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

COLUMN NAME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 企业结构优化行业实力增强——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

更新时间:2018-09-11 14:32:25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规模明显扩大,呈现多主体发展格局,实力和贡献明显提高,对外开放度明显提高,从建筑业大国不断走向建筑业强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建筑业又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高质量发展又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建筑业规模快速扩张

 

  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 40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业迅速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其支柱产业地位逐步确定,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愈发明显,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来愈突出。 1978 年,全国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139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3.8% 。 2017 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 55689 亿元,比 1978 年增加 55550 亿元,年均增速 16.6% ;建筑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6.7% ,比 1978 年提高 2.9 个百分点。

 

  建筑业企业个数明显增加。 1978 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各行各业进入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中,建筑业由此蓬勃发展,行业规模快速壮大。从企业个数看, 2017 年,全国各种类型建筑业企业已超过 30 万家,其中,有施工活动的具有建筑业企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1] (以下简称建筑企业)达到 88074 个,比 1980 年的 6604 家增长了 12.3 倍,年均增加 2202 家。 40 年来,建筑业企业深化改革,打破废除各种束缚,加快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积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成绩斐然。 2017 年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 ENR )发布的国际承包商 250 强 [2] 榜单,中国内地共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 65 家企业上榜,数量已连续三年居各国首位。 2017 年中国交建位居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商第三位。上榜中国企业的业务量占比保持第一位,达到了 21.1% ,比第二名的比重高出 8.5 个百分点。 2017 年,我国上榜的建筑业企业实力大增,在 250 家上榜企业国际营业额连续三年同比下降的情况下,逆势上升。更令人鼓舞的是,上榜企业中,还有 9 家企业为民营企业,占上榜企业个数的 14% 。

 

  建筑业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就业弹性远高于国民经济全行业平均水平。 40 年来,建筑业健康平稳发展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了更多劳动力就业,稳就业作用明显。 1980 年,建筑业年末从业人数 648 万人, 2017 年达到 5530 万人,比 1980 年增加 4882 万人,年均增加 132 万人。 1985 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劳动者报酬 83 亿元, 2017 年达到 24099 亿元,比 1985 年增加 24016 亿元,年均增加 751 亿元。 2017 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达 7.1% ,较 1980 年提高了 5.6 个百分点。

 

   40 年来,建筑业人员素质也同步快速提升,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建筑业高级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大批涌现。 2017 年,建筑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 713 万人,是 1999 年同类型人数的 11.6 倍,年均增长 14.6% 。

 

  二、建筑企业呈现多主体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业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指引下,企业所有制呈现多元化发展,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建国初期,建筑业企业基本是清一色的国营建筑公司,而如今,建筑业企业类型涵盖了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等内资企业,以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

 

   2017 年,建筑业企业中,国有企业 2187 个,占全部企业比重仅为 2.5% ,比 1996 年减少 6922 个,占比下降 19.5 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员 183.0 万人,占全部企业比重 3.3% ,比 1996 年减少 672.9 万人,占比下降 37 个百分点。

 

  股份制企业 32894 个,占全部企业比重达到 37.3% ,比 1996 年增加 31293 个,占比提高 33.4 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员 2828 万人,占全部企业比重 51.1% ,比 1996 年增加 2768 万人,占比提高 48.2 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 49645 个,占全部企业比重达到 56.4% ,比 1996 年增加 49110 个,占比提高 55.1 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员 2340 万人,占全部企业比重 42.3% ,比 1996 年增加 2331 万人,占比提高 41.9 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企业 218 个,占全部企业比重达到 0.2% ,比 1996 年减少 170 个,占比下降 0.7 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员 8 万人,占全部企业比重 0.1% ,比 1996 年减少 1 万人,占比下降 0.3 个百分点。

 

  三、建筑行业实力明显增强

 

