不相同:在一个地区,中型养蜂企业的蜂房有80-150个名单在另一地区,中型养蜂企业的蜂房则有100-300个。各养蜂人的产量收益也大不相同,平均一个蜂房能产蜂蜜150公斤,蜂王浆1.5-2.2公斤。但许多蜂房的产量都比这要低。政府和养蜂协会的官员报告说,每个蜂房的平均年产蜜量在50-100公斤左右。
我国蜂蜜出口量多年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蜂蜜世界年贸易量在20万吨左右,我国年出口约10万吨,占世界年贸易量的43%,出口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销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年均创汇近1亿美元,其中对欧盟出口占我对全球出口总量的41%。
在因氯霉素残留问题遭遇欧盟禁运两年之后,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以及各地各级政府、行业组织、科研院所和蜂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蜂蜜于2005年1月19日实质性恢复对欧盟出口。
由四川南宝蜂产品有限公司出口的60吨蜂蜜顺利通过欧盟成员国西班牙毕尔巴鄂港口的进口检验,我国蜂蜜由此拨开了长达两年多的欧盟禁运阴狸,以“健康、无药残”的崭新面貌重返欧盟市场。
从2007年3月1日起,国家新出台的《蜂蜜国家标准》实施也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一系列原因造成蜂蜜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2007年蜂产品生产企业QS认证申报已经启动,如今中国蜂产品行业在世界蜂产品行业已具举足轻重的位置。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和蜂胶产量为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蜂产品行业发展迅猛,QS认证的实施,使蜂产品市场日趋规范。
6.1.2 河南蜂蜜产业一年“酿造”十亿产值
河南省蜂蜜产业2004年年产值10亿多元,仅出口创汇就接近1亿美元,蜂农挣回3亿多元的“甜蜜收入”。河南省2004年生产蜂蜜1.5万吨、蜂蜡3000吨、蜂王浆200吨,90%的产品直接或通过外省出口到国外,其出口额居全国第二位,而且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河南长葛市目前发展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蜂产品交易、加工集散地,蜂业年产值达3.5亿元左右。
到2007年底,河南省现有蜜源植物8000万亩,专门养殖蜜蜂的人有1.5万人,这些养蜂人共饲养着35万群蜜蜂。该省每年出口蜂蜜12000吨,蜜蜂产业年产值10多亿元,占据着河南省创汇农业的重要一席。2007年河南省蜂制品出口创汇数亿美元,带动4万多蜜蜂从业人员发家致富。该省不仅成为养蜂大省,还是蜂产品加工经营大省,目前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因河南省蜜蜂产业发展成绩显著,2008年,有关部门经研究决定,将一年一度的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和蜂业博览会的主办会场放在郑州。
6.1.3 做大做强吉林特色蜂蜜产业
吉林省的养蜂历史悠久,特别是东部山区蜜源十分丰富,西部草地蜜源也较好,不仅当地养蜂户众多,而且每年还吸引大量江浙等地的外来蜂农前来放蜂采蜜。全省年产蜂蜜约6000至7000吨,虽然数量不算很多,但多数是优质的椴树蜜,大部分可供出口,成为我省较大宗的传统出口品种,最高年份出口数量达到5000多吨。
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对蜂蜜安全卫生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2002年减少到1000多吨,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减少到零,比2001年少创汇200多万美元。2003年,除了延边宝利祥蜂业公司对新加坡有少量出口外,其他企业基本陷入困境。
由于出口受阻,造成蜂蜜收购价格降低,好的椴树蜜收购价格还不足以前的三分之二,不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发展,而且还影响到我省几千养蜂户和数量更多的外来蜂农的生活。
影响吉林蜂产品出口最主要的问题,是“药物残留比较严重”。
由于链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对一般的蜂病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养蜂户为了防病治病,便在蜜蜂食物中使用氯霉素和链霉素等抗生素,从而造成蜂蜜中药物残留超标。2002年,吉林省两家出口蜂蜜的生产加工企业所收购的原料蜜中,在药物残留方面,基本没有达到欧盟要求的。这与目前我省养蜂户数量多、规模小、管理难有直接关系。在吉林省,一般一个养蜂户养六七十箱蜂。这些养蜂户分散生产,生产设备自主选择,地处偏僻,逐花期而居,流动性大,分布地域广,素质偏低,长期沿用“师傅带徒弟”模式,缺乏蜂病防治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防治方法,导致滥用药物的现象相当普遍。
近几年来,虽然养蜂户和生产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药物残留的危害,但是,由于缺乏有关防止药物残留的知识和安全有效的蜂病防治药物,企业又没有自检能力,再加上国内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约,蜂蜜药物残留问题难以控制。
由于药物残留污染主要发生在养蜂户这个环节上,增强养蜂户安全卫生质量意识,改变落后的养蜂方式,自觉不用禁用的各类抗生素药物,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吉林检验检疫局在大力宣传控制药物残留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养蜂户进行科学用药指导,杜绝使用国外禁用的药物。他们还研制出中草药、无污染的蜂药以及其他生物方法,解决蜂病防治问题。
解决蜂蜜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养蜂户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蜂业要得到大发展,还必须注重培育蜂业集团,加强国内国际间合作,加强宣传与市场开发力度,创出品牌。一旦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形成,便会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行业、企业规模经营能力和规模经济效益。中国蜂业应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6.1.4 引资开发 加工增值 宁明把蜂蜜产业做大
有花自有蜜蜂来。宁明县充分利用花源优势,引资开发绿色蜂蜜产品,做强做大蜂蜜产业,既为本县创税,又为养蜂农户增加收入。
