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

COLUMN NAME

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新动能引领结构调整

更新时间:2017-12-08 10:11:28

一、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领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政策措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影响力稳步增强。
 
  (一)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至2016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增加值仍实现了年均6.7%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工业领域去产能、去杠杆、新旧动能转换效果显现,2017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年全年回升0.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
 
  (二)我国工业继续担当世界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2013年至2016年,世界制造业年度增速在2%-4%区间徘徊,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仅在0%-2%区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经济体增速也多在4%-6%区间。而我国工业经济年均6.7%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是推动全球制造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国工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继续扩大。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于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继续壮大,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由2010年的18.6%提高到2013年的23.9%,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
 
  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竞争力指数最新结果,我国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一并成为全球五个最具工业竞争力的国家。另据德勤有限公司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对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研究结果,2016年中国、美国和德国被列为世界最具制造业竞争力国家的前三位。
 
  (三)工业经济规模实力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同步改善。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4.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3%,在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情况下,这一比重仍远高于多数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万亿元,实现利润6.9万亿元,资产总计达到107万亿元。2013年至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资产总计年均分别增长5.9%、5.3%和8.8%,各项主要效益指标保持了与生产增速的同步增长。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我国纱产量达到3733万吨,比2012年增长25.1%;化学纤维4944万吨,增长30.1%;液晶电视机15714万台,增长37.6%;房间空气调节器14342万台,增长8%;十种有色金属5310万吨,增长44.6%;汽车2812万辆,增长45.9%;大中型拖拉机63万台,增长36.1%;集成电路1318亿块,增长60.1%;移动通信手持机205819万台,增长74.2%;发电量61425亿千瓦小时,增长24.4%。
 
  二、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引领下,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一)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2013年至2016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9.4%和11.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9和3.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和采矿业增长放缓。2013年至2016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和采矿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3%和3.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低0.2和4.4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提升。2016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32.9%和12.4%,比2012年提高4.7和3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和采矿业比重逐年下降。2016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和采矿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28.1%和7.2%,比2012年下降1.5和6.7个百分点。
 
  (二)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驱动工业增长的主要行业力量发生积极变化。2016年,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比2012年提高2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的贡献率达到21.6%,提高10.5个百分点。电子和汽车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16年两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7.9%,比2012年提高1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资源密集型行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2016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4.7%,比2012年下降4.2个百分点;采矿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则由2012年的13.4%转变为2016年的-1.3%。
 
  (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行业增速看,传统产业中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细分行业增长较快,如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稀有稀土金属冶炼等细分行业,以及与居民生活和消费密切相关的医药类和消费品类行业大部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从产能调整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钢铁、煤炭、石化、建材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减量调整不断推进,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改观,盈利能力增强。从国际分工看,传统产业依靠创新驱动,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逐步提高,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状况逐步改善,高精尖特种钢材赋予了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四)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减弱、贸易壁垒加大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工业出口仍保持了一定增速,并呈现结构逐步优化的特点。2013年至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47万亿元,年均增长2.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1万亿元,占全部出口交货值的44.7%,对规模以上工业出口的贡献率接近70%。据海关统计,2013年至201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3.6%,比我国货物出口总额高0.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由2012年的57.6%提高到2015年的57.7%。近几年,受外需疲软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影响,我国出口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出口结构优化的特征却更加明显。
 
  三、工业新动能积极孕育,新兴产业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经济主动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积极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培育新动能,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符合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的新产品不断涌现,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设立企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大众创业创新热情被激发,新设立企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工商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登记企业553万户,其中新登记制造业企业44.6万户,比上年增长16.9%。据初步统计,2016年,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新建投产1万多户,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0%。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截至2015年末,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5.7%。2016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顺应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不断涌现。2013年至2016年,光电子器件产量年均增长27.1%,光缆年均增长19.1%,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年均增长33.1%,电工仪器仪表年均增长17.8%,太阳能电池年均增长22.1%,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年均增长45.7%,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年均增长12.7%。近两年,随着智能、绿色、高端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等新兴产品均实现了年均百分之几十的高速增长。
 
  (三)工业经济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许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和支线飞机ARJ21等产品顺利下线和试飞成功,国产钻井平台实现深海海上气田开发,载人深潜取得突破,国产高档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我国具备成熟的大型水电设计、施工和管理运行能力,风电关键零部件基本国产化,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世界第一;在智能制造领域,我国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分布式控制系统、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等一批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项目实现突破。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外需总体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解决,需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国际分工体系正在调整,全球产业价值链正在深度重塑,为我国赶超发达国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宝贵机遇。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工业经济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加快转变,使工业经济实现更加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