  资本规模不断扩大。 40 年来,建筑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企业实力快速壮大。建筑业资产规模、营业规模迅速扩大,盈利能力不断提高,行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7 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 36442 亿元,是 1998 年的 16 倍,年均增长 15.7% ;资产总计 204664 亿元,是 1998 年的 17.2 倍,年均增长 16.2% ;营业收入 194165 亿元,是 1998 年的 21.1 倍,年均增长 17.4% ;企业资产负债率 66.9% ;比 1998 年的 74.1% 下降了 7.2 个百分点。

 

  企业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40 年来,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建筑产品的需要,建筑业企业不断加强建筑技术改造,加大现代化建筑机械装备投入,企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 2001 年,建筑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 592 亿元, 2017 年已达到 3839 亿元,增长了 5.5 倍,年均增速 12.4% 。 2001-2017 年建筑业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1290 亿元。 2017 年,建筑业企业自有施工机械设备总台数 1022.59 万台,总功率突破 2.55 亿千瓦,比 2001 年分别增加了 320.37 万台和 1.52 亿千瓦。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施工设备,如大型地铁盾构机、大型挖泥船等,打破了国外成套施工设备的垄断,成为我国地铁建设、海岛吹填等工程的推进利器。

 

  部分建筑技术世界领先。 40 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突出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和时代风貌,突出建筑使用功能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等要求,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技术,积极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实现建筑舒适安全、节能高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再次实现了新跨越,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顶尖水准项目批量建成。 40 年来,随着中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世界顶尖水准项目批量建成。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三峡大坝,其综合工程规模、单项建筑物、金属结构等许多工程设计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居世界第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被国外媒体评价为“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的青藏铁路;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曾经是中国大陆最高的大楼金茂大厦、上海地标性建筑物东方明珠、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曾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昵称小蛮腰的广州塔,其塔身 168 米— 334.4 米处的“蜘蛛侠栈道”,是世界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云梯。上海磁悬浮、世界最大港口上海港、各大新机场等著名建筑产品数不胜数。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建筑企业充分发挥在高铁、公路、电力、港口、机场、油气长输管道、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以新技术、新装备打造世界领先工程。有标志着中国工程“速度”和“密度”、以“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为代表的高铁工程;有标志着中国工程“精度”和“跨度”、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还有代表着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代表着中国工程“深度”的洋山深水港码头以及代表着中国工程“难度”的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站 5 号机组……这些超级工程的接踵落地和建成,成为彰显我国建筑业设计技术和施工实力的醒目标志。

 

  四、建筑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明显提高

 

  税收大幅增加。 40 年来,建筑业企业创税能力不断增强,对国家财政收入和地方政府收入的贡献也不断加大。尤其是 1994 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建筑业企业上缴税金呈快速增长态势,税金总额和人均税额大幅提高。 1991 — 2017 年上缴税收从 43 亿元增加到 6367 亿元,增长了近 149 倍,年均增速 21.2% ;年人均上缴税收从 403 元增加到 11515 元,增长了近 28 倍,年均增速 13.8% 。 2017 年,建筑业企业缴纳税金占全国税收收入(扣除出口退税)的比重达 5.1% ,比 1991 年上升 3.7 个百分点,成为国家特别是各级地方财政收入中稳定而重要的增长点。

 