该县地处亚热带,花源十分丰富,有龙眼、荔枝、野桂花等80多种植物花近70万亩,因而有不少农户养蜂,但由于养蜂科技含量低,收入明显偏低,养蜂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针对这一状况,宁明县决定把发展养蜂业和加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从资金、技术、流通等方面扶持养蜂户,促使养蜂业逐步向产业化发展。2003年1月,该县与香港财富报业集团达成投资意向,投资1500万元,中国蜜蜂研究所和该县出资1000万元,在宁明兴建蜂蜜产品加工厂,通过深加工增值带动全县投入20万元引进良种蜂,开办养蜂技术培训,1.2万人次参加了培训。该县还实施“200户规模养殖”示范工程,带动全县养蜂业发展。近期,该县又着手建设一个有2000群的意大利蜂饲养科技示范园,既提高蜂蜜产量,又把绿色蜂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宁明县引资对蜂蜜进行深加工这一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蜂蜜加工成绿色产品,年创利税可达1.7亿元。由于养蜂“钱途”可观,目前该县养蜂户已发展到4000多户,养蜂达2万多群,成为广西最大的养蜂县,每年产蜂蜜1300多吨,产值2100多万元,平均每个养蜂户收入达5250多元。
6.1.5 我国蜂蜜深加工产业有待开发
我国蜂蜜资源丰富,但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加快蜂蜜深加工步伐已成当务之急。目前,蜂蜜在国外已开发出多种食品,如用塑料薄膜包装的固体蜂蜜,用蜂蜜制成的营养糖果,含有牛奶的蜂蜜制品,风味独特的蜂蜜果汁酱,蜂蜜黄油以及含有蜂蜜的各种果汁饮料等等。此外,国外还把蜂蜜应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和烧伤、褥疮等创伤,更拓宽了蜂蜜的应用领域。我国对蜂蜜产品的开发应用虽已起步,但大多停留在精炼液体蜂蜜这一点上,品种单调,附加值低。为了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市场,我国蜂蜜深加工产业亟待借鉴国外经验,大力推进国内蜂蜜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6.1.6 蜂蜜产业需重拳治理
我国是养蜂和蜂产品出口的大国,25万吨左右的蜂蜜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假蜂蜜泛滥成灾,已经到了害国、害人、毁产业的程度,必须出重拳治理整顿。具体措施如下:
1、国家要抓紧制定和出台实施新的强制性的蜂产品标准,打掉造假者头顶"蜂产品企业标准"的保护伞;实行蜂产品市场准入制,将不具备生产资质和生产手段的企业拒之门外或清除出场;
2、加大综合打击制假贩假力度,对产销假蜂蜜的要按规处罚,并将他们及所属当地的管理和执法部门一并在媒体曝光,同时广泛宣传蜂蜜知识,提高消费者识别真假能力;
3、强化市场监督检测,针对目前假蜜乱真而各地蜂蜜检测手段严重落后的现状,政府要给予检测部门资金支持添置先进检测设备,为快速准确打假创造有力条件。
6.1.7 蜂蜜质量分析报告
自2002年1月欧盟以我国产蜂蜜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全线禁止中国蜂蜜进入欧盟市场起,我国蜂蜜的质量在国际市场屡遭质疑,严重影响了我国蜂蜜向欧美国家出口。
从目前现状而言,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四个问题:
1、蜂蜜浓度低,含水量过高
部分生产者受利益驱动,将未封盖蜜盲目取出,每一蜜源期,取蜜2~3次,波美浓度一般在38度左右为多,含水量大都在22%~25%,这种蜂蜜容易发酵变质,不易久存和出口。即使通过浓缩加工,其酶值和活性物质,以及天然的香、色、味减少,大大降低了蜂蜜的品质。国外先进发达国家,一般是一年取一次蜜,并且全是成熟蜜,蜂蜜波美浓度一般大于40度,水份含量在20%以下,这种蜜很受国内外用户的喜欢;
2、蜂蜜中人为掺假使假严重
目前仍有极个别不法之徒为牟取暴利,不择手段地在蜂蜜中掺白糖或其它对人体有害物质,甚至有人提出掺入所谓的“人造白糖”,也有许多掺假造假窝点不断曝光,他们极大地影响了蜂蜜这一传统的天然营养佳品在市场上的信誉度;
3、包装运输桶陈旧
蜂蜜中重金属含量过高和受污染严重;企业应使用各种新型的周转桶,避免蜂蜜遭受包装容器的污染,以解决蜂蜜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
4、蜂蜜中农药残留量偏高
我国是蜂蜜出口大国,过去40%主要销往欧盟国家,日本80%蜂蜜是靠中国进口,但是由于受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蜂蜜中抗生素限量要求后,90年代初欧洲许多国家也提出此类要求。虽然我国提出了禁止使用杀虫剂等残留敏忌药物,但仍然有一些农民和蜂农在使用抗生素、螨克等药物时使用量、使用方法不当,致使蜂蜜中残留药物超标,极大地遏制了我国蜂蜜的出口创汇。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我国蜂蜜出口受到南美洲一些产蜜大国的冲击。最近西欧一些国家还提出对蜂蜜中的苯酚、硫磺、C13、酵母菌等进行检验控制,这将使我国和我省蜂蜜大批量的出口受到威胁。这一严峻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然国内外市场将会逐步失去我们的占有份额,将对我省养蜂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影响。
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不仅对养蜂行业内部从养殖、生产、加工、储运、检验、监管等各个环节,加强综合治理,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养蜂与种植业、养蜂与经济、园艺林木之间的关系,朝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6.1.8 有机蜂蜜及其开发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越来越关心,对无污染、高品质且对环保有利的食品需求日益增长,有机食品就是这—发展趋势的产物。当今有机食品贸易的主要市场在欧洲、美国和日本。1997年上述三大有机食品市场的零售总额为110亿美元,1998年为130亿美元,2000年达200亿美元。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预计有机食品销售额的年增长率将在5-40%。
目前许多国家已宣布,没有绿色产品或绿色环境标志商品的出口将在数量上和价格上受到限制,这就是当前国际市场上兴起的“绿色壁垒”。蜂蜜作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要在世界贸易中立足并进一步拓展,要朝有机方向发展。
1、有机食品与有机蜂蜜
有机蜂蜜的概念源于有机食品。有机食品又称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它是指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有机蜂蜜是指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包括蜜源和蜂群),采用相应的生产加工技术(包括取蜜和蜂蜜的初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蜂蜜。有机蜂蜜与其他优质蜂蜜的最显著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及基因和辐射技术,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和技术。因此,有机蜂蜜的生产需要建立全新的封闭生产体系,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有机蜂蜜是一类真正源于自然、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
