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

COLUMN NAME

高敏雪:《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发布的意义

更新时间:2017-09-08 16:51:18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16 )》发布的意义

高敏雪

  历经四年的研究开发,《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2016 ) 》 (以下简称 CSNA-2016 )近期终于获批发布。我本人一直将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曾经通过不同方式参与这一版修订工作,故而对此次发布有很多感慨,同时也有一些思考,这里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 CSNA-2016 的背景与目标

   CSNA-2016 是在 CSNA-2002 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为什么要在十余年之后做修订并发布新的版本?

  一个基本背景是国民经济核算国际规范的重大修订。伴随 2009 年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正式发布 SNA-2008 ,各国均开始修订自己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作为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应该与国际进展保持一致,以便能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

  但是,仅仅是国际规范的修订,还不足以构成发布 CSNA-2016 的理由。就像 CSNA-2002 不是完全照搬 SNA-1993 一样, CSNA-2016 也不是 SNA-2008 的复制,而是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应该说,“中国实际”的变化,才是 CSNA-2016 的最重要的背景。什么是与国民经济核算有关的“中国实际”?这可以从“管理需求”和“基础供应”两个方面做归纳。

  管理需求视角。进入本世纪的十余年间,中国经济延续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进程,无论是“量”的增长速度,还是“质”的结构变迁,都显得异常突出。其中,既光大了此前累积的成果,将经济总规模推进到全球第二的地位,也凸显出此前累积的矛盾,资源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城乡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分配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关系问题等日益突出,经济发展面临着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三个方面的重大转变。面对这些深刻变化,中国政府围绕治国理政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和突破口,宏观经济管理显示出一套全新的思路。

  这一系列变化与国民经济核算有密切关系。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算大账的工具,所提供的一套系统描述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的总量数据,是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判断、实施管理和决策的基本依据。面对中国经济总体的重大变化,国民经济核算必须做出相应改变,贴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施核算、提供数据,方能有效服务于宏观管理。

  基础供应视角。国民经济核算要有赖于既有政府统计提供的基础数据,算什么,怎样算,数据质量高低,都与整个政府统计能力建设直接关联。最近十余年,中国政府统计能力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方面是统计调查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比如经济普查制度和企业联网直报系统的建立、住户调查制度改革等,促进了数据覆盖范围的扩展和数据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数据获取、传输和存储方式的改变,可以就调查数据开展广泛的开发应用。这就从基础数据“供应”角度,为提高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事实上,十余年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基于基础数据改进在具体制度方法上一直在进行探索优化,并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方面已经大大超出了 CSNA-2002 。可以说,系统总结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改革经验,将其体现在新一版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并向社会公布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以为,在以上背景下发布的 CSNA-2016 ,其目标大体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 )对此前十余年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持续改进做总结,通过新一版 CSNA 将其固化下来,正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规范;( 2 )提出国民经济核算进一步改进和开发的目标,显示未来数年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可能改进、完善的内容。

  二、 CSNA-2016 的新面貌

  有关此次新版本的内容变化,国家统计局已经有详细的说明。我这里将其归纳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总体框架的内容变化。此类变化可以透过“章”的设置来显示。可以看到,与 CSNA-2002 相比, CSNA-2016 基本核算部分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就像 SNA-2008 与 SNA-1993 相比其中心框架没有根本性变化一样。值得关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 )舍掉了 CSNA-2002 中专门设置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是对基本核算表内容的重新整合,代表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的另一种表述方式。通过这样一套综合经济账户,可以更好地对应于国际规范( SNA ),但并不涉及实际核算内容本身的增减。所以此项变化并不代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的实质性变化。( 2 )加强了附属核算的内容,更名为“扩展核算”。一方面将原来的人力资本核算、自然资源实物核算的内容做了延伸和加强,不仅限于自然资源存量和人口核算,还包含了资源产品供应与使用、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支出以及劳动力投入状况等内容的核算;另一方面是增加了新的扩展核算内容,不仅有国际上通行的旅游和卫生专题核算,还新增了与新兴经济有关的探索性核算内容。( 3 )将价格指数和不变价核算的应用范围作了推广。原来是隐含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现在则作为独立一章显示,其应用范围从原来的不变价 GDP 核算延伸到实际收入核算,进一步还可以延伸到不变价资产核算。

