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

COLUMN NAME

一季度国民经济交上亮眼成绩单: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7.8%

更新时间:2018-04-24 08:52:00

2018年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迎来开门红。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邢志宏介绍说。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04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77451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28亿元,增长7.5%。
 
  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指标有哪些亮点?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住房、消费等指标运行情况如何?
 
  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首次正式发布,同比持续回落
 
  统计数字显示,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至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0%、5.0%和5.1%,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9%、4.8%和4.9%,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0.1、0.2和0.1个百分点。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44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88万人,增长1.1%。
 
  据悉,这是国家统计局首次正式发布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对此,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以前没有发布过这个数据,实际上这些年的失业率同比都是持续回落的,在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就业情况持续改善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同样的增速对应的增量不一样。一个百分点对应的GDP增长比过去多,吸纳的就业比过去多。第二,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比重在扩大,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超过制造业。第三,从2012年开始,劳动人口每年减少300万~500万,从全国总的人口看就业的需求是减少的。而现在新的需求来自农民工进城,这令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300多万。
 
  “上述原因解释了为什么这四五年来经济增速回落,但是就业情况较5年前要好。党的十九大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不需要像过去一样追求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回落,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潘建成说。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4%,但要警惕房地产泡沫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1291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3.3%。房屋新开工面积346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2.2%。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0088万平方米,增长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5597亿元,增长10.4%,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4%。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8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5%。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7329万平方米,比上月末减少1138万平方米。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6770亿元,同比增长3.1%。
 
  那么,在中央多次强调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背景下,在各地调控政策并未出现明显松动的情况下,如何看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创下近3年新高?
 
  交通银行(6.090, 0.01, 0.16%)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其背后主要是两方面原因推动:一方面是重点城市补库存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棚改货币化需求的支撑。
 
  “在过去两年房地产库存快速去化之后,目前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部分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库存已经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存在强烈的补库存需要,从而支撑了开发投资增速。”连平说,“如果货币化安置比例继续提升的话,则其对商品房销售的支撑作用还将强于往年。如果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年能够保持较快增长,将对内需形成较强支撑。”
 
  在潘建成看来,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说明实际上消费者对于房价上涨的预期依然存在,最近几个月还略有增强,在如此强劲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房地产投资甚至投机的气氛依然还是比较值得关注的。
 
  潘建成直言,“虽然看到房地产去库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看到房地产去库存是一种转移,是从开发商的手里转移到居民手里,开发商的杠杆率下降,但是居民的杠杆率在上升,这是一种风险的转移,甚至是风险的累积。”
 
  “我们要意识到房地产风险依然存在,不能掉以轻心,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适时适度地推出房地产税,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尽可能避免房地产泡沫的膨胀。”潘建成说。
 
  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8%,向品质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
 
  邢志宏用“稳、新、优、好”4个字来概括一季度经济运行的特点。
 
  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继续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46.5个百分点。在消费中,商品消费正在向品质消费提升,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这都是消费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潘建成表示,这是令人欣慰的数据,这表示在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的发展中,服务型经济的比重在增长,人们对于交通出行、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的消费增长越来越多,这种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变,同时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一方面是要进一步促进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长,解决不平衡问题,满足消费增长。另一方面,需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保障的完善,让居民有钱之后敢花钱,完善消费环境,提供高质量产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大供给,引导消费者在文化教育、旅游方面有更多的支出,总结消费者的喜好。”潘建成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9.6%,新动能快速成长
 
  第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实现良好开局,离不开新动能的持续发力。“新”也是邢志宏总结的第一季度国民经济的特点。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创新驱动效应非常明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今年以来,新的市场主体在大量增加。
 
  邢志宏提到,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一季度我国新登记企业达到了132.3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47万户,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增量,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极大地焕发了经营热情。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在蓬勃发展。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6%,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同时,网上零售额增长35.4%,快递业务量增长30%以上,增速继续在加快。
 
  连平指出,“互联网+”已经深入地融入各行业、各领域,促生了很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继续快速发展,逐渐形成的新动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针对网上零售发展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潘建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新兴产业增加值不能和网上零售画等号,新兴产业的范围远远超过网上零售。从目前来看,新兴产业,一个是以新材料为突破,物理学的革命带来的发展,包括在有色金属等领域的发展;另外是以基因技术重大突破为标志的在生物医药领域里的技术革命;再者是以“互联网+”、智能制造、机器人(19.410, -0.11, -0.56%)、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共享平台等方面的效率提升都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很多人在质疑网购的增长是以牺牲传统零售业为代价,从辩证的角度看,这是技术升级时代不可回避的矛盾,传统经济如何拥抱新的技术,要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潘建成说,“同时也要处理好如何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加强管理,通过市场的手段、法律的手段提高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