2、生产有机蜂蜜需解决的问题
和其他有机产品相比,有机蜂蜜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布的《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颁布的《IFOAM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美国国际有机作物发展协会颁布的《OCIA2001国际认证标准》和欧盟有机农业生产规定(EECN2092/91)对有机产品的要求和对有机蜂蜜的规定,生产有机蜂蜜,要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1)蜜源问题
蜂蜜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因此有机蜜源植物是有机蜂蜜的基础有机植物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区或达到有机农业生产区标准的自然农业区。以人工有机农业区为例,有机农业区和有机植物(作物)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生产基地与周围环境要有—个明确的过渡地带,用来防止受到邻近地区传来的禁用物质的污染。基地在最近3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种子或种苗来自于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
(2)生产单位需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作物实行轮作套作及间作计划,必须合理选择有机肥种类,针对不同的作物科学施肥,不得直接施用未经处理的粪便,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
(3)应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繁殖性能高的品种,出现病虫草害时,可以有限制的使用某些允许的试剂和药品,提倡使用物理方法(如使用诱剂、机械和热除草)或释放天敌等方法除害,严禁使用化学杀虫除草剂及基因产品除害。
2)蜂群问题
实现普通蜂群到有机蜂群的转化,需要一段转换期。期间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1)蜂群饲养
蜂箱必须置于远离易受污染的地方(如常规农田、工厂、垃圾堆放处等),附近有充足的蜜源和干净水源,蜂箱和蜂巢必须是有机蜂蜡和其他天然物质制成。蜂巢内必须存留足够的蜂蜜和花粉。饲喂蜜蜂的饲料须经有机认证。鼓励繁育不同类型的蜜蜂,选择其中的强群,淘汰弱群。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应自行培育蜂王。
(2)疾病防治
预防为主。应定时检查蜂群,及时清理,防止异物进入,尽早发现病虫害。禁上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其他化学药品,允许使用规定药品(如氢氧化钠、硫磺、薄荷醇)进行消毒和治疗,也可以有限制地使用植物提取剂。对已感染病害的蜂群应在医治区隔离治疗,对感染严重的蜜蜂使用过的蜂箱,必须销毁。
3)取蜜问题
取蜜过程是容易疏忽的环节,从蜂蜜的提取到储藏以至最终出售有很多外界因素影响,必须严格把关,减少干扰。利用吹风、烟雾或手工脱蜂(严禁使用化学药品驱逐),取蜜后通过重力作用使蜂蜜中的杂质分离(不允许使用细网过滤器过滤杂质)。
取蜜过程中,所接触机具表面应是耐腐蚀(如不锈钢、陶瓷)的,或用蜂蜡覆盖,同时工作人员也必须进行清洗,以防带入各种违禁杂质。取蜜结束后,所用机具必须用干净的热水清洗,以防止盗蜂及疾病的传播。
蜂蜜应存放于密封环境,防止害虫和鼠类入侵。存放蜂蜜的桶必须干净。可以使用物理方法或诱捕器和电气捕捉器来预防害虫,禁止使用化学物质除害。
3、前景展望
1)发展有机蜂蜜的必要性
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中规定,不得阻止任何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存环境。这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就可更多地借用环境保护的名义,采取更加隐蔽的管制措施,设置种种障碍抵制外国商品的进入。
1999年我国出口蜂蜜8.72万吨,较1998年增加11%。但1999年创汇仅7476万美元,较1998年减少10%出口均价自1995年以来首次跌至1000美元/吨以下。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蜂产品存在安全问题和品质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蜂产品声誉和价格。2002年1月30日欧盟常设委员会通过暂停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决议(IP/02/143),其中也包括蜂蜜。
有机食品将成为农产品国际商战中攻守皆宜的利器,成为影响农产品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而获得了有机标志的农产品也就掌握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开发有机产品,有利于绕过“绿色壁垒”,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有—席之地。
2)发展有机蜂蜜的可行性
(1)国际有机食品市场需求增加
世界各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正快速增长。2000年美国国内有机食品的零售额超过40亿美元,且生产规模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长;在过去的5年中,欧盟、美国、日本的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为25-30%。预计到2006年,仅欧盟市场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对日本、美国的有机食品价格调查表明,美国有机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0.5-1.5倍,日本大约高出30-80%。对欧洲6个国家的调查显示,85%的消费者宁愿出高价也希望购买有机食品。
(2)我国生产有机蜂蜜的有利条件
就蜜源来说,一些地区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只要稍微调整就可达到有机农业区的标准。而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已建立很多生态农业基地,这些基地可以说是有机农业区的基础国内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一切为有机农业的推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有机蜂蜜的生产提供广泛的有机蜜源。
3)有机蜂蜜和有机农业的关系