  第二层是基本核算部分的内容变化。此类变化需要深入各“章”内部以及各章关联去发掘。以下列举一些值得关注的内容。( 1 )机构部门分类的变化,新增“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使其与企业、政府、住户等机构部门并列。通过此项改进,一方面是增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国际规范的一致性,更重要地,是可以更全面地体现中国经济的社会结构,显示政府之外的“社会”功能及其在收入分配、最终消费、资产负债等层面产生的影响。( 2 )引入经济所有权、知识产权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和雇员股票期权、实际最终消费等新概念,由此导致对应核算内容的扩充。比如,因为经济所有权的明确定义,可以将很多基于“权”的转让交易、收益交易纳入核算之中并予以独立显示,透过非生产资产核算、财产收入核算,显示中国产权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又如,知识产权产品概念的引入改变了研究与开发( R&D )等活动的核算处理方法,通过资本化核算,可以将研究与开发等科技活动纳入投资和资产核算,并进一步影响到 GDP 核算,其结果特别有助于识别科技创新活动带来的经济新动能。再如,实际最终消费概念的引入,从方法上延长了最终消费的核算链条,从功能上则可以更好地体现政府以及其他非营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实物性转移的作用。( 3 )资产负债核算的内容有显著改进和加强。 CSNA-2016 中展示的资产负债表与 CSNA-2002 有了很大区别,不仅有表式的变化,更体现在其中所设资产负债内容、分类的变化,还将核算表从时点存量表延伸到了两个时点之间的动态变化表。

  第三是具体核算方法的变化。这些变化渗透在各项具体指标的具体处理程序中。比如生产者价格定义的变化,其中涉及增值税的处理问题;关于劳动报酬的具体核算方法,涉及城乡个体经营收入的处理问题;还有中央银行和保险业产出的核算方法,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录方式的变化,价格指数编制和应用过程中的质量调整等。这些修改,一方面体现了根据中国实际确定具体核算方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又显示出向国际规范不断靠拢的努力。

  三、 CSNA-2016 的现实意义

  如何看待此次 CSNA-2016 的发布?已经有一些机构在做功课,讨论其发布会产生的影响。我自己觉得,最好不要从短期、尤其是以 GDP 以及经济增长率为中心、以某些指标数据变大变小的思路来看待 CSNA-2016 的意义。

   CSNA-2016 涉及整个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不仅是 GDP 和经济增长率的核算数据。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整个国民经济状况上,看核算体系的内容变化和引导所在。比如资产负债核算,鉴于其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和风险揭示意义,应该特别受到关注;比如旅游、卫生等卫星账户核算,为显示各种局部主题的宏观影响提供了一个模式;比如新兴经济的探索核算代表一个信号等。

  前面曾经提到, CSNA-2016 在功能上有两个用处。一是固化、认可已经发生改变的核算方法,二是为未来核算改进提供前瞻性目标。一定要区分清楚这两个方面。具体核算方法与处理都是以渐进的形式发生的,并不是因为有了 CSNA-2016 发布就会在一夜之间有根本性改变,数据就会有一次显著的更新。

  结合具体核算组成来看,有关 GDP 核算方法的改进,大部分在这十余年间已经得以实现, CSNA-2016 主要就是将这些变化正式纳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其中就包括研发资本化处理这样重要的变化,当前有待实际操作的主要就是以市场价格虚拟估算城镇居民住房服务这一项。与此相比,其他一些核算变化则更应该作为未来目标受到关注。比如有关机构部门的改进,尽管已经将“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正式纳入机构部门分类之中,但如何据此搜集资料将核算落到实处,在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中通过数据独立显示该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联,肯定还需要一个过程。又如资产负债核算,此前国家统计局从来没有公布过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官方数据,一些研究机构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尽管在社会上赚足了眼球但限于数据可得性、方法科学性实际上可能用处不大。我们应该对此保持较大的关注度,期待资产负债核算有较快进展,以便能够将资产负债存量及变化数据与 GDP 及经济增长数据联合起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风险和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