  基础设施显著加强。 40 年来,建筑业企业紧跟改革开放步伐,抓住经济建设的重大机遇,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确保了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路网建设继续提速,信息和能源等设施建设迈上更高台阶,城乡医疗设施建设、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校舍建设成绩显著,改变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原有面貌。 1978 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只有 5.2 万公里,到 2017 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2.7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 2.5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1978 年,我国运输机场仅有 78 个, 2017 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 229 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远超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企业在国家建设“宽带中国”“美丽中国” “健康中国”“教育中国”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指引下,积极投入建设力量,为我国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强有力的设施保障。城镇地区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已接近全覆盖,农村地区“四通”覆盖面不断扩大。 2017 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5.8% ,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35.4%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 17 亿千瓦。城镇地区医疗、教育设施日益丰富,农村地区得到有效改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40 年来,我国建筑业积极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着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行业更加致力于创建绿色城市、绿色社区,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推动城乡绿色发展。通过大力开展城市地上地下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城乡园林绿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卫生设施建设,城乡环境建设成果丰硕。从市政设施及居住环境看, 2017 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 477.4 万公里,比 1978 年末的 89 万公里增加了 388.4 万公里,年均增长 4.4% ;境内高速公路里程(全市) 13.6 万公里,而直到 1988 年我国境内高速公路里程也仅有 0.01 万公里;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超过 280 万公顷。 2017 年末,全国有 32 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农村公路里程 400.9 万公里,年末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 99.99% ,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 99.98% 。城市乡村交通畅通,人居环境实现了质的提升,城镇化建设继续稳步推进。 2017 年年末,我国共有建制镇 21116 个,而 1978 年仅有 2176 个,是其 9.7 倍,年均增加超过 485 个; 2017 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8.5% ,比 1978 年末提高 40.6 个百分点。城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住宅建设成绩斐然。 40 年来,建筑业房屋建设能力大幅提高,住宅建设规模连年增加,住宅品质明显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行业继续加强住宅开发,增进人民福祉,全国住宅建设规模也不断跃上历史新台阶,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更高品质住宅的需求。从建设规模看, 1981 年,全社会竣工住宅面积 6.9 亿平方米, 2017 年达到 15.5 亿平方米。 1981-2017 年,全社会竣工住宅面积 473.5 亿多平方米。 2017 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 1978 年增加 30.2 、 38.6 平方米。从住宅品质看,上世纪七十年代,城镇居民的住房大多为冬冷夏热的平房、筒子楼,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上下水等,条件简陋,居住环境拥挤。而今,新建住宅种类丰富多彩,既有普通住宅、公寓式住宅,也有高档住宅、 TOWNHOUSE 、别墅等;既有低层、多层、小高层,也有高层、超高层等;既有钢混框架结构、钢混剪刀墙结构,也有钢混框架一剪刀墙结构,钢结构等,满足了人民日益增加的多样化居住需求,人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017 年,城乡居民有管道供水入户的户比重达到 97.7% 和 74.6% ,城乡居民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 91.7% 和 45.0% 。与此同时,城市乡村各种新建住宅小区和谐美丽,园林绿化率更高,配套设施更加全面先进便利,小区管理更加有序,人民在住有所居中享受新生活,创造新生活。

 

  五、建筑业对外开放度显著提升

 

  引进来稳步发展。建筑业是我国上世纪 80 年代实行改革政策后最早开放的行业之一。 40 年来,在建筑业对外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涌现了大量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同时我国港、澳、台地区建筑业企业也不断进入祖国大陆市场。截至 2017 年末,建筑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 218 个,占全部建筑业企业个数的 0.2%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达到 334 个,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 0.4% 。

 

  走出去形势喜人。 40 年来,建筑业企业一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建筑业深度参与沿线 65 个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设施联通建设,形势喜人。 2014-2017 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 4000 亿美元,其中, 2017 年达到 1443 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 54.4% ;完成营业额 855 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 50.7% 。海外业务成为许多建筑业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2017 年,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全年完成营业额 11383 亿元,同比增长 7.5% ;新签合同额 17911 亿元,同比增长 10.7% 。

 

   40 年的改革开放, 40 年的辉煌成就。面对新时代,建筑业有坚实的发展基础,更有艰巨的困难挑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工作,努力拼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努力奋斗。

 

注:

[1] 本文中,除增加值指标外, 1978 年至 1992 年数据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建筑业企业数据; 1993 年至 1995 年数据为各种经济成分的建制镇以上建筑业企业数据; 1996 年至 2001 年数据为资质等级(旧资质)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数据; 2002 年及以后数据为所有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数据。

   [2]ENR 发布的国际承包商 250 强按承包商国际营业额排名,同期发布的全球承包商 250 强按照承包商国际和国内的营业额之和进行排名。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