在发达国家,养蜂业作为农业的辅助产业而存在,通过蜜蜂授粉,使农业增产。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农业部调查表明,1989年美国用于授粉租赁的蜂群为203.5万群,农作物增产93亿美元1998年租赁的蜂群是250万群,农作物增值146亿美元。我国也有不少科技工作者对蜜蜂授粉进行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发展有机农业的角度来看,用有机蜂群进行授粉,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而且可以确保有机产品的无污染和环保性。因此,发展有机蜂蜜必须依靠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必须发展有机蜂群,两者缺一不可。
6.2 国际市场分析
6.2.1 中国蜂蜜有望走俏国际市场
近日,中国蜂蜜近日重返欧盟市场,很好地证明了中国蜂蜜质量在这两三年内明显提高。自2002年1月起,欧盟以我国产蜂蜜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全线禁止中国蜂蜜进入欧盟市场。中国有关部门、生产企业及蜂农为扭转这一局面作了不少努力,现已在蜂蜜源头上把好关,有效地控制了抗生素的含量。
在2004年7月欧盟宣布解除中国蜂蜜和蜂王浆等部分动物源性产品的进口禁令后,四川南宝蜂产品有限公司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成功返回欧盟市场,虽然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一家,但这是一个对中国蜂蜜出口企业非常有利的信号,因为欧盟的市场门槛最高。
据了解,四川南宝蜂产品有限公司出口的60吨蜂蜜在1月19日已顺利通过欧盟成员国西班牙毕尔巴鄂港口的进口检验,我国蜂蜜由此拨开了长达两年多的欧盟禁运阴霾。
6.2.2 我国蜂蜜重返欧盟市场
由四川南宝蜂产品有限公司出口的60吨蜂蜜顺利通过欧盟成员国西班牙毕尔巴鄂港口的进口检验。我国蜂蜜由此拨开了长达两年多的欧盟禁运阴霾,以“健康、无药残”的崭新面貌重返欧盟市场。
自2002年1月起,欧盟以我国产蜂蜜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全线禁止中国蜂蜜进入欧盟市场。此后,中国有关部门、生产企业及蜂农为扭转这一局面做了积极努力,欧盟相关机构也多次来华实地考察监测。2004年7月欧盟宣布,解除中国部分动物源性产品的进口禁令,其中即包括蜂蜜和蜂王浆。
蜂蜜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出口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欧盟禁止进口中国蜂蜜之后,我国农业部及时制定并颁布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其中有关于蜂产品的一系列行业标准,并且针对原蜜专门制定了国家推荐标准。2003年6月1日,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又颁布了欧盟禁运后的第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蜂蜜检验检疫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对我国蜂蜜产品重返欧盟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推动下,国内的蜂蜜生产企业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蜜蜂养殖环节的控制,在养蜂过程中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药品。一些企业还自行研究开发用中草药给蜜蜂防病治病的方法,自投资金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检测实验室等。四川一家蜂产品企业投资100多万元,从德国引进欧盟国家检测蜂产品的仪器,同欧盟著名实验室合作,建立了符合欧盟检测标准的实验室。此后,公司的每批蜂蜜产品都送欧盟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报告表明,该企业的产品全部符合欧盟标准。
此次我国蜂蜜恢复对欧盟出口,证明我国的蜂蜜产品是天然、安全的,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对于提升我国蜂蜜产业水平,进一步扩大蜂蜜出口有着重要的意义。
6.2.3 新加坡蜂蜜进口、消费市场情况
新加坡总人口约400万,食品消费总量有限,蜂蜜也不例外。利用新加坡的商业渠道,积极开展向东南亚和南亚以及非洲等国的转口贸易是发展同新加坡贸易的重点。
2000年新加坡进口天然蜂蜜(海关税号HS040900000)1387.2吨,金额达441.3万新元,约合256万美元,在进口商品中属于小商品,市场变化不大。从来源地看,蜂蜜进口主要来自大洋洲和亚洲,2000年分别进口了887.1吨和424.5吨;从美洲和欧洲也有少量进口,分别为43.3和32.2吨;从非洲没有进口记录。
大洋洲为新加坡最主要的蜂蜜供应地,其中以澳大利亚居多。2000年新加坡从澳进口蜂蜜743.6吨,其他来自新西兰。从亚洲进口是以我国为主,2000年进口了368.8吨。其进口量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2007年1-10月我蜂蜜对新加坡出口数量860吨,出口金额139万美元,平均单价1,617美元/吨;同比数量减少20%,金额下降14%,单价上涨7.3%。
我们可以利用新加坡转口优势,开发周边市场,估计尚有增加出口的余地。
另外,新加坡经营我国产蜂蜜进口业务的最大公司为华贸私人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时为新加坡中国商会和新加坡中国医药保健品商会的会员,年进口黑龙江产“保龄牌”和“松山牌”蜂蜜200余吨,由黑龙江土畜产进出口公司代理出口。新加坡没有由经营蜜蜂进口业务的公司组成的专门行业商会。
6.2.4 中国蜂蜜占日本市场近九成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饮食方式西化,对蜂蜜的需求旺盛,而本国蜂蜜供给因蜜源植物和劳动力成本限制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仅占总消费量的7%-9%,且处于下降的趋势。
日本人喜欢色浅味淡的蜂蜜,如中国的紫云英蜜、洋槐蜜、苜蓿蜜,以上几种蜜也是中国蜂蜜出口日本的主要品种,人均蜂蜜消费约为300克/年,总消费量近几年稳定在4-4.5万吨/年。消费分为家庭消费和工业消费,家庭消费即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直接食用,工业消费包括用于食品、饮料、调味品、医药和化妆品的添加原料,二者比例约为60%和40%。家庭消费量较为稳定,而工业消费量预期增长较快。
日本市场上的进口蜂蜜来自中国、阿根廷、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而中国蜂蜜占日本市场近九成,每年仅出口到日本的蜂蜜总价值就达60亿日元,中国对日出口蜂蜜占中国蜂蜜出口总量的40%以上。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5月,日本执行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明确设定了进口食品、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700多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暂定标准,对其未设标准而欧美国家也无标准可参照的农药推行“一律标准”,大幅抬高了进口农产品的门槛。
6.2.5 阿根廷蜂蜜市场动态
近年来,阿根廷年产蜂蜜10万吨左右,绝大部分用于出口。2006年,阿根廷对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蜂蜜超过10万吨,出口国别中,德国居首,美国次之。该国出口蜂蜜实施较为严格的产品溯源体系(蜂农注册-取蜜车间注册和批准-对欧盟出口工厂注册和HACCP认证-运输单上注明蜂农注册号-出口前所有环节需提供书面证明)。尽管出口商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但仍主要集中于五大出口商。五大出口商对美出口反倾销税率4家为零,1家仅0.29%。阿根廷蜂蜜价格以高水平著称,价格构成如下:出口税9%、物流4%、管理费4%、检验费2%、佣金2%、利润2%。
2007年1-4月,阿根廷出口蜂蜜24,361吨,均价1,509美元/吨。其中,对德国出口9,733吨,占出口总量的40%,对美国出口6,246吨,占出口总量的26%。
6.2.6 世界蜂蜜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我国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20%左右;出口蜂蜜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25.7%。作为世界最大的蜂蜜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在世界蜂蜜生产和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世界蜂蜜贸易现状
1)世界蜂蜜市场贸易量的变迁
80年代以来,世界蜂蜜贸易量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比例保持在22%-29%之间,90年代以后所占比例为25%左右。1980年世界蜂蜜出口总量为21.1万吨,1986年增加到30.9万吨,1988年下降至26.2万吨。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蜂蜜出口量基本保持在28万-30万吨之间。其中90年代前期蜂蜜出口量呈增长态势,从1991年的28.0万吨增加至1994年的30.8万吨。从1995年开始,蜂蜜出口量逐年减少,1997年下降至26.8万吨。1998年开始,世界蜂蜜出口量大幅回升,1999年高达33.9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
2000年至2004年世界蜂蜜贸易量维持在20万吨以上,2004世界蜂蜜贸易量达到35万吨左右。到2005年蜂蜜世界贸易量高达95.7万吨,约占全球蜂蜜总产量的64.6%。蜂蜜贸易主要集中在约10个国家和地区,阿根廷超越长期独占鳌头的中国,在全球蜂蜜出口中居国别首位,当年出口蜂蜜10万吨左右,约占蜂蜜总出口量的18.8%。2006年,全球蜂蜜贸易仍呈买方市场态势。世界总体经济形势平稳,在较好的商品蜜市场价格、果园授粉、旅游业迅猛发展、国家政策扶持等因素刺激下,阿根廷等国蜂群数量增加、商品蜜产量提高,全球蜂蜜产销总体基本平衡。
2)世界蜂蜜市场的出口主体结构
世界蜂蜜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南美洲,其次为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最大的蜂蜜出口国是中国,蜂蜜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5%以上。南美洲最大的蜂蜜出口国是阿根廷,其出口量占南美洲出口总量的85%以上。墨西哥和加拿大是北美洲的主要蜂蜜出口国,美国也有一定量的出口。在前苏联解体之前,前苏联是欧洲最大的蜂蜜出口国,蜂蜜出口量占欧洲蜂蜜出口总量的1/3。目前欧洲主要蜂蜜出口国为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大洋洲最大的蜂蜜出口国是澳大利亚,其出口量占大洋洲出口总量的85%以上。
3)世界蜂蜜市场的进口主体结构
世界蜂蜜进口国主要集中在欧洲,其次为北美洲和亚洲。1999年欧洲蜂蜜进口量占世界蜂蜜进口总量的57.8%,北美洲和亚洲分别占24.7%和16.3%。欧洲蜂蜜进口量一直呈增长趋势,1999年欧洲蜂蜜进口量达20.2万吨。德国是欧洲最大的蜂蜜进口国,蜂蜜进口量占欧洲蜂蜜进口总量的45%以上。90年代以来,亚洲的蜂蜜进口量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8.1万吨减少到1998年的5.7万吨。北美洲的蜂蜜进口量呈大幅增长趋势,从1990年的3.6万增加到1999年的8.6万吨。到2005年,美国成为最大的蜂蜜进口国,当年进口蜂蜜10.6万吨,约占蜂蜜总进口量的24.8%。其次是德国,进口蜂蜜9.6万吨,约占蜂蜜总进口量的22.6%。
2、世界蜂蜜贸易的发展趋势
1)世界蜂蜜市场产销失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但短期内仍将呈现买方市场态势
90年代以来,世界蜂蜜贸易量相对较稳定,基本保持在28万-30万吨。9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蜂蜜高产,导致国际蜂蜜市场供大于求。90年代中期,产量有所下降,缓解了国际市场的供求矛盾。2000年后,世界蜂蜜产量又逐年回升,贸易量的增幅大于产量的增幅,产销失衡将进一步改善。但短期内,全球蜂蜜贸易仍呈买方市场态势,全球蜂蜜产销总体基本平衡。
2)世界蜂蜜贸易市场相对集中,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
世界蜂蜜市场主要集中在以德国和英国为首的欧洲市场,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市场和以日本为首的亚洲市场。贸易市场的相对集中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各国都千方百计争夺德、美、日三大市场。据统计表明,阿根廷占据了50%的美国蜂蜜进口市场和30%的德国市场;中国占据了90%以上的日本市场和14%的德国市场,墨西哥占据了16%的德国市场,竞争将导致这种市场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3)世界蜂蜜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质量和价格两方面
蜂蜜质量是影响蜂蜜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各蜂蜜出口国在世界蜂蜜市场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2007年,世界蜂蜜出口均价为1470美元/吨,同比价格上涨13.3%,阿根廷蜂蜜出口价格为1509美元/吨,墨西哥为1800美元/吨,中国为1474美元/吨。近年来,我国通过提升蜂蜜质量,使出口蜂蜜均价上涨,与阿根廷、墨西哥等国的价格差距正逐步缩小。加拿大蜂蜜因其良好的质量和极佳的口味在国际市场一直保持较高的价格。
4)贸易保护主义仍将存在,各种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利益的做法已逐渐削弱,而通过非关税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利益已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措施。一些发达国家通过设置技术壁垒、环保壁垒、滥用反倾销措施等做法对发展中国家的蜂蜜出口设置障碍。一方面,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利益,另一方面,消费者追求更加健康、安全、卫生的保健食品,这将导致各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不断涌现。
3、蜂蜜出口国的竞争力比较
中国、阿根廷和墨西哥是世界3大蜂蜜出口国,蜂蜜出口量占世界蜂蜜出口总量的60%以上。根据2007年上述三国蜂蜜出口统计,对其竞争力进行比较2007年蜂蜜平均出口均价最高的是墨西哥,达1800美元/吨,其次为阿根廷1509美元/吨,出口单价最低的是中国,为1474美元/吨。
从各蜂蜜出口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看,墨西哥最主要的蜂蜜出口市场是德国,占其蜂蜜出口总量的64.8%;阿根廷最主要的蜂蜜市场是美国,占其出口总量的50.5%;而中国最主要的蜂蜜出口市场是日本市场,占出口总量的35.3%。总体来说,墨西哥和阿根廷主要依赖的是市场容量较大的德国市场和美国市场,而中国主要依赖的是市场容量相对较小的日本市场。
4、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1)原料收购部门要严格把好原料收购关。对质量好的蜂蜜采取优质优价的方法,拉大质量等级差价,通过合理的价格政策引导蜂农生产成熟蜜。
(2)各生产经营企业要强化和规范产品质量管理,积极开展ISO9000和ISO14000国际质量、环保体系认证工作。
(3)要加大对蜂蜜品质检验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扶持力度。
(4)避免蜂蜜遭受包装容器的污染。
2)规范市场秩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进一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3)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蜂蜜生产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研开发中心,加强科研开发,注重产学研结合,利用医药制剂及生物工程的研究优势,不断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4)推行规模化养蜂,走蜂业产业化道路
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蜂蜜加工企业为“龙头”企业,通过“公司+蜂农(养蜂联合体、合作社)”等形式,联合广大蜂农,建立优质蜂蜜生产基地,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经营。
5)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和宣传工作
把握国际蜂蜜市场的供求变化,注重收集和分析世界主要蜂蜜产销国产销状况、贸易政策等相关经济信息。
6.2.7 欧美对我国蜂蜜出口设限
2007年一季度,天津口岸出口蜂蜜2256吨,价值333.8万美元,分别比2006年同期下降38%和11.5%。发达国家(地区)不断提高农残限量标准,使中国蜂蜜出口存在隐忧。提高蜂蜜“绿色”质量已成为企业摆脱困境的关键。而中国蜂蜜出口消费地多为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致使我国蜂蜜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发达国家所设标准。
2007年一季度,天津口岸对日本出口蜂蜜1389吨,增长5.3倍,占同期天津口岸蜂蜜出口总量的61.6%;对美国和欧盟分别出口蜂蜜610吨和104吨,下降78.8%和79.2%,二者合计占天津口岸蜂蜜出口总量的31.6%。对欧盟市场恢复缓慢,是天津口岸蜂蜜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2002年,欧盟以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终止从中国进口蜂蜜。尽管2005年初恢复中国对欧盟国家的蜂蜜出口,但欧盟成员国对中国蜂蜜仍存在排斥心理。中国蜂蜜在欧洲各国成为“禁用抗生素”的代名词。德国很多大型超市明确表示,不允许中国蜂蜜或含有中国蜂蜜的混合蜂蜜上架。
自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国家开始实施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特别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新食品安全法的标准,否则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中国蜂蜜出口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6.2.8 我国蜂业生产与蜂蜜贸易的国际地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蜂蜜生产持续发展。1970~1978年,世界蜂蜜总产量缓慢增加,1970年为83.39万吨,1978年增加到96.68万吨;1979~1980年,世界蜂蜜总产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1980年蜂蜜总产量为82.77万吨,比1978年减产14.4%,为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自1981年开始世界蜂蜜总产量又呈增长趋势,1985年达到100.27万吨,1990年增加到120.99万吨。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蜂蜜总产量年际间有小幅度波动,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1996年曾一度下降至110.43万吨,此后又逐年增加,2001年达到126.28万吨,创历史记录。由于各国蜂业生产发展速度的不同,各蜂蜜主产国在世界蜂蜜生产中的相对地位在不断变化。如表1所示,1970~2000年的30余年间,中国、土耳其、阿根廷和西班牙在世界蜂蜜生产中的相对地位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美国基本保持不变;墨西哥、德国、印度、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则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国、美国和阿根廷是世界三大蜂蜜生产国,蜂蜜产量约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40%。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蜂蜜贸易量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比例在22%~29%之间波动,90年代以后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25%左右,也就是说世界蜂蜜贸易量约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1/4。目前,世界蜂蜜市场的年贸易量在30万~35万吨之间。中国、阿根廷和墨西哥是世界三大蜂蜜出口国,2000年该三国蜂蜜出口量占世界蜂蜜贸易量的59.5%。德国、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三大蜂蜜进口国,2000年该三国蜂蜜进口量占世界蜂蜜贸易量的6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蜂业得到较快发展,蜂蜜产量年际间有所波动,总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我国蜂群数保持在650万群左右,约占世界蜂群总数的1/10强;蜂蜜产量达25.6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蜂蜜出口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2000年我国出口蜂蜜10.3万吨,占世界蜂蜜贸易量的27.5%。2007年出口蜂蜜共6.4万吨,出口金额9,438万美元,蜂蜜出口均价为1470美元/吨,同比价格上涨13.3%、数量减少20.6%。
6.2.9 我国蜂蜜出口竞争力的分析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蜂蜜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蜂蜜总产量的近40%出口国外,我国的蜂业是外向型的创汇产业。我国蜂业生产和蜂蜜贸易的稳定发展与否,不仅直接影响蜂农的就业和经济收入,也影响到国家的外汇收入和相关生产、流通部门的经济效益。我国蜂业生产和蜂蜜贸易的发展影响着世界蜂蜜市场的供求关系;世界蜂蜜市场供求变化也影响着我国蜂蜜贸易和蜂业生产的发展。我国虽是世界最大的蜂蜜生产国和出口国,但远不是蜂蜜生产和贸易的强国,世界蜂业生产和蜂蜜市场的国际竞争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世界蜂蜜贸易的发展趋势,明确我国蜂蜜出口的竞争力,对于促进我国蜂业生产和蜂蜜贸易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90年代以来,中国、阿根廷和墨西哥的蜂蜜出口价格均低于世界平均价格,其中出口价格最低的是中国,其次是阿根廷(1990年最高),再次是墨西哥。中国蜂蜜出口价格和世界蜂蜜出口价格一直保持300~400美元/吨的差价,平均每吨相差351美元;阿根廷蜂蜜出口价格一直高于中国,1990年曾高于墨西哥,与世界出口价格的平均差距为每吨205美元。墨西哥蜂蜜出口价格和世界出口价格的平均差距为每吨130美元,1996年每吨只相差18美元,近年来有接近世界出口价格的趋势,2000年每吨相差40美元。1991年以来,墨西哥蜂蜜出口价格一直高于中国和阿根廷。因此,从出口价格来看,中国蜂蜜最具竞争优势,其次为阿根廷,墨西哥的价格竞争优势最弱。
据德国、美国和日本的蜂蜜进口统计,2000年,阿根廷占据了29.5%的德国蜂蜜市场和50.1%的美国蜂蜜市场。中国占据了11.0%的德国蜂蜜市场和29.6%的美国蜂蜜市场。墨西哥在德国和美国的蜂蜜市场所占的份额分别为17.6%和2.3%。2001年,中国占据90%的日本蜂蜜市场,阿根廷仅占5.2%。由此看出,在美国和德国市场,阿根廷最具竞争优势,在日本市场,中国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在德国市场,墨西哥比中国更具竞争优势;而在美国市场,中国比墨西哥更具竞争优势。
从蜂蜜出口价格和市场占有率两方面综合看,我们认为阿根廷的竞争优势最大,中国其次,墨西哥最弱。
6.2.10 提高我国蜂蜜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基于我国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分析,面对蜂产品贸易的日趋高筑的绿色壁垒,要提高我国蜂蜜出口的综合竞争力,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出口优质蜂蜜是我国蜂蜜立足国际市场的根本出路。因此,需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1)蜂农要注意调整蜂蜜生产结构,大幅度提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的成熟蜜生产比例;原料收购部门要严格把好原料收购关,对以次充好、掺水掺糖的不合格蜂蜜坚决不予收购;对质量好的蜂蜜采取优质优价的方法,拉大质量等级差价,通过合理的价格政策引导蜂农生产成熟蜜。
2)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蜂产品生产标准的建设及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工作;各生产经营企业要强化和规范产品质量管理,积极开展ISO9000和ISO14000国际质量、环保体系认证工作,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要加大对蜂蜜品质检验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扶持力度,根据国外客户的要求和蜂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及时开展各种新指标项目的检测装备和技术的研发与服务工作。
4)企业应尽快更换破旧的蜂蜜周转桶,使用各种新型的周转桶,避免蜂蜜遭受包装容器的污染,以解决蜂蜜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
5)提倡“绿色蜂蜜”的生产,尽量避免农药和抗生素残留的超标。
2、规范市场秩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组织和强化蜂农协会和蜂蜜出口商协会的作用,以加强行业自律;通过顿蜂蜜流通和出口秩序,规范蜂蜜经营企业的市场行为,以避免竞相压价的过度竞争;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出口,以维护我国蜂蜜的市场信誉。对贸易保护主义较严重、容易引起倾销指控的国外市场要注意控制出口总量、提高出口价格。今后仍需进一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培育和开拓新市场。同时也要注重开发消费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正确宣传蜂蜜的产品特点和功效,提高国内人均消费量。
3、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蜂蜜生产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人员技术入股;建立科研开发中心,加强科研开发,注重产学研结合,利用医药制剂及生物工程的研究优势,不断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根据国外消费者的服用习惯,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开发一些服用方便的新剂型。企业还要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名牌产品,以名牌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我国出口蜂蜜的声誉。
4、推行规模化养蜂,走蜂业产业化道路。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蜂蜜加工企业为“龙头”企业,通过“公司+蜂农(养蜂联合体、合作社)”等形式,联合广大蜂农,建立优质蜂蜜生产基地,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正确引导蜂农发展生产,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蜂农将优质的蜂产品提供给企业,使企业的原料供给得到保证。同时,也可积极引进外资,创办规模化、机械化养蜂场和一流的蜂产品加工企业,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利用国外企业的营销渠道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5、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和宣传工作。要扩大我国蜂蜜的出口,必须准确把握国际蜂蜜市场的供求变化,注重收集和分析世界主要蜂蜜产销国产销状况、贸易政策等相关经济信息。蜂产品生产出口企业可通过国际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手段,进行企业宣传和产品宣传,积极开展网上营销和电子商务等活动,还可以参加一些大型的国际展销会和交易会,直接和国外客商交流和沟通,使国外客户和消费者对我国蜂蜜有更全面的了解。
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际蜂联、亚洲养蜂协会及各国的养蜂团体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蜂业发展状况,学习国外先进的养蜂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要保持与世界各大养蜂期刊杂志、报纸的联系,经常撰写一些有关中国蜂业生产和蜂产品贸易方面的文章,让世界了解中国蜂业。积极承担蜂产品国际标准制定与审核工作,要加强与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联系,利用蜂产品大国的优势,获取蜂王浆、花粉、蜂蛹等国际标准的制定及审核权。
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进行跨国投资,到国外创办蜂场和蜂产品加工企业。可考虑发挥地缘优势同周边国家如缅甸、老挝、越南、俄罗斯、朝鲜等国联合办蜂场,也可到蜂产品主销市场如日本、美国等国创建合资蜂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营销网络扩大蜂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6.3 相关政策法规
6.3.1 蜂蜜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对蜂蜜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由蜜蜂吸采蜜源性植物的花蜜酿造的天然或加工蜂蜜。
第三条、蜂蜜要符合GBn239《蜂蜜卫生标准》。不得掺假、掺杂及含有毒有害物质,放蜂地点要远离有毒植物,防止蜜蜂采集有毒花蜜。
第四条、接触蜂蜜的容器、用具、管道和涂料以及包装材料,必须清洁、无毒、无害,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容器如镀锌铁皮制品、回收的塑料桶等。
第五条、为防止污染,蜂蜜的贮存和运输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同仓共载。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
第七条、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6.3.2 蜂蜜行业出口规则
为维护外蜂蜜出口正常的经营秩序,根据外经贸部有关规定,经蜂产品分会理事会讨论通过,特制订本规则。
第一条、凡蜂产品分会会员或取得蜂蜜出口配额有偿使用资格的企业均须遵守本规则。
第二条、蜂蜜出口采取合同预审制(价格条款须折算为FOB净价)。合同须注明生产厂商检注册编号。企业凭合同办理“申领出口许可证证明书“,各发证机关凭上述证明书和经蜂产品分会签章的合同开具出口许可证。
第三条、出口最低限价依国内、外市场蜂蜜产销情况,由行业共同协商制订,各企业须严格遵守。
第四条、实行举报和核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依据事实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五条、蜂产品分会下设核心组。
经理事会民主选举,本届核心组由以下企业组成:中土畜干果菜蜂产品进出口公司,安徽省土产进出口公司,陕西省土进出口公司,山东省物产进出口公司,河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浙江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湖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辽宁省土产进出口公司,黑龙江省黑土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土产进出口公司,江苏汇鸿国际集团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核心组负责维护蜂蜜出口经营秩序,调查了解主销市场动态、客户资信和经营行为等情况;可定期、不定期召开核心组会议,及时调整蜂蜜行业经营策略;负责监督、跟踪各企业蜂蜜出口情况。各企业应全力配合核心组工作。
第六条、核心组调查活动费用由出口企业按出口数量分摊。由蜂产品分会定期向会员报告费用使用情况。
第七条、定期对国外客户进行资信和经营行为评价,对进行无理压价、在产地低价收购或采取不正当贸易方式的进口方,经理事会通过,蜂产品分会将以“黑名单“的形式予以披露,停止对其成交。
第八条、处罚办法
蜂蜜出口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表现的:
1、以任何方式扰乱蜂蜜出口经营秩序,包括以低劣产品出口损害行业形象的行为:
2、低价竟销,破坏蜂蜜出口整体效益;
3、以任何形式不配合核心组调查工作
将给予行业内部通报批评;暂停蜂蜜出口配额有偿使用资格;处以低价出口产品应售金额1-5倍罚款;情节严重的,报外经贸部取消其蜂蜜出口经营权;除上述处罚外,还可报外经贸部,追究或责成有关部门追究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或经济责任。上述处罚可以单处或并处。
第九条、其它
1、中日蜂蜜会议每年度召开一次,采取一年国内、一年东京的方式。由蜂产品分会组织相关企业赴日或在国内,与全日本蜂蜜协同组合、日本蜂蜜输入商协议会共同主持召开,就蜂蜜产情、销售、品质、价格等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促进中日蜂蜜贸易的健康发展。
2、每年蜂产品分会组织召开1-2次蜂蜜出口协调会,研究解决蜂蜜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条、本规则经蜂产品分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批准、外经贸部贸管司备案,于2000年8月15日起执行。本规则在执行过程中将不断予以完善。由蜂产品分会理事会负责解释。
6.3.3 国际市场蜂蜜质量有标准
水分:20%(优等品)、25%(合格品);还原多糖:70%(优等品)、65%(合格晶);蔗糖:5%;酸度:4;淀粉酶值:8(优等品)、4(合格品);羟甲基糠醛:20me/ks(优等品)、40mg/kg(合格品)。
随着对食品卫生质量要求的提高,世界对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英国规定蜂蜜中含铅量不得超过2mg/kg,含锌量不得超过50mg/kg。欧洲共同市场规定,蜂蜜中含铅量不得超过1mg/kg,含锌量不得超过25mg/kg。为了防止重金属对蜂蜜的污染,对蜂蜜的包装容器还作了严格规定:一般采用内涂食品漆的黑铁皮桶,少数交通不便的地区可用食用塑料桶,有条件的也可用合金铝或氧化铝桶,桶身应标明“蜂蜜专用桶”,专桶专用。凡镀锌桶、搪锡桶、油桶、化工桶及漆皮脱落的铁桶均不得使用。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市场研究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